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0月27日拍摄的神农架木鱼镇秋色。深秋时节,由于特殊的地形及气候,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层次分明、七彩斑斓的景色,绚丽迷人。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10月27日,游客在神农架红坪画廊峡谷的一家民宿前拍摄秋景。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这是10月28日拍摄的神农架神农顶景区秋色。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这是10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神农架神农顶景区秋色。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醉美金秋·文墨沙湖”采风活动走进宁夏沙湖 0
中国网10月25日讯 10月24日,由宁夏石嘴山市文联、作协发起的“醉美金秋·文墨沙湖”采风活动走进宁夏沙湖景区。宁夏石嘴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奋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倪俊峰,石嘴山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勇等相关领导全程参与本次活动。来自石嘴山市的50余名作家、艺术家,在沙湖宜人的秋色下,尽情享受着秋日的暖阳,面对沙湖美景由心而生的书写着诗词篇章。 在经历过大风洗礼后,沙湖恢复了它的纯净与晶莹,浩大的湖面犹如重彩的蓝天,平静的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记录着天空漂游的白云,翱翔的鸟儿和温暖的阳光。而浩瀚的沙漠也在风的抚摸下,变得平整且光滑,并像黄金般闪耀夺目。仿佛是陶醉于此般美景,文联、作协的老师们在湖东湿地、在船上、在鸟岛、在沙湖处处皆是美景的地方中,展开了原创歌曲《沙湖岸边是我家》合唱,《美哉沙湖》、《欢歌邀明月》诗词朗诵等文艺表演,一句句饱含感情的诗词,一首首充满赞美的歌曲,一曲曲悠长悦耳的旋律旋绕于沙湖,在这自然风光的美好中增添着浓浓的文化之韵。 今年是沙湖开发建设的第三十个年头,凭借沙环碧湖,苇缀金沙世间少有的景观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踏觅寻景。金沙、碧水、飞鸟、翠苇、游鱼、远山、彩荷七大景观元素的完美融合,也吸引并激发着不少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在金沙碧水之围,书写无数优美的诗篇与文字。这些文字最终形成了沙湖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自然风光华美的基础之上,被文人赋予着最为贴切的文化色彩。本次活动还授予沙湖“文艺创作基地”牌匾,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沙湖景区又将涌现出一批优质的文学曲赋,为提升沙湖文化底蕴,丰富沙湖文化内涵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并借助文字的力量与传播度,为沙湖旅游、石嘴山旅游乃至宁夏旅游,发出属于文化的铿锵之音。(伍策 鬼谷)
越“夜”越精彩建发大阅城夜经济点亮银川新“夜”态 0
建发大阅城夜间经济打造银川消费新亮点。 建发大阅城中街不夜城已成为银川夜生活的聚集地、全域旅游新的打卡地。 银川剧院与建发大阅城深度融合,为银川夜经济的繁荣赋予了灵魂。 夜晚的银川,蕴藏着怎样的商机?商圈和夜经济,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夜幕降临,建发大阅城每个角落,都跳动着不同节奏的夜经济脉搏。运营3年时间,建发大阅城以发展“夜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夜间经济不断向多领域、深层次、品牌化方向延伸,夜消费、夜休闲、夜文化璀璨夺目,城市经济活跃度被激活,百姓生活舒适度得到放大。建发大阅城的夜经济,点亮了银川的夜,彰显着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时尚。 夜消费 3年时间中街不夜城销售额和客流增加30% 络绎不绝的顾客穿梭在商场、影院、茶楼、酒吧、夜市排档,热映电影的午夜场格外火爆;夜宵需求让不少餐饮店调整营业时间;主题乐园纷纷开启夜场,将娱乐活动延伸到夜晚……运营3年时间,建发大阅城打通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局限,构建起一个时尚、潮流、有品位的多元空间,让夜晚成为拉动经济消费的“黄金时期”,使这里成为银川夜生活的聚集地、全域旅游新的打卡地,为银川夜间经济赋能。 建发大阅城在建设之初,就规划了三纵三横黄金的交通枢纽,沿街商铺形成8万平方米中街商业街,经过3年时间的沉淀,这里已成为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于一体的24小时不夜城、美食城、旅游城。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建发大阅城中街的招商率达97.07%,今年上半年,中街不夜城吸引客流约1000万人次,完成销售额2.5亿元,和2017年相比,销售额和客流增加30%以上。主要消费群体年龄段以25~35岁为主,每日平均销售额可达120万元左右。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不夜城的美丽与温情?建发大阅城打造出一条特色夜生活的链条:从下午6点至次日凌晨2点的三个场景无缝衔接,下午6点的食场,无论是商场的五六楼,还是中街的各类餐厅,不同风味的美食能满足消费者商务宴请或家庭聚会等各种需求;晚上8点多吃完晚餐后,消费者可以选择胡桃里、巨说还不错等音乐餐厅听歌、享受惬意生活,或者到天堂酒吧、贰麻酒馆等品酒神侃;还可以看一场电影或话剧。晚上10点,如果消费者觉得意犹未尽,SPACECLUB和迈阿密等夜场嗨玩也是不错的选择。 夜文化 文化元素为夜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打造特色夜经济,商业只是基础,文化才是灵魂。 2018年9月13日~15日,由银川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红色舞剧《不到长城非好汉》在新投入使用的银川剧院进行了首演。而这场演出,为银川夜经济的繁荣赋予了灵魂。 拥有1060座的大剧场及482座的小剧场,集剧目演出、艺术培训、文化商业、会展等多种功能一体,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的银川剧院,投入运营一年时间,推出多部优秀剧目,《岩石上的太阳》《独自温暖》《金锁记》《天鹅湖》《柳青》《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又见王二小》……177场次的演出让12万人次享受文化的饕餮盛宴。 “一直关注银川剧院的官方公众号,每次有新剧都会买票带家人观看。父母看秦腔,和老公看话剧,带着5岁的女儿看儿童剧,因为商圈里的剧院,全家人的周末越来越丰富多彩。”市民马徽说道。 “目前,银川剧院的剧目演出大都是在晚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的满足,很多年轻人会在饭后,去剧场看自己喜欢的话剧、舞剧,孩子们也非常愿意去剧场看儿童剧等。”银川艺术剧院副总经理杨艳说道。 在杨艳看来,银川剧院和建发大阅城实现了深度融合。“剧院坐落在大阅城商圈内,商业氛围强、人气高,对于市民来说,吃饭、看演出、娱乐、住宿、停车都非常方便,而对于商业体来说呢,剧院的存在赋予了商业体文化灵魂。”杨艳说道,繁荣的夜经济需要文化支撑,只有下功夫在文化因素上做文章,赋予夜间生活文化内涵,才能带活夜经济的繁荣,同时在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引领城市的文化自信高扬、文化消费高涨。 夜休闲 观光夜市成银川夜经济新引擎 “银川没有夜生活。”曾经不少外地游客这样评价银川,不少市民对“夜经济”的认识,还停留在夜市层面。但位于建发大阅城商圈的宁夏观光夜市,却为消费者展现出银川夜经济的另一张面孔。 作为宁夏首家室内观光夜市,这里改变了传统夜市的脏乱差,延续着大家对于夜生活的独特情怀,精品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特色纪念品和小商品类陈列展售、宁夏浓缩特色美景等功能板块,83家商铺,2800余种商品,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美食的需求。 “3年前,宁夏旅游投资集团经过战略定位及考察后,将集文化、旅游、美食、夜游、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新平台落地建发大阅城,向全国人民展示银川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气息。也正是建发大阅城的城市战略、经营思路和城市布局,才有了今天的宁夏观光夜市,我们相互借力,让银川的夜经济热起来。”宁夏观光夜市的副总经理陈序说道。 为迎合夜经济繁荣,宁夏观光夜市增加适合于晚间营业的经营品类,例如啤酒烧烤等,增加外街车的数量,同时延长观光夜市的营业时间。记者获悉,截至2019年,宁夏观光夜市经营面积5600平方米,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3年时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0万人次,营业收入1.2亿元,其中夜经济营收占全年收入的67%,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银川建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银川建发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宁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夜间经济其实就是停留经济,让消费者停下来,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而商圈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业态搭配。“目前商圈已经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展的一站式多元化夜经济业态,能够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同时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而未来3到5年,在做优品牌布阵的同时,还会加大吸引国内一二线知名品牌,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和服务。”王宁君说道,建发大阅城将持续擦亮银川“不夜城”这张靓丽新名片。(记者 詹思佳 文/图)
【生态有机看思茅】浓缩普洱旅游特色——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未来可期 0
这里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普洱茶命名的主题公园,这里常年翠绿环绕,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8000至22000个每立方厘米,空气质量达七级以上,这里是“绿色大茶园、天然大氧吧”。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是国际普洱茶体验首选之地、国际普洱茶品牌产业聚集地、普洱民俗文化体验目的地、山水茶园自然风光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天堂。海拔高,低温高,每每雨后天晴,雾气上升,屹立山顶,放眼望去,青山穿入云海,日光普照。可谓“人在云端行,美景绕吾身”,堪称“人间仙境”。 茶、民族融合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依托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哈尼族、傣族5个普洱主体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把民族风情和普洱茶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构成一幅具有普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文化的风情画卷,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民俗表演 茶旅融合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2017年与云南龙生茶业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普洱茶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开启茶文化旅游战略合作的新模式。将各自的资源和优势进行优化组合,突显普洱的茶文化和茶主题,打造特色的旅游品牌,加快传统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 茶农在采茶 校企合作 2017年以来,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与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院、普洱学院多所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拟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全面的合作关系。推进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普洱绿色健康发展,共同助力“六个普洱”建设,弘扬普洱茶文化。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发展愿景 未来,中华普洱茶博览苑将围绕树立“山水民俗茶园——普洱茶都”的文化品牌,构建“主题型”消费产业体系,营造高端“国际型”门户服务环境三大方面,打造文化静修旅游圣地、体验之旅、感悟修行圣境、原生态民俗风情的热情之旅、徒步探险之旅等特色项目,预计可塑性年销售额高于6000万元,可实现年销售毛利润3000万元。(云南网记者 彭薇 李亚芬 郭丽 摄影报道)
贺兰金贵牡丹花乡入选全国精品自然教育基地 0
10月22日,记者从贺兰县了解到,在日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的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年会上,贺兰县金贵镇牡丹花乡被评为“2019年国家精品自然教育基地”,全国一共13个基地入选。 牡丹花乡自然教育基地位于贺兰县金贵镇,占地面积3800亩,于2014年开始建设,是由宁夏林业和草原局、银川市人民政府和宁夏祈源生态公司共同打造的集林业技术研究与示范,自然教育研发与推广的林业综合体,也是大规模、多品种牡丹种质资源的收集苗圃,目前栽植有200多个牡丹品种。 近年来,金贵牡丹花乡结合各种林业项目,发挥林业生产的自然教育功能,不断开拓自然教育实施主体,先后建成了牡丹科普园、植物博物馆、树叶收集馆、牡丹观花园、农耕文化馆、迷你森林步道、森林氧吧、森林观星台、儿童森林游乐场、森林露天电影院、森林小剧场、森林泥坑、森林餐厅等,搭建平台促进自然教育发展。 结合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季节变换,今年牡丹花乡发挥自身优势,联合中小学及社会团体研发并开展了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牡丹观花园开展的“闻香识花、花乡绘画”,植物博物馆开展的“植物与人类展”,树叶收集馆开展的“我来做标本”,农耕文化馆开展的“食物的由来”,迷你森林步道开展的“林中游”,森林氧吧开展的“森林瑜伽”,森林观星台开展的“我的星”等一系列活动,将自然教育融入到了每一个娱乐、体验活动中,也给游客提供了一个认识牡丹、了解牡丹、观赏牡丹、研究牡丹的平台。(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