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游客在陕西岚皋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游览。 陕西岚皋县地处大巴山北麓,境内山水相依,美景荟萃。时下,这里层林尽染,秋光潋滟,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10月30日,游客在陕西岚皋巴山珍稀植物园内游玩。 日暮时分的陕西岚皋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色(10月29日摄)。
年保玉则停止开放一年多后——“天神后花园”重现水清草丰 0
图为10月下旬,初雪过后的年保玉则平湖如镜。记者 姜峰摄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位于青藏高原的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被称为“天神后花园”。曾经,这里的美丽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但也因此破坏了草原,加剧了草场沙化。 2017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对青海开展督察,指出青海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开发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进展迟缓。2018年4月,年保玉则停止开放。一年多来,严格的保护让这里恢复了宁静,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美丽。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雪山高峻、湖泊静美,灌木、沼泽密布,有“天神后花园”之称。这里出没着雪豹、棕熊、岩羊、白唇鹿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久治是青海年降水量最为丰沛的地区,年保玉则更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年保玉则曾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一度人畜过载、生态失衡。2018年4月,年保玉则停止开放。禁游一年半,“天神后花园”近况如何? 因违规旅游开发被关停 “你闻这牛粪,一点也不臭”,年保玉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先科,从草地上捡起一块晒得半干的牛粪,小心地扒拉开来,送到鼻子下嗅着。 10月,深秋的暖阳将年保玉则镀上一层金色,湖水幽蓝静谧,如一颗硕大的蓝宝石,莲花般的雪山倒影泊在湖面。 眼下,年保玉则原有的旅游设施均已拆除,曾经喧闹的西姆措湖边游人杳然,唯有一片片五彩经幡,在雪山下的草甸猎猎舞动。一切都重归天然,仿佛从来不曾有人扰动。保护区门口,驶来一辆汽车,应该是自驾游客,不过很快便被管理人员劝离。 年保玉则早被纳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2003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又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这样的保护规格,决定了它从来不应是“景区”。2006—2018年,久治县对年保玉则的旅游开发,只能说是一段不该出现的“插曲”——游人激增,一些人乱丢垃圾、违规穿越,草场被践踏,违规摊点建筑物不断增多。同时,过度放牧加剧了草场沙化,部分草场变成黑土滩…… 2017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对青海开展了环保督察,指出青海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开发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进展迟缓。年保玉则景区随后被关停。 “以前管旅游,现在管保护” 西姆措湖畔,牧草已经返黄,还能看出一些地方的草丛,明显比周边低矮和稀疏。那是修建过栈道、帐篷、观景台的痕迹。曾经试图以年保玉则旅游开发为经济抓手的久治县,正在尽最大努力恢复生态,让年保玉则重回人间秘境。 先科算了算说:“拆除设施总价值达2300多万,那个耗费700多万元的祭祀台,刚建完就被拆除了。” 2016年,景区门票收入1000万元左右,接待了约14万人次游客。高原冰川生态脆弱,过多的人类活动让年保玉则付出了很大代价。 停止开放的这一年多,年保玉则终于能喘口气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了夏天,花海更盛,珍稀动物多了起来,湖里的湟鱼黑压压一片…… 放眼望去,草场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牛粪。附近牧民时不时会来放牧。当然,牛群的数量仍在控制。“要保持草畜平衡嘛,每家每户养牛数量都是固定的,邻里之间都能看见,不会违规多养。”先科说。 先科所在的管理局,曾辖一个30多人的旅游公司,负责年保玉则的旅游开发。眼下,这个公司转型做起了生态保护。职能转变后,工资不变,但做的是保护自己家园的事——拆除旅游设施、停止开发项目、禁止盗伐盗采,面对新的工作,团队干劲十足。 牧民变身生态管护员 年保玉则冰川峥嵘,雪峰雄峙,海子众多,罕有人迹。 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村支书格日加和村民曲智,骑着马“闯入”了这片宁静的地带。如今,他们添了新身份:生态管护员。这身份来之不易,有一定的补贴,选人时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倾斜,也考虑人员素质。 曲智说,“我们53人分成7个组,每个月巡护三四次,每次骑马走下来要两三天,调查、记录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万一有盗猎盗采,也能及时发现。” 他俩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巡山时拍到的照片:皑皑白雪间十几只雀跃的岩羊,一只懒洋洋眯着眼的狐狸;还有高原精灵雪豹,镜头中有些模糊,“它跑得太快了!” 与珍稀野生动物的“邂逅”已是寻常。“以前游客多,找不到它们了。现在常常遇上,它们还会跑到家里偷吃呢!”曲智说。先科也补充说,有只雪豹曾趁夜闯入一户牧民的羊圈,20多只羊一命呜呼,天亮了,“作案者”也不跑,睡在羊圈里晒太阳……类似的损失,一般会按规定给予相应补偿。 格日加对年保玉则的物产如数家珍,“虫草、藏红花、大黄……这山里都是宝”。每年4到8月高原“丰收”季节,是他最“紧张”的时候,“自家草山上的虫草,村里牧民可以挖一些,其他药材都不能随便挖。一草一木,我们都要守护好。” 每次巡山,他们都自带食材和被褥,烧着牛粪煮奶茶,就着手抓肉吃馍馍。近两年,各级部门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盗猎盗采等违法活动基本绝迹。(记者 李泓冰 姜峰 李栋 季觉苏)
宁夏西夏风情园“北极光之夜”极光秀将上演 0
中国网11月4日讯 2019年11月8日-11月17日,西夏风情园旅游景区将举办“北极光之夜”大型主题极光秀活动。据了解,此次大型主题极光秀活动,是经数十名专业设计师现场考察设计、数百次现场调控而成。届时,璀璨夺目的极光大秀,将会和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不同的姿态展现着极光不同的震撼,微微弯曲呈圆弧状的极光弧、宛如飘带状的极光带、面纱一样帷幕状的极光幔……光影盛宴、浩瀚宇宙、极光之境,实力歌手激情嗨唱,极大限度的满足游客视觉与听觉的观感。这不仅仅是如梦如幻的夜晚,也将是激情澎湃、活力四射的夜晚,更是值得期待的夜晚。您从未见过的光景,这一次便可尽收眼底,为您的梦幻出游增光添彩。 “北极光之夜”大型主题极光秀畅玩路线: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西夏广场旁,101A路公交可直达;营业时间:18:00-22:00。(伍策 鬼谷)
冬季,到宁夏来看流星雨 0
温柔的星空,应该让你感动。我在你身后,为你布置一片天空……牵你手,跟着我走……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曾经的一首《陪你去看流星雨》,让多少人梦醉星河。 你知道吗?被称为“星星的故乡”的宁夏海拔较高,云层稀薄,晴天率高,空气质量好,是中国最佳观星地之一,夏天可看天蝎座,冬天还有猎户座。无论是在腾格里沙漠还是贺兰山顶,当你抬头仰望苍穹,曾经的星空瞬间回到身边。除了观星,宁夏也是看流星雨的最佳地点哦! 1.相约到宁夏看流星雨 流星雨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壮观的天文现象之一,它的形成和太阳系中的彗星运动有密切关系。历史上著名的流星雨爆发事件都发生在某颗彗星经过地球轨道之后,那彗星和流星雨到底有多密切的关系呢?这个冬季,相约到宁夏看流星雨,一定是最浪漫的! 11月 每年狮子座流星雨都会在11月如期而至,在1998年至2001年间,狮子座流星雨经历了大爆发,随后稳定在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10-20颗之间。虽然今年这一场流星雨流量并不大,但因为流星雨与彗星运动和太阳活动有关,仍然值得进行观测。 12月 双子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在每年的12月14日前后会经历极大期。因为流量较大,而且大多是明亮且速度中等的流星,所以比较具有观赏性,它也是一年中最绚烂、最稳定的流星雨。 2020年1月 我国有句民谚“三星高照,新年来到”,在迎春的时节,猎户座腰带的三颗亮星高悬于头顶,他们分别对应福、禄、寿三星,象征吉祥幸福、健康长寿和富裕。在冬季的夜晚,我们一直可见三星,在过年前后的前半夜,它们在天空中升到了最高的位置。 2.冬季也可以观银河、亮星 到宁夏来看星星,已成为当今时尚人士的一个独特标签。冬季天朗云少,是一年中亮星最多的季节,20时后,遥望东南苍穹,映入眼帘的将是以猎户为代表的壮美冬季星空。 拥有“亮星群英会”美称的冬季里,那巨大的、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冬季大三角,无疑是在显露它C位出场的夺目。在顶点的三颗星分别是猎户座的参宿四、大犬座的天狼星和小犬座的南河三。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而参宿四所在的猎户座是冬季夜空中最夺人眼球的星座之一,它像一个威武站立的猎人,而大犬、小犬则是跟随它的猎犬。 除了观星,冬季夜空淡淡的银河悬挂,在朦胧感十足的季节,也别有一番韵味。 3.最佳观星地推荐 推荐1:贺兰山观测平台 坐标:银川市贺兰山森林公园 贺兰山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顶平台绝对是距离星星最近的地方,超级适合观星赏银河看流星雨哦! 推荐2西夏陵 坐标:西夏陵景区内 在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西夏陵,触摸西夏文明,感受历史的脉络。这里背靠贺兰山,面向银川平原,每个晴朗的夜晚,都是观星拍星轨的最佳时机。 推荐3腾格里沙漠 坐标:沙坡头景区沙漠区 茫茫沙海,静夜朗空。驰骋沙漠,夜闯星海。沙漠深处的星空别具魅力,看流星雨更显浪漫。 4.冬季星空观测及拍摄小贴士 虽然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但低温对拍摄效果有相当大的帮助,而且夜空中有很多璀璨的深空天体。在望远镜中,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细节和淡淡的云雾状结构,但如果我们用相机去拍摄它们,可能会有另一种景象。猎户座的巴纳德环、麒麟座的玫瑰星云都是冬季热门的拍摄对象,即使用家用数码相机甚至手机,也能拍出一幅幅震撼的星空照片。(张雪梅 图片由同程旅游提供) 贺兰山巅的繁星。雨神Hades摄 沙漠星空。张大枪摄 贺兰山森林公园。背上背包go拍摄 西夏陵。雨神Hades摄
文旅融合谱新篇 宁夏文旅促销团走进文博会 0
中国网11月4日讯 11月1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台湾亚太文化创业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携五市、相关部门及30家企业组成文化旅游促销团走进文博会,积极向外界推介宁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集中展示闽宁合作的发展成果,促进全方位、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是全国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并由两岸众多文化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展会,秉持“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主题。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以“文旅·共生”为理念,同时提供平台助推文化产业及旅游项目洽谈,集合两岸众多优质文旅项目,同时吸引科技、金融等领域技术资本注入,促进文旅融合。 本次文博会,宁夏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参展的企业携带500余种、2000余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参展。在宁夏展区的设计和搭建上,围绕“文旅融合谱新篇·闽宁携手谋发展”这一主题,融入了更多时尚简约的现代元素,风格时尚清新,让人眼前一亮。此次参展,宁夏展位405平方米的特装展台,为历届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展区分为“闽宁协作成果展区”“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宁夏枸杞展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展区”“宁夏演艺成果展区”“数字文旅展区”七大版块,利用LED电子屏、灯箱、灯柱、海报、图片等多种方式,集中挖掘展示了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取得的最新成就,通过一系列精彩文化旅游产品、文艺作品、文化旅游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把“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名片叫得更响、传得更远。 文博会期间,宁夏展区众多新元素一一亮相,“闽宁协作成果展区”突出文化和旅游发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大战略”中做出的努力和亮点。22年闽宁扶贫协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创新。宁夏的黄河、沙漠、葡萄酒对沿海省区游客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文化和旅游投资、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已经成为福建和宁夏文化和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其中,闽宁镇在国家级特色小镇,移民搬迁、扶贫致富等方面在全国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是东西部对口精准扶贫攻坚的典范和缩影。闽宁镇文化旅游以红色文化及红酒产业、红莓基地为闽宁镇文化和旅游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以文旅融合互促为抓手,以强力推动闽宁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为重点,对主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宁夏演艺成果展区”中通过海报展示了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王贵与李香香》部分剧照。“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展区”以“六盘山上、贺兰上下、黄河两岸、长城内外”为元素,展示宁夏优秀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宁夏伴手礼等,特别是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八宝茶等商品作为宁夏文化和旅游的符号,给各界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陶瓷、雕刻、沙画、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等,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首次出现的“数字文旅展区”则集中展示宁夏在智慧旅游、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在“演艺成果展示区” 宁夏歌曲《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乡土乡音好味道》、宁夏重点旅游景区推介和丰富有趣的互动活动、实用精美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发放等,形式多样的展现宁夏今年来在文化创作方面的新成果、新亮点,特别是“星星的故乡-宁夏”仰望星空主题推介和“小小骑士”亲子越野体验也让参展商眼前一亮。 本次文博会,宁夏文化和旅游企业将继续通过这一平台与其他省区充分开展文化旅游产业经验交流,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走出去”拓宽道路。(伍策 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