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朴石民宿。 小院。 改造的玻璃房。 民宿一角。 植物围着石头转,花草在院子里繁茂地生长。在银川镇北堡镇上,有一家名叫朴石的民宿,让人第一次在贺兰山下领略到山野小溪的南方风貌。细一问,民宿主是个90后小伙,名叫袁硕,从北京上完大学,回银川工作一年后,便辞职开起了民宿。 民宿不是那种百分百精致,被袁硕一手改造得拙朴气息十足,也更像一个家。袁硕说,他每天守在这里,看院内的花草肆意生长,看贺兰山的朝霞与日出,看镇子上的人们穿梭往来,接待着一个个来这的旅客,听着他们的故事,便感到内心满足。 NO.1我心目中的民宿,更像个家 袁硕一看就是那种有点内向的男生,第一次见的时候,他礼貌地站在门口等待着,但是话不多。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让他在银行工作一年后便辞了职,“感觉骨子里更喜欢山野气息,还有自由”。 袁硕上学的时候就爱旅游,兴趣点也比较倾向建筑,喜欢研究民宿。毕业之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去旅行,从重庆、贵州、广西、杭州,再到桂林阳朔,最后去了北海涠洲岛。 “我在涠洲岛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家民宿叫青一,特别像一个家,三个年轻人,每个人轮流过来看三四个月,是我喜欢的生活状态”,还有在桂林阳朔住过的民宿东山别院,也让他念念不忘,民宿是老板自己改造的,袁硕觉得,那样的民宿,给人亲切感,有着当地独特的地理感觉和人文状态,“你坐在那里,甚至可以听到陌生人给你的人生建议,特别开心”。 辞职后,2018年,袁硕跟父亲商量,将父亲原来的小院,改造成了一间民宿,就是他旅途中见到的、那些更像家的民宿。 NO.2里面拙朴,外面生活 原来的朴石民宿,所有的结构基本是木头与石头堆砌的,这些风貌,袁硕基本都保留了。 第一年,他利用一些废旧的钢材,打造了100余平方米的玻璃房,也是现在院里的公共区域,喝茶聊天,写字画画。后来,又陆续改造了7间房,最后精简成现在的5间。 院子里面还有一间奇石博物馆,大概3000余平方米。袁硕的父亲是个民间收藏家,这里收藏着他的最爱,来这的客人,都要去那里逛逛,感受那些形态各异的石头,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文化感受。袁硕说,这里木和石居多,有一天,他突然觉得“朴石”这两个字,就是对这里最好的诠释。 来朴石民宿的人,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植物繁茂得不像话,那些月季、野花宛若吃了南方水土,自动形成了一个小的自然生态系统,让人忘记了这里是西北。说起这些,袁硕有些自豪,“那些花草、树木,很多种植年限在二三十年”。因为有了这些花草树木的映衬,才让民宿里面和外面是两种生活,民宿里面是一些拙朴、乡野气息,而外面则是镇北堡镇子上的生活。 他说,民宿旁边就是市场、小学,还有餐馆,卖着很好吃的羊肉臊子面。“在这里,你能了解真正的宁夏和银川,比如今天晚上,你可以选择离这不远的漫葡小镇泡温泉,或者到广场上的院子看大戏,白天的时候,我可以带你到附近的葵花地走一圈”,袁硕觉得,住民宿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去发现这些东西。 NO.3遇见那些有故事的人 虽然朴石民宿在银川不算出名,但外地的很多客人,却知道这里,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浪漫和有趣的故事。 袁硕记得,去年接待的一位客人,是四川人,6月来了一次,10月又来了一次。“他是追星爱好者,6月份是来贺兰山拍摄星空的,而10月,他带着妻子,又一起来贺兰山脚下拍摄星空”。 来过的天津客人,陆陆续续介绍了很多人光顾朴石,“一伙朋友很长时间没见了,几家人就约在我这里一起住宿,白天游玩,晚上就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累了就回房休息。”袁硕说,这种民居小院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他们重温友情。 在银川市区住的人,有两对夫妇也是常来朴石住宿的客人。“他们会周五下了班就来,去怀远路逛夜市,第二天去贺兰山周围游玩”,袁硕说,他们觉得这才是理想中的生活。 记者冯元春文/图
杏耀娱乐登录测速_石家庄鹿泉:打造太行山区域旅游新业态 0
这是8月26日拍摄的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十里花廊(无人机照片) 。 鹿泉区东连石家庄市主城区、西倚太行山。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紧紧围绕“运动、休闲、度假”主题,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新华社发(许建园 摄)
苏州大力推动文旅“走出去” 最高奖励50万元 0
作为知名旅游城市,苏州每年要接待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钟升 摄 中新网苏州8月20日电 (记者 钟升)20日,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实施在即的《苏州市文化和旅游“走出去”项目奖励补贴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根据《办法》,苏州市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文化旅游类社会组织通过赴境外展演、展览、展销等方式积极传播苏州优秀文化的,将有机会获得最高50万元的奖补资金。 苏州作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历史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众多,在海内外享有盛誉。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苏州市文广旅局在北美的4个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显示次数突破2550万次,新增粉丝18.5万余,总粉丝数逼近95万。2019年,苏州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74.3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15.3%。 自2014年开始,苏州市开始施行《苏州市文化“走出去”扶持项目资金补贴办法(试行)》。目前已累计奖补564万元资金,资助83个优秀文化“走出去”项目。其中,2017年至2019年的奖补资金277万元,扶持了38个优秀项目,带动了社会资金总投入2851万元。 苏州昆曲《牡丹亭》《浮生六记》,桃花坞木版年画展,宋锦非遗展等一批苏州优秀文化交流品牌项目走向全世界。2019年初,苏州交响乐团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舞台,为观众呈上一场中西交融、年味十足的中国新年音乐会,将苏州的好声音向全世界传播,70多个国家的使节、超过100个国家的1500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 本次推出的《办法》突出文旅融合并扩大奖补范围,将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类社会组织纳入申报主体,惠及更多文旅单位。此外,《办法》中的奖补比例和金额都有所提高,拟对申报项目以核定投资金额的15%至50%进行补贴,经专家评定为《办法》规定的重点奖补项目,可在项目投资核定金额50%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单个项目补贴总额由原来的“不超过40万元”提高至“不超过50万元”。
杏耀娱乐网页版登录_“90后”海娃:到黄河击水浪遏飞舟 0
核心提示 青海果洛玛多县约古宗列曲,黄河源头之一,时间将定格在这一刻。 8月14日11时,正午的阳光打在寂静的山谷上,四周安静极了,站在黄河源头,海娃难掩兴奋和激动:“黄河源,我们来了!” 不远处,“天下黄河第一桥”似乎在向他招手。“就是这里了,地势平坦,水流适中。”两块面包,一瓶矿泉水,简单补充能量后,海娃带着他的爱犬出发了,一条彩色皮划艇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从银川出发56天后,海娃开启了第二阶段挑战黄河漂流。 与黄河结缘,海娃萌生了黄河漂流的想法 “中等身材,瘦瘦的,但动作很矫健,在水中几乎是人船一体。”这是抖音直播间里,网友对海娃的第一印象。 海娃原名叫王海娃,4岁时随父母从陕北来到银川,在他的记忆中,他和黄河水有着说不尽的缘分。“小学二年级,我就会游泳了,家门口的小水沟,也是黄河水流过来的,多么湍急的水流我都敢下去。” 来到银川后,巍巍贺兰山和72连湖,让他欣喜若狂,游泳、划船、露营、登山、徒步……他渐渐爱上了户外探险运动,对于常人来说,这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 6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海娃萌生了漂流黄河的想法。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他和表哥带着一艘充气船去湖里漂流,正好路过黄河。 看着不远处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海娃平复的心中恍然激荡。“以后有机会我们一起漂黄河怎么样,只要能漂一两百公里也行,穿上救生衣,搭乘小舟,漂流于黄河之间,带上自己的爱犬……。”为了这一梦想,海娃默默等待着。 最近几年,海娃距离实现梦想,又近了一步。“我和黄河真的很有缘分,在艾伊薰衣草庄园,当我开始经营沙滩车的时候,才知道我工作的地方,不远处就是黄河,当时开心极了。”每天下班后,海娃都到黄河边走一走,每天他都渴望着有一天能与激情相伴,与大自然真情相拥,完成黄河全程漂流。 “坐在小船上,利用船桨掌握好方向,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演绎精彩的瞬间,这就是漂流探险,去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去常人不敢去的地方,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海娃说。 喝下一口黄河水,海娃从银川黄河岸边出发了 海娃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夏天作出决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大景区暂停接待游客,海娃一时闲了下来。 在黄河边空旷的地带,他开始筹划自己的探险之旅。搜集水文资料、研究地图、咨询专家、试水训练等,他整整准备了3个月。手机地图软件里的标记密密麻麻,包括急流还有要绕过的水电站、浮桥等,尤其是标注的急流位置和系数,他谙熟于心。 一条皮划艇,一顶帐篷,一个手机支架,一个可以360°拍摄的全景相机,还有他的爱犬……万事俱备,海娃开始了探险之旅。 今年6月20日,海娃以黄河岸边那片熟悉的水域为起点,喝下一杯黄河水就出发了。这杯黄河水对于海娃来说,意味着“壮行、提气、留恋、祝福”。 陪伴他的那条小狗名叫“辣条”,平日里就与海娃形影不离,“小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我走了,它也一定会很寂寞,如果继续把它关在笼子里,就像我们被关在家里一样,它也应该享受自由,在船上有了它陪伴,我也不会寂寞,危险地带我会让它待在后援车里”。 他穿上救生衣,给“辣条”也穿上救生装备,打开手机直播一路漂流。按照海娃的计划,完成此次黄河全程漂流,他分两个阶段进行:先从银川漂到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再从黄河源头漂回银川。第一阶段总路程2000多公里,漂流出发后,他的发小李小军一路开着后援车跟随,用对讲机和他联系,一路上探路、做饭,确保他的人身安全。 “我会根据户外软件提前判断急流,能否漂流基本上都在我的把握之内。往入海口划行时属于下游阶段,多经过平原地区,水流平缓,这一段主要是为了训练体能,也为了积累经验,毕竟从未在黄河上漂流这么远。”海娃说。 起初,父母特别反对他冒险,听说他要漂流黄河,新婚一年多的妻子生气了,连续好几天不理他。“后来看到他如此执着,每天研究地图直到深夜,圈子里有经验的漂流爱好者,他几乎挨个打电话请教,平日里只要是他喜欢的事,他就会特别耐心、特别认真地去学习,总是会全力以赴,所以我们都被他打动了,第二阶段我会在后援车里一路陪着他。”妻子刘文玉(化名)说。 水流凶险的大峡谷地带,海娃勇敢挑战浪遏飞舟 海娃白天漂流10小时左右,大约漂流八九十公里,最多的一天漂流了近百公里。晚上上岸扎帐篷野营,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漂流时吃八宝粥、香肠、面包等补充体力。起初漂流时,黄河的雄浑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很多时候我都要奋力划桨,与汹涌的黄河水自由搏击,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翻船,这十分考验体力和操作皮划艇的技巧”。 漂流最久的一天,海娃还差20分钟就整整划行12个小时,那一天他最多经过15座浮桥。到现在为止,他已经过了40多个浮桥了,全程则要经过七八十个浮桥,19座水电站。 经过浮桥时,他会提前靠岸,和李小军一起将皮划艇抬过去。要是遇到浅滩,他就会下水推船。刚开始划的几天很累,靠岸时他双臂疼得抬不起来,脸也被晒爆了皮,“倒头就睡,连吃口饭的力气都快没了”。 漂流了20天后,海娃经历了最危险的一次漂流。在晋陕大峡谷,他遭遇了几处急流,河面泛起浪花足有3米高,整个船随波摇荡,那一瞬间全靠他对船身的平衡能力,顺着浪花一上一下,确保不翻船。“那一瞬间内心也很害怕,突然脑海中闪烁了那句经典的诗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但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从容冷静,不能慌乱,一定要越过这道坎儿,幸运的是我至今从未落水。” 漂过了晋陕大峡谷,海娃松了一口气。他预计到了黄河入海口正好是他30岁生日,一处平缓水域,他放慢了速度,随波逐流,既见山景,也赏水色,空旷的地带只有他一人,犹如漫步在传神写意的山水画廊,他随即哼起了许巍的那首《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历经43天, 8月2日,海娃到达黄河入海口,完成了第一阶段漂流。 上万名网友通过直播软件陪着海娃一起“漂” 这一路对海娃来说,并不孤单。他的两部手机,一部用来导航,一部用来直播,全国上万名网友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软件陪着他一起“漂”。他的账号因为直播漂流,已经涨了15万粉丝。 漂流全程他都在直播,画面里,海娃戴着一顶棒球帽,肌肤晒得黝黑,他一边挥动船桨,一边不断向新进直播间的网友解说。直播间的网友告诉他,说他火了,新闻上看到他了,海娃才知道自己上了热搜。“有人说我现在是网红,其实我心态上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特别爱好探险运动而已,以前我就喜欢拍摄猎奇探索类视频,比如探秘地下城、蚁巢构筑等,粉丝就有40多万。这次漂流之前,我就想自己开个直播玩一玩,平平安安的把黄河全程漂流完就可以,没想到会上热搜,挺意外的。” 许多网友在直播间里给他加油鼓劲,有人专门在靠岸处等他,要和他合影。有位河南的网友大清早冒着雨,送来当地特色美食——热乎乎的胡辣汤。“这一路收获很多,结识了不少户外探险运动爱好者,大家从未见过面,却都在默默祝福、相互帮助,心里真的很感动。”他说。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眼下,海娃正在挑战黄河上游,从黄河源头漂回银川,这对于他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黄河源头最高海拔在4800米以上,且上游峡谷多,地势落差大,急流更多,不敢想象会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第二阶段海娃计划用3个月完成,在不能漂流的河段,他将用徒步的方式完成,在黄河上度过整个秋天。 记者发稿时,海娃已经漂过了黄河上游无人区。一路给他做后盾的李小军告诉记者:“漂流途中进入无人区后,暂时几天可能没有信号,请各位网友放心,他一定会克服所有困难,我们期待着他完成黄河全程漂流的壮举”。 王海娃(中)和伙伴在漂流途中。(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娃与汹涌的黄河水勇敢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