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张柱在泾源县、彭阳县调研生态建设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做好山水大文章,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奋力谱写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固原篇章。 泾源县兴盛乡黑果花楸基地,饱满圆润的紫色果实挂满树枝。张柱详细了解黑果花楸产量、产值,对泾源县因地制宜推进“四个一”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加快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底沟新村位于泾源县泾河源镇最南端,地处六盘山深处,鲜有人知。沿东峡盘旋至东山,底沟、东峡流域隽秀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青山连绵,六盘山生态屏障呈现眼前。张柱对流域内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作给予肯定,强调要持之以恒开展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工作,牢牢筑起六盘山生态屏障。 在彭阳县古城镇挂马沟万亩彩叶树苗木基地、高庄村“四个一”工程示范园,张柱与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察看苗木引种、驯化情况,指出要发挥好水库联蓄联调、前店后厂、辐射带动和种植营销等方面作用,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拓宽产销链条、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种出风景、种出财富”的目标。张柱强调,现阶段要摸清全市苗木品种、数量底数,组织联系企业积极对接市场,帮助畅通销售信息和渠道,同时进一步聚焦优势品种,推进“四个一”工程加快发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张柱还先后在红河镇察看柴沟流域“四个一”苹果基地建设情况,在孟塬乡察看千亩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在白阳镇察看阳洼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情况。 张柱强调,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要发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目标任务,苦干实干,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全区生态建设工作作出贡献。(记者 崔一波 刘军)
杏耀代理中心_泾河峡谷八百里 0
泾河全长455公里,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其中400公里河段夹在宽窄不一的沟壑峡谷中。 而这400公里泾河大峡谷,又被大小不等的川台分为四段。川台上的公路顺河而建,泾河的身影轻易可见。泾水一旦钻入峡谷,公路就被远远地甩在千沟万壑之外,只能猜想河在哪座山下流淌,却不能一睹其芳容。 六盘山峡谷。 泾河第一段峡谷该是宁夏六盘山麓的峡谷。 泾河垴高山沼泽源水成溪便刷出第一个水坎,开出泾河源头窄窄的峡谷。森林在峡谷里茂盛,清水在峡谷里清澈奔涌。众溪欢畅在老龙潭汇聚,稍一停留,便从龙潭水库闸门涌跌入石峡,碧珠飞溅,白浪翻滚。 “无数飞泉大小珠,老龙潭底贮冰壶。”1790年,清人胡纪漠奉命勘察泾水源头,他在《泾水真源记》中这样赋诗描述六盘山峡谷。 弹筝峡。 出老龙石峡,泾河便喘了第一口大气。在宽近2公里的白面川,舒展笔直行约20公里,便一头扎进弹筝峡。 泾河的第二段峡谷——崆峒峡,便是从弹筝峡开始。泾河在弹筝峡石板上款款而行不到5公里,与胭脂河汇流入崆峒峡。崆峒峡山形高耸奇秀,石崖险峻惊心,这里的泾河是青山的形象、绿水的气质,一如唐代诗人骆宾王诗歌:“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崆峒峡。 泾河出崆峒水库,便进入富饶华彩的甘肃平凉川。泾河最偏爱140公里平凉川,灌溉滋润近二十万亩土地,大城平凉璀璨优渥,文化泾川书香袭人。 七八月份的泾河,在平凉川接纳了来自左右岸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的泥水,变得浑浊而黄。 泾河在甘肃省宁县长庆桥结束了平凉川宽畅之旅,拐入泾河第三段峡谷——长武峡谷。这段峡谷滩涂多,大多荒芜,野草丛生。有的滩涂有大规模采砂又被恢复的痕迹,有的煤矿附近滩涂湿地里的水泛着黑光。 泾河长武段川台地。 川台地破损不堪,一如唐代诗人杜甫“秦山忍破碎,泾渭不可求”的感慨。泾河接纳了马莲河、黑河等来自黄土高原腹地的河流,两岸悬挂的黄土塬被河流大块大块地削下带走,泾水泥浆般前行,峡谷里弥漫着土腥味,正是“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在陕西咸阳市长武县彭公镇石家村二坪,我们遇见80岁的陈进学。他坐在大门口,戴着两幅老花镜聚精会神读《三国演义》,我们悄悄拍摄十几分钟才被他发觉。“泾河水性子硬得很,水势重得很。原先我们几百亩河滩地还种着苜蓿、玉米,被它左掏一个弯又掏一个弯,现在已经塌完了。” 泾河彬州段。 泾河带着一河的泥沙至亭口骤然放慢脚步,冲积沉淀出亭口至早饭头20余公里峡谷平原。河谷宽1000—2800米,多被彬长煤田矿区、彬州市区占用,耕地所剩无几。 泾河自早饭头村便进入最壮丽的黄土高原大峡谷——泾河第四段峡谷。 泾河S形曲线。 泾河大峡谷早饭头至张家山段长100公里,谷窄崖陡,一直扭着大S形曲线穿行,河道多跌水险滩,落差三至七米,险滩多为孤石及连山石梁构成。 王若冰先生在其所著的《渭河传》中这个样描述这段峡谷:“一条条河水在渭北高原切开一道道深邃峡谷,众多支流聚集起来,泾河以更强大的气势和力量,在厚厚的黄土层上切开黄土高原大峡谷,最深处竟达一百多米。” 太极湾。 彬州市太峪镇姚联村太极湾,一个320度大转弯,阴阳相交,虚实相嵌,圆山为阴,弯河为阳,青山为实,绿水为虚。不足500米的河滩地横平竖直地种着农作物,梯田层层而上,五六月份,油菜花黄了整个山头。 至龟蛇湾,泾河大峡谷便进入华彩篇章。 泾水先绕着一条形似乌龟的长梁进入,后又缠着一条形似蛇头的长梁蜿蜒流出,弧线曲折而大气,满河道的泥浆水在奔腾。 龟蛇湾。 这里“鸡鸣四县”,陕西彬州、永寿、淳化、旬邑四市县在这里分界。其实,泾河自长庆桥入大峡谷后,一直是长武、彬州、永寿、淳化、旬邑、礼泉等市县的界河。 龟蛇湾里有一个村庄名叫焦家河。村民已全部搬迁,有江苏老板承包了这里280亩山坡地培育栾树等苗木。一座横跨泾河的钢筋吊桥存留着村庄当年的烟火记忆。 已全部搬迁的焦家河村。 “十年前,我们焦家河庄稼长得凶,果麦口感好,谁下塬进村都要装几口袋水果。可能是水土的原因,焦家河的男娃长得帅,女娃长得俊。虽然是山沟沟里娃,但都娶的是旬邑的女娃。媳妇子们回娘家,穿得衣帽整齐,但过泾河的光着脚趟半截泥路才能坐船过河,弄得满身是泥。我就争取项目资金,带着四十几个小伙子架起了吊桥,媳妇子们就光光鲜鲜地过桥赶集、回娘家。后来,我又带着娃儿们把对面山上泉水引进村,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67岁的焦振敏当了40年的村干部,焦家河村每一次进步都有他的推手。 沟壑峡谷里流淌的泾河。 后来,焦家河村人口增加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大多村民携家带口外出务工,留下的村民被永寿县搬迁到渠子镇车村塬上。“从塬上到泾河岸边焦家河得15里车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让我们村看不到发展前途,搬上塬上后一切都好了,原先我们村没一个娃考上大学,搬上塬10年,我们村9户人家就有八九个娃考上了大学。”焦振敏说,焦家河一共32户105口人,由于土地紧缺,塬上只安置了9户三四十人,其他人家进城务工,等待安置落户。 “泾河在我们县全长47.72公里,全部在沟壑峡谷里流淌,流经两个镇,河畔有一个村庄,三个水力发电站。”永寿县水务局副局长李亚军说。 一个村庄指的就是焦家河,三个水电站都建在常宁镇泾河岸边。 常宁镇苹果种植基地。 常宁镇的所有人口都在平坦的塬上居住,苹果产业是主导产业。“原先的苹果树已经老化,腐烂病严重。现在我们通过矮砧密植技术升级换代苹果产业。”常宁镇党委副书记魏江义说。 顺着常宁镇塬畔一条土路,可以下至泾河绛山乾坤大转弯。那深峡,仿佛切入了地心,石崖上各色巨石成块状,如同人工垒砌。站在悬崖边观之,无不两股颤颤。 槐林在崇山峻岭上铺陈。 两岸石山青翠如黛,40万亩刺槐林在崇山峻岭上铺陈。“这些槐树林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永寿人民治山治水栽植的,后经自我繁殖成40万槐林,成就了‘大美槐乡,生态永寿’。”永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耿军平说。 绛山水力发电站办公楼的墙上挂满奖状。 绛山水力发电站于1968年修建,1974年投用,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头凿的路,石头砌的河岸护墙,苍老的白杨树有两人合围粗壮。发电厂房、职工大院也是石头砌墙,松木椽檩。6台发电机组还是当初的设备,写着毛主席语录的红色小牌子依旧铆在设备上。平时6组发电机全部运行,每天为永寿县提供1300千瓦时电力。汛期由于泥沙、柴草太多,只有三组在发电。 绛山水力发电站。 泾河大峡谷礼泉县东庄段正在建设东庄水库枢纽。初拟最大坝高228m,总库容29.8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2亿立方米,拦沙和调水调沙库容20.2亿立方米。工程静态总投资93.02亿元。2017年开工建设,总工期为7年11个月。水库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泾河和渭河同时发生洪水时渭河下游的防洪压力,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并可通过水库调水调沙,人造洪峰,增加渭河下游的冲刷机会,降低潼关高程,逐步恢复渭河下游功能,减轻洪涝灾害。它被誉为“陕西三峡工程”,将呈现百里龙湖、枢纽雄姿、峡谷风光等三大版块水利旅游景区。 泾惠渠首枢纽。 从东庄水库南行30公里,泾河便至泾惠渠渠首。 在这里,泾河结束了被400公里石山约束的流程,像一头被牢笼憋坏了的巨兽,出峡口的那一刻,咆哮地卷起黏稠黄色泥浪,发泄似的撞击着水泥坝体、悬崖峭壁。 泾河在关中平原上奔流。 泾河挣脱峡谷,畅快淋漓地冲向关中平原。不远处,渭河在等着她。更远处,黄河在等着她。(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文 党硕/图 王雷 党硕 杨涛/视频)
杏耀怎么样?_银川上榜十大冰雪旅游人气新兴目的地 0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与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共同发布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银川上榜十大冰雪旅游人气新兴目的地。 2022年的冬奥会已经越来越近,这也给我国冰雪旅游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前往冰雪目的地旅游已经成为了冬季游客的常规操作。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与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根据携程的上万条冰雪旅游产品和千万级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游和门票玩乐数据,并结合线下门店预订情况,冰雪旅游预订数据的时间截止2020年1月,得出《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0)》。报告测算,2018至2019冰雪季中国冰雪游人数已达2.2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3860亿元。 除了传统的冰雪旅游目的地,还有哪些新兴的人气目的地呢?根据预订数据,银川成功入选2020年冰雪旅游人气新兴目的地前十,同时上榜的还有拉萨、乌鲁木齐、张家口、石家庄、神农架、西宁、林芝、呼伦贝尔和承德。专业人士指出,银川能够上榜十大冰雪旅游新兴城市,与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根据跟团游和自由行的预订数据,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人气最高的传统冰雪旅游目的地依次是哈尔滨、海林、长春、沈阳、牡丹江、白山、大连、尚志、漠河、延吉。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发现,前往银川的冰雪游游客大部分选择跟团游,占比达到了61%。同时也有29%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追求更加自主的旅行安排。7%的游客则选择了更高端的出行方式,通过定制来获得更人性化的体验。 通过数据能够发现,跟团游依然是游客前往冰雪目的地的主要方式,跟团游能够省去做攻略的麻烦,全程都有导游服务,是省心省力的便捷旅游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定制游正在被越来越多游客接受,游客不同的需求正在被满足。 跟团游近年来也在不断进化,私家团、精致小团、目的地参团、5钻高端游等一系列创新的跟团产品形态诞生,游客重新爱上跟团这种旅行社全程服务、省心省力的旅游方式。 根据跟团游数据,在冰雪旅游中,新跟团游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2%,正在成为游客前往冰雪目的地的“新兴旅游方式”,小团化、个性化、主题化、高品质产品正在成为冰雪旅游的新主题。 同时,根据跟团游和自由行的数据,上海、广州、北京成为冰雪旅游的主要客源地,而消费能力方面,厦门游客以人均消费6072元名列榜首,其次是深圳、上海、珠海、杭州、昆明、福州、无锡、广州和济南。
杏耀代理中心_见山望水寄乡愁,乡村旅游如何托起人们的诗和远方? 0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在江南林海中看竹溪清幽,在贵州古镇里品古风禅韵,抑或是在巍巍长城脚下观星赏月……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乡村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吸引着平日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旅游观光、寄托乡愁。 乡村旅游日益受到青睐的背后,还存在哪些发展短板?如何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让美丽乡村成为人们内心深处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些问题也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升级的提升及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我国乡村旅游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乡村旅游消费模式也从观光式旅游转变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乡村旅游的形式逐渐多样化。 “这两年,乡村旅游的业态又出现了新趋势,部分乡村文旅企业开始抱团发展,以此来创造、经营更多功能性产品;同时,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越来越被乡村文旅项目重视。”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副总裁李霞说。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15.1亿次,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 然而,在乡村旅游火爆的背后,一些地方粗放发展模式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不少消费者深有感触:“吃吃农家菜、呼吸新鲜空气,刚开始还觉得挺新鲜,可去多了就觉得大同小异。”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缺乏规划,有的地方产品趋同,景点单一,存在“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有的热门乡村,旅游经营户多,存在盲目发展和过度投资等问题。 途牛旅游副总裁齐春光认为,应提高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程度,同时破解同质化问题,推动乡村旅游更好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乡村旅游发展,业态创新是关键,体验休闲、养老、研学等都可以发展。”中青旅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德成建议,还应打造民宿品牌形成民宿产业集群,在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品牌之间也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增加旅游业态,丰富游客体验,也成为不少地方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北京市结合民宿和美食两个主题各推出10条京郊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游客京郊游体验;江西三清山拓展“全域旅游”内涵,积极培育“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游戏”等新业态新模式;辽宁抚顺以冰雪文化和满族“年文化”为背景,一场场冰雪旅游、满族冬捕、非遗展示、满族老家过大年等特色活动在村寨里红火上演……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关键在人,特别是会旅游、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人民文旅智库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乡村民宿人力资源白皮书2019》显示,当前我国乡村民宿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有所缺乏,人才结构也不够优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存在“不想来、留不下”的窘境,这会影响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持久动力。 如何应对乡村旅游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国家开放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孔磊认为,对乡村旅游基本服务人员,可以通过线上教育等方式来加强技能提升和专业性提升;对民宿业主等管理人员,应培训加强酒店管理和营销、民宿开发经营等方面的能力。 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乡村遗产酒店项目组副组长黎筱筱看来,对民宿经营者来说,未来的挑战还包括对文化体验活动策划、文创产品转化等。“民宿经营者要有社区营造的理念,才能将民宿打造成城乡的连接平台,吸引城市人来旅游的同时,也给乡村带来回馈。”黎筱筱说。(新华社记者 王思北)
杏耀代理1980_湖北孝昌村民舞动百余米“火龙”迎新年 0
湖北孝昌村民舞动百余米“火龙”迎新年 宋俊初 摄 中新网孝感1月7日电 (宋俊初 韩绍)在湖北孝昌县花园镇已经消失20多年的“火龙”,近日由知名手艺人黄志敏制作完成,该县花园镇村民们敲锣打鼓,舞起百余米长的龙灯迎接新年到来。 “火龙”,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宋俊初 摄 龙灯采用纯手工竹条编制 宋俊初 摄 据孝昌文化部门考证,孝昌县花园镇的龙灯靠蜡烛照明俗称“火龙”,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老一辈人相继离世,花园镇的龙灯制作及表演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一度消失20多年。为了重新复原龙灯,让这门传统手艺和民俗表演得以延续,孝昌县花园镇建筑村村民牵头,自发集资20余万元,特地请来知名手艺人黄志敏进行了复原制作。 龙头重达40斤 宋俊初 摄 80余名村民齐心协力舞动起这条百余米长的“火龙” 宋俊初 摄 黄志敏介绍说,龙灯龙头、龙尾共30节,长108米,其中龙头重达40斤。龙灯采用纯手工竹条编制,通过圆环交叉捆绑作为龙身,增加了龙身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这条龙灯不仅传承了近千年古老的制作技艺,并且结构更严谨,保证了龙灯舞动的合理、合格,再加上最原始的舞龙要领,成就了独具特色的花园传统龙灯。 当天,80余名村民齐心协力舞动起这条百余米长的“火龙”,现场热闹非凡,壮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