3月10日,据沈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庆海介绍,2020年沈阳市计划开复工6条地铁线路,总投资1143.9亿元,年度投资41.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条,分别为4号线、2号线南延线、10号线和3号线。新建项目两条,分别为地铁1号线东延线和地铁6号线一期。 地铁1号线东延线,全长15公里,总投资103.5亿元,计划今年9月底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地铁2号线南延线,全长14公里,总投资100.3亿元,已于2月底复工,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地铁3号线,全长41公里,总投资275.8亿元,将于今年4月份复工,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地铁4号线全长34公里,总投资210.3亿元,已于2月底复工,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地铁6号线,全长36公里,总投资263.5亿元,计划今年9月底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地铁10号线,全长27公里,总投资190.5亿元,已于2月底复工,力争今年6月份试运营。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沈阳地铁已建成运营总里程达90公里。根据计划,2020年,沈阳地铁10号线运营后,全市地铁运营总里程增至117公里;预计2022年,4号线建成后,全市地铁运营总里程增至151公里。到十四五末,沈阳市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221公里,较十三五实现倍增。
杏耀注册开户_沈阳连续3年 投入资金 支持重大科研项目
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大势所趋,但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缺乏连续稳定资金支持的窘境,往往项目中途搁置或难以实现成果转化。2017年以来,沈阳市科技局已累计支持275项重大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熟化、转化、产业化。 这一数字的实现离不开沈阳市科技局与沈阳市全面创新改革办等单位对过去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模式的改变,通过采取按年度滚动支持的方式,为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创造条件。 科研经费滚动支持 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2017年,沈阳市科技局印发《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和国际研发机构发展的暂行办法》,对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采取连续三年滚动支持的方式,每年支持1000万元,有力推动了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发展模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全市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当地重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大需求,沈阳市科技局针对部分实施周期长、目标要求较高的重大项目,按照跨年度、跨项目周期模式,统筹做好各年度科技计划和预算资金安排,采取科研经费滚动支持的方式。同时实施项目全周期、跨周期过程跟踪管理专人负责制,强化过程日常监控,确保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绩效,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东软大健康产业园项目 已获6000万元经费支持 按照市政府相关政策要求,沈阳专门设立了“东软大健康产业园专项资金”和“机器人未来城专项资金”,采取按年度滚动支持的方式,大力推动沈阳市大健康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据了解,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等东软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已连续两年获得沈阳市科技项目共计6000万元的经费。 这种滚动支持的方式,还拉动了沈阳市各科技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的增长。目前,沈阳市R&D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68%,企业占比超过50%,包括高性能钢铁、耐温耐蚀金属、轻质高强度合金及复合材料以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方面不断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杏耀注册开户_沈河区:借助“外脑”,盛京皇城保护利用驶入快车道
这个周末,对于沈河区党员干部来说,显得格外忙碌。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沈河区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邀请国内文化旅游领域专家,就沈河区如何释放“文化+”新动能、实施文商旅创新融合发展,如何更好地对盛京皇城实施保护利用,刮起“头脑风暴”。 盛京皇城是沈阳市最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其保护利用工作。盛京皇城保护利用既是省市交给沈河人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沈河人、沈阳人、辽宁人多年的夙愿。年初至今,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沈河区聚焦盛京皇城保护利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中街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3条主线,实施文商旅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组织调度,抓好各项工作,使盛京皇城保护利用驶入“快车道”。 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沈河区工作步伐从未停歇: ——年初,他们制定了《盛京皇城改造任务分工及实施计划安排表》,加以推进。市区两级成立了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市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广电局抽调10人常驻沈河区,指导、协调推进此项工作。 ——坚持三线并进,推出16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招商,对历史建筑群进行试水,拓宽投资渠道。 ——2月10日,盛京龙城休闲广场项目宣布复工。截至3月8日,已有10家品牌商户复工,实施二次装修。预计项目在6月对外营业。 ——截至3月1日,盛京皇城区域内大型商场超市100%正常营业,秩序井然。 ——年初至今,盛京皇城相继引入10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3月5日,“云签约”现场,王府酒店(老久华地块)项目和清宫龙庭文化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备受瞩目。 ——6日,国家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代旭一行来到沈河。6日、7日两天中,业内的专家、学者实地走访、考察项目、解读案例,对全区党员干部实施培训、交流座谈。沈河人主动学习、认真思考,迅速打破思维瓶颈,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新动能、文商旅创新融合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以提升认知来带动行动,形成创新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接下来,沈河区将统筹考量盛京皇城保护利用和产城融合产业生态建设,依托高层专家咨询组和刚刚成立的联合指挥部,进行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用地空间等3个资源研判与项目论证,系统提出盛京皇城文商旅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 未来3-6个月,沈河区将与产业策划、场景创意、业态创新、空间设计、商业运营等5大领域的15个专业团队开展“五位一体”跨界协同创新,力争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子,成为沈阳市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打造全新的“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行模式,突破现有体制机制束缚,让更多的人才参与盛京皇城保护利用。
杏耀娱信_辽宁出台多项举措支持文旅企业渡难关
日前,省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下发《辽宁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帮助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工作。措施鼓励各市通过贷款贴息、租金和水电费等费用补贴等方式,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冰雪项目、旅行社和景区(温泉)等旅游企业纾困。鼓励向大众发放惠民文化和旅游消费券,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进行重点支持,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积极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推动旅游消费活力释放。 据了解,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的文化和旅游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尽快完成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工作,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同时,鼓励各市通过贷款贴息、租金和水电费等费用补贴等方式,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冰雪项目、旅行社和景区(温泉)等旅游企业纾困。省有关部门统筹使用有关帮扶小微企业专项基金等,对困难企业进行帮扶。对符合各级文化和旅游产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企业扶持资金要尽快拨付到企业。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在争取各项扶持资金的同时,可适当调整2020年度部门预算中专项经费的使用方式,鼓励向大众发放惠民文化和旅游消费券,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进行重点支持,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调整2020年度各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方向,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演艺等行业倾斜。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电影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而停业的影院,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予以适当补贴和支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延期征缴和减免电影专项资金。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机构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努力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快续。对有发展前景暂时遇到困难的文化和旅游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继续给予支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变更还款安排、延长贷款期限、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适当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企业,经债权银行认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杏耀待遇_旅游业严冬之后必迎阳春
对于按下“暂停键”的旅游业来说,沈阳这个冬天有些漫长。不过随着天气转暖,旅游业也正迎来希望——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相关扶持政策出台、景区室外部分陆续开放……这些利好信号,给受损中的旅游业很大信心。 扶持政策是否及时有效,旅游业何时能够复苏,疫情期间企业怎样自救,旅游市场前景如何?3月15日,沈阳青年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琛善预测,沈阳旅游业或在“五一”期间,从省内游开始复苏。 谈政策 为“救企业稳就业”点赞 沈阳青年国际旅行社成立于1992年,是沈阳本地名副其实的“老社”,与很多旅行社相比,它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如此,在暂停国内、出境旅游产品之后,沈阳青旅还是面临着生存危机。 “旅游行业1至3月份营业收入大约占全年的35%-40%,春节前我们已经预付了机票和酒店费用,停止发团后,需要给顾客退款,但航空公司和酒店,尤其是出境游的一些已付费用,并不会退还给我们,所以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倪琛善表示,在看到《沈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后,他松了一口气,扶持政策里的10条措施能够为企业解决很多困难,后三条专门针对旅游包机、冰雪项目和贷款的政策,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倪琛善表示,这种“救企业稳就业”的扶持方式正确,沈阳有300余家旅行社,从业人员约3万人,影响2万多个家庭,只有企业活下去,这些旅游从业者才不会失业。 谈自救 开启线上业务积极“开源” 今年春节,沈阳青旅共有芽庄、柬埔寨两个出境游目的地的包机产品,其中芽庄方向每周四班,每班包机可搭乘约200位游客。此次扶持政策中,因疫情影响导致的损失,沈阳青旅可以享受包机损失额度30%的补贴。旅游业复苏,市场重启后,企业需要资金恢复业务,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旅游企业帮助非常大。 在停业这段时间,沈阳各家旅游企业一方面热切期盼着政府的扶持,另一方面积极想办法自救,行业之间更是密切沟通如何拓展业务。“我们在线上卖菜、花和一些旅游纪念品,想尽一切方法‘开源’,增加营业额,同时加强内训,争取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旅游业复苏后游客们的多元需求。”倪琛善表示。 谈复苏 或从“五一”省内自驾游开始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五一”、暑假等传统旅游旺季节点到来时,旅游业将开始复苏。 倪琛善表示认同,他乐观估计,沈阳旅游业或在“五一”期间,从省内游开始复苏,且从自驾游开始,以大巴车为主的跟团游则要再等一段时间。“不管是游客心理还是出于安全角度考虑,短途自驾游都是最好的出游方式。”倪琛善说,考虑到旅游业复苏后的市场趋势,目前旅行社正在与省内景区沟通合作销售门票以及景区周边住宿等事宜。 “旅游在疫情期间并非刚需,是人们在保证安全基础上才会做的事,旅游市场恢复一定要稳,哪怕是晚,也要保证安全。不过,能给人们带来休闲和快乐的旅游,是疫情结束后平复心情的有效途径。”倪琛善表示,因为国外疫情形势复杂,出境游恢复时间难以确定。不过,寒冬过后必是阳春,2020年的旅游市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