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华西村巧手坊里制作手工艺品。记者 李阳阳 摄
陶家圈村民宿彩虹小镇。记者 张碧迁 摄
园子村现代农业设施温棚园区。记者 李靖 摄
王太村百亩葵花开正艳。记者 孙楠 摄
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已初具规模。记者 詹思佳 摄
乡村游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海坤 摄
美丽村庄变身都市人“向往的生活”。记者 张碧迁 摄
四十里店村依托稻渔空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记者 梁小雨 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
山水田园不仅美丽,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年来,银川市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让市民休闲旅游有了好去处,也让农民蹚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特色产业
昊苑村种葡萄搞旅游 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地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黄金地带,拥有17家酒庄、1.5万亩酿酒葡萄、1个千亩休闲运动公园以及若干农家乐、民宿,这些要素的集合体就是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一个因葡萄酒产业而出众的村子,一个要把葡萄酒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葡萄酒+旅游”特色产业。
也许提起昊苑村这个名字,您会稍感陌生,但位于其中的志辉源石酒庄、贺兰山户外休闲运动公园、万义休闲旅游生态园、红柳湾山庄、西村海棠民宿,很多人都去过或者听说过。如果您在110国道镇北堡段,发现路边有一紫、一绿两个卡通人物,那么,你已经来到了昊苑村的地界。这两个卡通人物是昊苑村的吉祥物,绿葡萄昊昊和紫葡萄苑苑。紧接着,你会发现昊昊和苑苑身后,正有大型机械在空地上作业,此处正在建设小微公园,而这正是昊苑村整村改造打造望山民宿村的其中一步。
“我们村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村,位于旅游资源中心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交通优势,从去年起,我们村开始打造望山民宿村,让游客在贺兰山脚下感受葡萄酒文化,感受田园风光。”昊苑村第一书记马玉英告诉记者,目前,昊苑村正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庄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从而提升旅游品质和综合服务能力。马玉英指着望山民宿规划图告诉记者,昊苑村今年要在村口处建一处小微公园,在云山路附近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和停车场,把部分临街农户外墙统一为原石风格。同时,还要在足球场北侧建设包含文化大舞台、群众活动室、会议室、培训室、接待大厅等在内的文化大舞台,从而提升昊苑村的旅游承载能力和旅游服务能力。
在昊苑村西北角,有一处砂石坑,今年它有了个好听的名字——桃李芬芳。因为昊苑村今年在此建了300亩采摘基地,栽种了桃树、杏树、梨树、桑树等13种2万多棵树木。再过两三年,这里将变成昊苑村的野营基地、观光台、烧烤区域,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
有特色、有得玩,还得能住下。几年前,昊苑村就鼓励村民发展民宿。据了解,截至目前,昊苑村已建成4家民宿,正在建设的有4家,预计到明年建成10家民宿。“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打造望山民宿村,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不断提升我们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马玉英说。(记者 李阳阳)
工艺培训
华西村手工坊带动乡村旅游
你还记得多年前的小游戏开心农场吗?2015年,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将“改良”后的开心农场带入现实,建成了农夫乐园,通过菜地认养的方式,圆了不少人的田园梦。事实上,这也是华西村迈出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2019年,华西村依靠升级版的农夫乐园,带来了2万多人次的游客和36万元的收入。前两个月,在距离农夫乐园不足300米的地方,华西村又建起了手工坊,开展手工艺品展示展销,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5年前的这个时候,农夫乐园里正是向日葵盛开的时候。“那时候真是漂亮,上百种向日葵绽放,各种颜色的都有。”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兴回忆起过去,不由得感叹道。当时,农夫乐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光,园中的世界百种葵花园还成为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据了解,农夫乐园开园第一年有100多人认养菜地,第二年有256人认养,第三年则达到了770多人。去年,华西村与西夏区团委、人寿保险合作,建设了一块公益农场,所得全部捐助给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结果共募集10万多元捐款。
随着农夫乐园知名度的提升,考虑到蔬菜认养收效低、冬季没有收益等,华西村开始对农夫乐园进行了升级。一方面,种植了1万多棵红梅杏、桃、李子、海棠等,把认领菜地变为了认领经果树,每棵树认领费为88元~188元。另一方面,建设了8栋温棚,种植反季节水果,如草莓、樱桃等。“4栋棚种草莓、2栋棚种樱桃、2栋棚种红梅杏。草莓棚前年就已经开始见效了,樱桃明年2月份就能上市。温棚建起来以后,农夫乐园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了。”吴国兴告诉记者,华西村打算进一步提升农夫乐园,建设民宿,使来到这儿的游客不仅能采摘,更可以享受到吃、住、玩一条龙服务。
从农夫乐园出来向东走不到300米,你就能看到该村的巧手坊。这里原本是一处闲置多年的房子,以手工艺品制作及销售起家的华西村致富带头人魏帆,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的新机遇,于是对房子进行翻修,建成了巧手坊。走进巧手坊,你会看到这里陈设着编织、刺绣、剪纸、布艺等5大类30多种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全部出自华西村村民之手。巧手坊建成后,魏帆先后组织了50多位村民在此参加手工艺培训,如今已经有部分村民可以独立制作手工艺品了。60多岁的毛金莲就是其中一位,眼下,她每天白天去枸杞地里摘枸杞,晚上制作手工艺品,而这份“兼职”将为她每月带来八九百元的收入。“我希望将来这里不仅能成为游客观光和体验手工艺的好去处,还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魏帆说。
此外,华西村还拥有1家枸杞芽茶厂、1处文化大院、10家民宿、4家农家采摘园、4处文化娱乐广场。(记者 李阳阳)
产业融合
陶家圈村 变身美丽村庄
蔬菜产业联合体签收10个新型经营主体,150多位农户启动了田园综合体项目,风景如画的田野,给村民带来了收入和希望——
绿油油的禾苗、多彩的果蔬……一边是风景如画的田园综合体,一边是干净整齐的村舍。7月8日,记者走进灵武市梧桐树乡陶家圈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
蔬菜地变乐园,品味田园之趣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如今,梧桐树乡陶家圈村的农夫乐园田园综合体就可以帮他们实现。
这里的农夫乐园被人行慢道隔成了100多块小菜园,小菜园里种着番茄、茭瓜、辣椒、菜花等各类蔬菜。灵武市民杨军告诉记者,自今年认领这块小菜园以来,几乎每个周末都带孩子来体验田园之乐。记者看到,杨军的小菜园里根据时令种植了10余种蔬菜,因此他和孩子每周在这里都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
杨军告诉记者,自己认养土地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周末带孩子来玩,但有了小菜园,他发现每周坚持来这里劳动,身体确实比以前好多了,而且自己种的蔬菜很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吃起来也放心。
打通发展优质农业新思路
据了解,“农夫乐园”试点半年,目前已有上百人预约成为新农人。陶家圈村“农夫乐园”的打造者,灵武市蔬菜产业联合体负责人谢利民告诉记者,通过认养的方式,目前他在梧桐树乡已经打造了多个“农夫乐园”。“农夫乐园”采取全程托管+休闲观光的经营模式,市民可以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也可以进行全托管服务。
“预计7月底,我们的民宿开始营业。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造田间超市,让更多的都市人吃到我们种植的蔬菜。”谢利民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土地认养”成为优质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思路。认准这一趋势,今年年初,灵武市蔬菜产业联合体签收10个新型经营主体,150多位农户在梧桐树乡启动了占地3000多亩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建设10个功能区,集农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短途旅游等为一体。
发展优质农业的思路,也让村民们看到新的希望。今年55岁的陶家圈村村民陈晓凤感慨颇多:“田还是那块田,但随着城里人的到来,田的价值不一样了。”陈晓凤家里有10余亩地,过去种水稻、油菜,一年忙到头,除去开销所剩无几。“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保底年收入近万元。我还可以去田园综合体打工,一天有100元收入。”
农家小院里,城里的客人越来越多
风景如画的田野,给村民带来土地收入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第三产业的收入。
看到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住在城里的陶家圈村村民锁彩虹本想把自家的小院打造一番,周末和家人来休闲。没想到,刚打造好的小院,每到周末就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我们这个小院,我就干脆把它改造成了一个农家小院,接待游客。”锁彩虹告诉记者,蔬菜是村子种的,家禽业是农户散养的,都是城里人喜爱的,每个周末,她的小院里都能接待上百人,当然,也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记者在锁彩虹的小院里看到,经过一番收拾,小院里确实别有洞天,前院里果树成荫,鸟语花香,后院里是一个亲子乐园。“不仅能看花,还能采摘,中午还能到村民院子里坐坐、吃吃饭。”市民吴学虎说,现在每逢周末有时间就约上朋友来这里游玩。
梧桐树乡党委书记范永胜告诉记者,梧桐树乡是全区一个农业大乡,过去当地的老百姓以常规种植产业为主。这几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陆地蔬菜产业已经成为该乡的一个支柱产业。下一步,梧桐树乡将借助蔬菜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让更多的美丽村庄变身都市人旅游的目的地。(记者 张碧迁)
生态农业
王太村百亩葵花开正艳 乡村旅游意正浓
从昔日的“空壳村”,到如今新晋的“网红”打卡点,今年永宁县杨和镇王太村,深入挖掘辖区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了王太堡生态农业观光园,让向日葵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热。
沿着新109国道东线往南,距离永宁县城2公里处的杨和镇王太村,百亩葵花盛开正艳。
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打造,如今占地220亩的“王太堡生态农业观光园”将全面开放。“这几天我们大伙儿都在加紧除草,完善一些基础设施,要让来这里的游客玩得开心。”采访中,杨和镇王太村党支部书记于建军高兴地告诉记者,虽然还没正式开业,但是最近一段日子,每天都有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拍照游玩。
走进“王太堡生态农业观光园”,只见金灿灿的葵花海在绿叶的映衬下,迎着微风自在盛放。虽然烈日当头,但是身处其中的游客举起手机拍照打卡,乐此不疲。除了180亩的葵花海外,观光园还配套了蔬菜采摘园、葫芦长廊、垂钓中心、农耕文化展示区等,让游客既能欣赏到田园风光,也能体验到采摘乐趣。
和如今热闹而忙碌的场景不同的是,就在去年王太村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壳村”。于建军告诉记者,本村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
为了盘活辖区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王太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保留当地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的基础上,探索推进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发展,利用王太村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打造了以“休闲观光、采摘、农耕文化挖掘、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当地农民的菜园子变成旅游打卡地,使小小葵花变成乡村振兴的“致富花”。
“这以前都是咱老百姓的庄点,现在复垦平整了以后,我们系统地规划设计,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一个乡村旅游新名片。”指着脚下的土地,于建军告诉记者,和其他村庄不同的是,原名王太堡的王太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悠久的农耕及酿酒基础,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合高粱和油葵生长。所以,村上以此为“突破口”,种植了180亩观赏葵花、食用油葵和高粱,在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促进了休闲采摘、生态观光、产品深加工等业态发展。
“油葵观赏期过后,还将进行深加工,榨成葵花油,让游客既能在王太村旅游观光,也能带走我们种植的家常菜和特色农产品。”于建军告诉记者,下一步,该村还将以休闲观光,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依托,加快民俗等特色项目的开发,形成更具特色、更具魅力的田园乡村。(记者 孙楠)
休闲观光
四十里店村“空心村”变“网红村”
从银川市区出发,沿109国道一路向北,开车4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这里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被称作银川市的“后花园”。盛夏7月,禾苗迎风招展,随风裹挟而来的是阵阵泥土芳香,站在田埂边极目远眺,深浅不一的稻田风光尽收眼底。
四十里店村位于贺兰县城区北部,是贺兰县原光明村和四十里店村在2003年通过“村村合并”诞生的新村落,历来盛产优质蔬菜、大米和水产品。“这十几年,一年一个样,以前坑坑洼洼、破破旧旧的景象再也见不着了。”村民孙玉珍在2012年将家中的13亩地流转出去后,一直在“稻渔空间”务工,如今每年收入3万元左右。她时常回忆起以前靠天吃饭、靠地穿衣的困顿景象。
从一个曾经的“空心村”如何蜕变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面对记者的疑问,四十里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涛解开了谜底,从2009年开始,该村陆续引进了广银米业、科海渔业、马莲湖农庄等一些颇具规模的水稻、水产养殖、蔬菜种植企业,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村支部引领,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参与”的强村富民之路。
有了产业基础,现代农业发展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2017年,在四十里店村耕耘多年的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在水稻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区的基础上,投资800多万元,依托3600亩的园区打造了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将乡村旅游业纳入了乡村振兴的蓝图中,自此也开启了四十里店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每年举办的农耕文化插秧节、摄影大赛、秋季丰收节等休闲节庆活动吸引了20万人次来此观光旅游,成为了当地的“网红村”。
就在一周前,由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开发的民宿村也正式对外营业,青灰色的路面、土黄色的围墙、红色的大门,搭配院里的凉亭、小桥、流水和展览农具,其独具西北民居特色的民宿自开业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目前,该村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的产业化经营道路,融合发展有机水稻立体种养、大米加工生产、“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粮食银行、垂钓餐饮娱乐、现代休闲农业和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等,形成了种植、水产、加工、流通、电商、休闲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互相渗透、互相提升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记者 梁小雨)
完善设施
乡村变景区、田地变公园、农房变客房
园子村田园综合体成为村民“致富园”
2014年,罗瑞第一次来到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当时村子给他的印象是距离市区远、房子破败、道路坑洼。时隔五年,罗瑞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再次来到园子村,眼前的景象令他感到惊喜:柏油马路通到了村口,一栋栋现代化的小别墅一字排开,不少游客在现代农业设施温棚园区里采摘,在树木花草的映衬下,园子村呈现出一派赏心悦目的乡村风光。
举措一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距离市区35公里的良田镇园子村,是金凤区最南边的一个村,曾经一提起园子村,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远,产业落后、荒凉,没有存在感。“过去村里就靠日光温棚、小拱棚种植、黄牛养殖、劳务输出、土地流转等增加村民的收入,不少村民还是存在等靠要的想法。”罗瑞告诉记者。
让罗瑞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4月底,村子里要举办吊瓜节,可场地还没修整好。“不少村民一听说要办吊瓜节,起初都很反对,觉得村里净整虚头巴脑的事。当时在现代农业设施温棚园区南面还有一排房子没拆掉,由于时间紧,我们就号召家家户户都出个劳动力参与进来,帮着拆房子、搞植绿。”罗瑞告诉记者。10天时间,在园子村村民的齐心协力下,举办吊瓜节的场地初具雏形。
园子村成功举办了金凤区第一届沙地“吊瓜节”,当天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除了专门提供给村民销售农产品的展位,还设置了餐饮区、休闲采摘区等,也就是这次活动,让不少市民知道原来距离市区35公里之外还有这样一处悠然清净的村庄。“举办吊瓜节,就是希望为村民搭建一个展销平台,扩大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吊瓜节不仅和超市、合作社、旅游公司签订了协议,村民利用吊瓜节,卖出去不少产品呢。”罗瑞告诉记者,园子村的吊瓜节,不仅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更提升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档次,为打造“农业+旅游+民宿”田园综合体探路。
举措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如果说一年前举办吊瓜节村民大多是抱着看一看的心理,那么,今年端午节期间园子村举办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家家户户可是铆足了劲参与其中。“当时我们发通知,希望6个队每个队能出10户家庭,做一桌子自己的拿手好菜,让前来游玩的市民吃。没想到一下子报了上百名。”这个结果让罗瑞感到意外,“从这件事能看到村民的想法变了。”3天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园子村吸引了6000多人次的游客走进村里采摘、烧烤、垂钓、购买农产品。
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园子村围绕产业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网络全覆盖,在园区打造休闲烧烤长廊,建设亲子游乐场所和农事活动体验区。“过去市民、游客来到村里,一般也就停留4个小时左右。如何能让大家停留的时间更久?我们决定打造休闲住宿,优化利用本村扬水支渠优势,在支渠上铺设楼板,建设小木屋20栋,屋内水电暖、网络、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居住、游玩便利的基础设施。”罗瑞告诉记者。
举措三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
每逢节假日和周末,园子村现代农业设施温棚园区每天都能迎来源源不断的旅游团、观摩团,大家走进园区休闲采摘、烧烤、体验农事等活动,品尝蒸鸡、洋芋擦擦、油香、馓子、麻花等特色美食。喜欢垂钓的市民还能在村里享受钓鱼乐趣,150多个钓位可大大满足游客的需求。如今的园子村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的新路子,目前已初具规模,建成具备休闲采摘、垂钓、烧烤、住宿、劳动体验、亲子游戏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设施产业园区,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而随着观光游玩的市民和游客越来越多,园子村的村民也已从过去的单一养殖、种温棚、外出打工,到如今的种植高附加值经果林、高科技温棚蔬菜、大地瓜果、劳务输出、乡村旅游五大产业多条腿走路,荷包越来越鼓。
“今年我们以原宁夏铁道干校建筑群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修缮预留30座老房子,作为民宿,打造集住宿、餐饮、观光、休闲、游乐于一体的旅游中心,完善园区内配套设施,供游客居住、游玩,相信以后来咱们园子村游玩的市民和游客会越来越多。”罗瑞告诉记者。(记者 詹思佳)
以农促旅
掌政镇乡村引客来 旅游奔小康
从兴庆区出发,沿兴庆路往东几公里进入掌政镇,一幅美丽村庄画卷展现眼前,宽阔的道路、清新的绿化,精致的“美丽庭院”排排林立,农家乐、渔家乐门前喜庆相迎。村民们说,这是一条通向乡村旅游的公路,更是一条“小康路”。
乡村旅游聚人气
掌政镇湖泊湿地众多,吸引了不少游客。如今,这里又有了新的变化,镇上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旅游,开展垂钓、休闲、游乐等活动,观赏自然风景、采摘蔬果、品尝特色农家菜、制作花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过一把“农家”瘾,各具特色的活动让更多人有了想要了解掌政镇的好奇心。
行驶在孔司路上,五渡桥农庄赫然出现在眼前,绿树掩映下,庭前院后种满果树蔬菜,游客可以在这里骑马、采摘,屋内用玉米等充满农家风味的装饰点缀着。到了饭点,游客陆陆续续前来,点一桌饭菜,孩童嬉闹玩耍,大人小酌三杯两盏淡酒,成了游客再惬意不过的享受。
每到采摘旺季,来镇上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为了让乡村旅游“活”起来,掌政镇把乡村旅游与环境保护治理相结合,首先让乡村美起来,围绕房、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全镇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以多树种、多色彩绿化各村,形成了园林、村庄、道路相互映衬的生态景观。还结合黄河风光、鱼米之乡、渠网密布、水系环绕等特点,以鸣翠湖为中心,对孔雀湖、清水湖等湖泊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扩整水域、连通水系,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目前,借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掌政镇又在谋划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计划进一步完善“赏花、餐饮、观光、摘果”的旅游产业链条,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旅游助脱贫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乡村旅游扶贫具有连通城乡内外、辐射千家万户的带动作用。
在五渡桥蔬菜育苗中心的花卉大棚里,家住新创家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金云菊和丈夫海向生正在铺滴灌管,他们时而抬头拂拭汗水,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在这里,两人能得到不错的报酬,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金云菊以前也在外面打过工,可是还要照顾家庭。去年,考虑到家里情况,镇上优先让她和丈夫来育苗中心工作,现在,每月有了几千元的劳务收入,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像金云菊一样,不少村民靠吃“旅游饭”增收。今年4月下旬,要开美食街的消息一传出,镇上的贫困户积极报名,几天时间,新设立的60个摊位便全部入驻。“我们不收摊位费,就是为了让村民们顺利创业,美食街离鸣翠湖和檀溪谷特别近,让来到掌政镇的游客不仅看到了美景,体验了乡村的魅力,还能吃到美食,为村民们增加了收入。”掌政镇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掌政镇立足旅游产业优势,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推荐工作。目前,辖区鸣翠湖、檀溪谷、花溪谷、华夏河图、沙温泉5家大型旅游企业,五渡桥农庄等20余家农家乐及蔬果采摘大棚、花卉销售大棚,可容纳就业800余个,镇上与企业建立就业工作联系制度,优先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