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4日讯 2019年11月8日-11月17日,西夏风情园旅游景区将举办“北极光之夜”大型主题极光秀活动。据了解,此次大型主题极光秀活动,是经数十名专业设计师现场考察设计、数百次现场调控而成。届时,璀璨夺目的极光大秀,将会和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不同的姿态展现着极光不同的震撼,微微弯曲呈圆弧状的极光弧、宛如飘带状的极光带、面纱一样帷幕状的极光幔……光影盛宴、浩瀚宇宙、极光之境,实力歌手激情嗨唱,极大限度的满足游客视觉与听觉的观感。这不仅仅是如梦如幻的夜晚,也将是激情澎湃、活力四射的夜晚,更是值得期待的夜晚。您从未见过的光景,这一次便可尽收眼底,为您的梦幻出游增光添彩。 “北极光之夜”大型主题极光秀畅玩路线: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西夏广场旁,101A路公交可直达;营业时间:18:00-22:00。(伍策 鬼谷)
茶马古道,你在哪里?——探访茶马古道守护者 0
新华社成都11月5日电 大渡河畔泸定县城,69岁的孙光骏清晨起来,换好一双走山路的鞋子,带着记者上山。 “每天我都要去看看茶马古道老印迹。”孙光骏说。十几年来,他踏遍泸定山川村庄,将百余年前茶马古道老照片拍摄地点定位出来。 川藏公路筑成前,川藏间物资主要通过茶马古道运输。晚清时,法国人方苏雅用镜头记录下茶马古道上的行人、山水和道路,老照片被带回欧洲。1996年殷晓俊先生耗巨资从欧洲购回这批老照片,其中有一张背夫与巨石的画面,被作为茶马古道艰难、背夫意志坚韧的代表。 孙光骏看见这张照片,觉得似曾相识。他日复一日在大渡河谷悬崖峭壁中寻找,终于在十年前的某一天突然隔岸看见了它! 连忙下山、过桥,他迂回到巨石下,和老照片对照,棱角、形状、背景山形完全能对应。他与殷晓俊联系,殷晓俊大为感动,前来印证。按照老照片拍摄的角度,他们与巨石合影。 当时满头青丝的孙光骏,如今已白发苍苍。十年里,他没有停下过印证茶马古道记忆的脚步。他领着我们,拨开半人高的野草,揭开一层层的蜘蛛网,在一处处荒野找寻古道。 古道沉寂,旁边新的坦途铺就。川藏公路数次升级,雅安到康定的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古道上的人们纷纷从偏僻山野搬迁下山,或居于交通口岸,或居于繁华乡镇。 大渡河边,孙光骏拿着方苏雅老照片、十年前此地照片对照,正是有这些守护古道的人,才能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接,看见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见数张同一位置拍摄的照片显示,沿河茶马古道变成318国道,再变成了泸定水电站坝区,咆哮难驯的大渡河变得平静富饶。昔日的艰难古道,变成了今天的宏图伟业,立体交通穿山越河,飞速向前。青山依旧,百年奋斗,换了人间!(新华社记者 陈天湖、谢佼)
九寨沟秋景醉游人 0
11月7日在九寨沟景区拍摄的景色。当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景区内艳阳高照,风景醉人。九寨沟景区经过地震重建后,于今年9月27日恢复开放85%的区域,“补妆”归来,美丽依旧。 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看光影间的时空穿梭 0
核心提示: 一边是500年前的明代藏兵洞遗址,一边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繁衍生息地“圣地”,光影间时空穿梭,聆听历史的叹息与今人的赞叹。从银川市区一路向东南方向出发,行车40多分钟,行程约30公里左右,就来到了水洞沟。 远古、近代、现代的多种元素在这里碰撞:国内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区,再现了4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和灾难骤起。被迫迁徙的活动场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长城、峡谷、藏兵洞等明代军事防御建筑体系;游览行程中的网红大妈打卡地、红柳湾网红打卡点,考古研学基地…… 不妨来水洞沟,置身一段“跨界”之旅。 藏兵洞里有“机关” 身处水洞沟景区,一条横贯景区的蜿蜒长城映入眼帘,这是500年前明代为抵御少数民族侵袭而修建的。在明代20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停止过修筑长城。全长12700余里的长城,在宁夏境内分布着北长城、西长城、东长城。景区里的东长城起自黄河东岸的横城,是明代夯筑长城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 东长城,红山堡,藏兵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至今也是我国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500年前,明代将领和士兵可谓是“地道战”的“创始者”,他们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夯筑的长城坚不可摧,峡谷两侧和地下的藏兵洞纵横交错、左旋右盘、分叉极多,机关陷阱处处,久久不见尽头,如果不熟悉洞内情况,很难走出去。 火药武器、铁蒺藜、大石头、有毒的弓箭、滚石、铁刺……洞中每一处陷阱的设计都力求一击致命,比如最小的铁蒺藜有20斤,全部安置在地道顶壁,一面不起眼的墙壁后,会因触碰机关,引发弩机,一次可以射出9发弓箭。“因为蒙古人以右为尊,所以地道里的门设计为左生右死:左边为生门,而右边则是死路。”工作人员来玲告诉记者。 藏兵洞内有一个很独特的设置,被称之为一号陷阱,它深约一丈,内多设鹿角。因为洞内只容单人通行,一旦有敌人进入洞内,也只能单线跟进,再加上对洞内地形不熟,光线昏暗,很容易落入陷阱,透过玻璃栈道,还可以看到脚下留存的敌人尸骨。 为了保护将军安全,地道的设计别具匠心,将军洞的墙壁上有一个储物柜,上层并无玄妙,从里面清理出来一尊砚台,而下层柜子打开之后却别有洞天,里面有两道门,第二道门后有一个高约50厘米的暗道,可以通往安全的地方。由于藏兵洞内道路四通八达,一旦有敌人闯进洞内,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都可以从暗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从各个方位围攻敌人。 值得一提的是,藏兵洞里有很多精巧的设计,比如为了灶台排烟,不仅开了3个洞口,确保外面无论刮什么风,里面的烟能排出去,还通过分散不让敌人发现,避免熏到自己,不远处的瞭望口也兼具这个功能。客厅、卧室、厨房、水井一应俱全,火药库、兵器库、储藏间功能齐备。 这个地上地下立体配合的军事设施,曾让3000鞑靼骑兵在不到1个时辰里命丧红山堡。 《明史土司传》中写到:鞑靼瓦剌骑兵数次拆墙南下,都无法攻破长城的原因,与藏兵洞十之八九。 500年,宛若历史长河中的惊鸿一瞥,匆匆略去。长城犹在,藏兵洞却被风沙填埋,以至于后来人只知道附近有个屯兵的地方,却不知道具体的位置。2002年,一个当地的农民,从峡谷路过,出于好奇心,进入可以看见的一段洞道中,发现里面道路相通,诧异的同时也很害怕,没有继续他的探险。随后,政府部门得到消息,组织专人进行了清理和开发,直到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藏兵洞还有至少3公里的地道没有清理出来。 10多年时间,进入藏兵洞的入口变成了如今的出口,给游客更好的体验。遗迹的发现,让历史闪耀出人类更多的智慧之光。 水洞沟人的“摩斯密码”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水洞沟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古生物化石。随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 又出土了5万多件石器和上百件动物化石。水洞沟人使用石器、佩戴鸵鸟蛋皮项链,制作的石制品、工具以及石器制作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和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这些遗迹一点点揭开了水洞沟人的“摩斯密码”:水洞沟人生活年代上至四万年,下至数千年,不仅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而且也包含新石器时代,属于晚期智人阶段,体貌特征与现代人已没有多少差别,其文明程度达到了同时代最先进、最高水平。 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纠正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论断。因此,它被称为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 和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有趣的是,遗址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和勒瓦娄瓦石片工具,与欧洲相当古老的莫斯特文化接近。因为勒瓦娄哇石核本身并不是工具,而是一种石器修理技术。这种技术最早发现于法国郊区勒瓦娄哇佩雷小镇,因此得名,而水洞沟人所使用的工具和远在法国的小镇竟然如此相同,考古专家认为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也就是说是比邻地区技术相互传播或者是人类迁徙后将不同的技术带到当地的。 在动感体验区你可以看到,当时的水洞沟属于草原荒漠地带,非常适宜人类生存,碧绿的湖面波光粼粼、草木葱郁,是飞禽走兽的乐园,犀牛、野驴、原始牛、羚羊、转角羊等在树丛里水草边觅食,成群的鸵鸟在沙丘中急速行走。湖边、草原上,青壮年不分男女都要手持棍棒和石器去打猎。他们使用的武器很原始,有时奔波一天,连一只野兽也打不到,只好靠挖些植物的根茎和采摘野果和草籽度日。一旦捕到动物,他们会围坐一起,举行庆祝,剥去兽皮、点起篝火烤食,兴起时还会跳舞…… 亲身感受还可以沉浸式体验,在博物院东北边,水洞沟村里既有模拟的史前地穴、新石器时代平顶房、穿豹纹衣服演示打磨石器等技能的“群众演员”,也安排了游客体验钻木取火、挖掘文物的活动。 数万年过去,水洞沟人去了哪里成为考古界的一个谜。在古人类历史研究中发现,人类在某一地方生活一个时期后,就会消失不见。目前推测有3种,一是他们因环境的恶化灭绝,二是因与当地已有人群或土著文化融合丧失了独有标志;三是又打道北归,到达蒙古、俄罗斯等欧亚大陆北部,之后一部分人因逐丰沛水草而居到达美洲大陆,还有一部分人继续迁徙、流浪。 由于出土资料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洞沟遗址的挖掘和研究还在不断深入,相信专家学者们定能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揭开谜底。(记者 徐佳敏 张 唯) 藏兵洞。(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藏兵洞还留有生活用具。记者 徐佳敏 摄 大峡谷。记者 张唯 摄
台湾旅游业者:期待两岸关系向好 带动台湾经济 0
新华社台北11月9日电(记者 许雪毅 赵博)“希望大陆游客多来台湾,这样不仅我们饭店好,大家都好,整个台湾经济就热络起来了。”远雄悦来大饭店股份有限公司行销业务部副总经理白清芬对新华社记者说。 由台湾观光协会主办的“2019台北旅游展览会”8日至11日在台北举行。在“花莲远雄悦来大饭店”展位前,白清芬告诉记者,饭店能容纳近千人,依山傍海,推窗就能看到太平洋,受到很多大陆游客喜欢。2010年前后两岸交流热络时期,饭店近两成住客来自大陆,但现在跌至一成。 当前,由于民进党当局不断挑动两岸对立,导致大陆赴台游遇冷。对此,白清芬感到无奈:“我们不希望旅游受到两岸局势影响,现在还每年派人到上海、北京等地参加旅游相关展会,也在大陆携程网上做了登记。” 白清芬早在两岸开放交流之前就去过大陆,近些年再次“登陆”发现“大陆进步神速”。“大陆民众生活好了,喜欢旅游的人非常多。希望两岸关系持续向好,这对带动台湾经济非常重要。”她说。 在台湾日月潭涵碧楼展位前,活动企划副理陈威廷告诉记者,日月潭是大陆游客熟知的台湾名胜,日月潭涵碧楼很欢迎大陆游客入住。 “现在涵碧楼已经移植到青岛、南京等地,而且建设风格和台湾日月潭涵碧楼很像。”陈威廷说,期待有一天到大陆去,在位于长江畔的南京涵碧楼亲眼看看“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效果。 在台湾迎家旅行社展位里,记者看到“墙上”贴了很多台湾到山东、内蒙古、四川、福建泉州等地的旅游路线和报价图。迎家旅行社业务推广部总经理特助李绣月告诉记者,迎家旅行社的前身是为大陆的航空公司做代理,很早就深耕大陆市场。现在既做陆客赴台游,也做台胞大陆游,与大陆很多地方都有合作。 李绣月说,目前迎家旅行社的台胞大陆游业务情况不错,“大陆好山好水多,很多台胞感兴趣”。但另一方面,陆客赴台游业务从最高峰时占业务总量近一半跌至目前只剩一成左右,令她感到遗憾。“希望两岸关系好转,我们愿意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服务给大陆游客,让他们感受台湾的美。” 本次展览会共设展位1700多个,因为民进党当局严重破坏两岸关系,此次大陆没有参展。对此,台中柿外桃园有限公司经理张智胜说,没有大陆参与,台北旅游展览会“拼图少了一大块,不够完整”。“如果大陆参展,看展的人会多很多。”他说,“台湾的餐厅、旅馆、游览车等业者抱怨,陆客不来,对他们影响很大。” 指着展位上的新鲜甜柿以及由此加工制成的脆片、果酱、茶包等物品,张智胜说,公司很重视大陆市场,有专门的负责人一年约一半时间在大陆做促销推介活动。现在福建厦门有台湾水果快速通关模式,公司的甜柿通过厦门销往大陆许多地方很方便,深受欢迎。“两岸亲如兄弟,本来就应该多多交流、互通有无,这对我们台湾尤其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