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可以说是断崖式的。1月24日,文旅部要求全国旅行社全面“停团”。“从那一刻我们就知道,旅行社行业会有几个月艰难的时期”。宁夏中旅副总经理梁晨说。 从大年三十开始,旅行社都开始退团退款。一边通知未出行的游客“取消行程”,稳定游客情绪,一边安排已出行的团队注意安全,随时应对景区关闭、宾馆停业、航班取消等情况…… 2月23日,宁夏文化和旅游厅首批64家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退2249万元。此外,文旅、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也纷纷出台旅行社帮扶政策,这对旅行社度过疫情有一定缓解作用。 那么,旅行社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对旅游业的复苏如何预判?为此,记者采访了宁夏中旅等多家旅行社的负责人,看看他们怎么说。 宁夏中旅: 用最好的姿态迎接旅游业的复苏 春节期间,宁夏中旅总共退团280余个,退款260多万元,直接经济损失超300万元。宁夏中旅一边处理退团退款,一边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开展线上员工培训,积极筹措资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说服游客依法承担取消行程的损失,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让员工安然度过疫情期,并且利用假期提高人员素质。”梁晨说。 梁晨对行业复苏预期很乐观,“疫情之后旅游业不但会复苏,更会增长。”梁晨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产品升级、服务提升、效率提高、技术更新等准备工作,改变过去流水线式的“吃饭、看景点、睡觉”产品结构,增加体验度高的产品。同时增加小团以及半包团比例,改变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包形式。 “我们不裁员不降薪,但我们会调整产品结构。用最好的姿态迎接旅游行业的复苏。”梁晨信心满满。 宁夏国旅: 春暖花开时节,省内周边游会首先启动 宁夏国旅董事长徐辉提供了一组数据:2019年春节接待量12983人,2020年同期接待量2587人。疫情期间取消旅游团近200个,较同期营业额减少近6000万元。“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解决‘疫情’后续问题,包括退款,延期等;制定工作安排,人员调整等公司内部事务。” “受影响最大的是入境旅游。”徐辉分析,疫情解除后,正值春暖花开时节,国内游会率先启动,尤其是省内周边游会发展很快,自驾旅游、家庭组合定制游也是一种选择。而对于国内长线游和出境游,她认为,疫情结束后,很多人会用“报复性工作——报复性赚钱——报复性存钱”来应对未来很多的不确定性,而不会首选花钱去旅游。所以,出境游受出入境航班取消等原因,启动会晚于国内游;入境旅游会更晚些,理想是第3季度能启动。 宁夏逸飞国旅: 专注本业、苦练内功,静待花开 宁夏逸飞国旅的董事长王逸飞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退团退款,逸飞国旅经济损失约200万元。“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树立员工信心。” 停业期间,王逸飞明确表态:在困难时期,不裁员、不减岗、不会停发员工工资。2月10日,逸飞国旅发出不停培训、不停采购、不停产品研发、不停客户链接、不停市场调研、不停企业形象维护的“六不停”号召。 对疫情过后旅游行业的反弹预期,王逸飞很乐观。她认为,今年五一前后旅游行业即可得到复苏,届时,消费短期会有反弹、长期旅游服务需求升级。“我们坚持专注本业、苦练内功,静待花开。”王逸飞说。 光大国旅: 提供延伸服务,保持客户粘度 走进连湖农场的西红柿大棚,丹东红颜草莓基地……这个春节,光大国旅总经理周明直播卖菜的视频广为流传,迅速成为“网红”。 周明解释:我们不是转型,只是给客户提供延伸性服务,保持和客户的联系度和粘稠度。 疫情爆发之初,周明和越南包机团队积极筹措资金,并从越南带回了30多箱价值6万多元的医疗物质捐给宁夏的医疗机构。春节期间,光大国旅退团100多个,涉及2021人,经济损失200多万元。“目前,我们在内部培训的基础上,还进行旅游知识的输出,同时提供延伸服务,包括给客户提供生活必需品的配送等。”周明介绍。 同时,对旅行社内部进行“三补三盘”,补总结、补知识技能和工作计划,盘点客户资源、内部资源、运营流程等。周明说:“在不裁员的情况下,进行岗位优化和调整,为游客多做一些增值服务和创新性工作。” 对旅游业的复苏,周明持悲观态度,“今年下半年会慢慢复苏,但不会是爆发式的。”周明说:“复苏之初,还是以周边短线、自驾游为主,大规模出境或高消费的长途旅行可能会以观望为主。” 32天国旅: 在旅游的道路上保持初心,不负韶华 与国旅、中旅、光大、逸飞等老牌旅行社相比,宁夏32天国旅成立仅一年。现金流,运营成本,复苏时间不明确,短期内旅行社工作无法开展等问题对这个以研学、自驾等特色游为主的“小旅行社”倍感压力。但从业20多年的总经理李岩松告诉记者,“不裁员、不降薪,我们有信心,在旅游的道路上保持初心,不负韶华!” 为破解困境,32天国旅利用直播平台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与上下游供应商保持沟通,持续完善与优化旅游产品,做好客户维系;做好私域流量建设,坚持对外宣传推广宁夏旅游资源……“要让团队明白‘向死而生’的道理,越是艰难时刻,越要让团队振奋起来。”李岩松说:“聚拢员工、维系客户、制定目标、提升产品、慢慢调整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李岩松认为,旅游行业在4月中旬就会有所缓解,5月份旅游市场会逐渐回暖,7月份应该会迎来出行高峰。市场回暖后,周边短线游和自驾游会迎来出游高峰;预计6月份长线游市场需求增加,暑期会迎来高峰;研学市场预计暑期会有所回暖。 (记者 张雪梅)
杏耀在线总代理_文化和旅游部:景区恢复开放应实行实名制购票 0
文化和旅游部25日下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各地旅游景区继续实施疫情防控,实行实名制购票,记录入园游客联络方式、来往交通等信息,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 根据指南,景区恢复开放应坚持分区分级原则,不搞“一刀切”,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缓开放,疫情中、低风险地区的旅游景区开放由当地党委政府决定。 景区恢复开放前应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报告,掌握员工出行轨迹等情况,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要实施隔离观察,实行“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进入景区前须进行体温检测。 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旅部门应指导景区做好公共卫生和场馆防控工作,加强清洁消毒,对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各景区应根据实际,分区域分项目逐步恢复开放,对不符合开放条件的场所及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可先不开放或延后开放。 各地恢复开放的景区应严控游客流量,有效采取门票预约、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防止人员聚集。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的位置要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游客秩序管理。 指南鼓励各景区采取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方式减少人员接触,游客在测量体温、佩戴口罩后方可入园。对发现疑似病例的景区,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工作,并暂时关闭景区,待情况得到控制后,再按程序报批恢复开放。(记者 余俊杰)
杏耀线路测速地址_航拍镜头下的沙坡头旅游景区星星酒店 0
11月15日,航拍镜头下的沙坡头旅游景区星星酒店。据了解,沙坡头旅游景区星星酒店项目是中卫市顺应生态环保治理要求、加快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沙坡头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夯实宁夏“星星的故乡”旅游载体规划建设的复合型休闲度假项目,项目将黄河文化、治沙精神、大漠文化、星空文化融于一体,为游客打造“躺在床上数星星”的全新旅行生活方式。 记者 冯博睿 摄
杏耀分红没到账_带动近五十万人就业 非遗扶贫让日子更有奔头 0
学会一门手艺,全家有望脱贫致富。包括剪纸、刺绣、绘画、金属锻制、建筑营造等在内的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动城乡就业、促进脱贫增收的作用。从2018年7月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地方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超过2000所,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给人力量: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困户脱贫。 “我现在觉得浑身都是劲儿!”——这几年,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学习了临夏砖雕制作技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贫困户张宏杰干劲十足。当地不少群众在工坊实现稳定就业,月平均收入4000多元。 缺乏一技之长,通常是制约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因素。而实际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往往是传统工艺的富集区,特色突出、数量众多的非遗资源正是这里的优势所在。 守着资源没饭吃?不,要让资源变资产!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就是想办法让贫困户掌握当地的传统工艺,拥有一技之长,让父老乡亲依靠自己的双手就能居家就业、就地脱贫。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困户实现脱贫。 ——给人信心:不仅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地处深山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近年来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银饰锻制和非遗旅游发展得很红火。但年初受疫情影响,游人减少,银饰滞销。 6月份传来好消息,为解决非遗产品销售难题、有效扩大消费,在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几大电商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相关单位、企业和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各平台开展销售活动。 这次触网的“非遗购物节”让银匠潘仕学很激动,他接受了电商知识培训,也看到了网络销售的巨大潜力。他说,“我们偏远地区的苗族银饰直接对接城市消费,销售渠道更畅通了,对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我国各地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里,各有关部门广泛组织开展传统工艺培训,提升村民的产品制作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各部门积极举办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组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进入各景区、景点和公共服务场所,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和营销力度…… 依托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扶贫的“造血式”扶贫不仅教授村民一技之长,更拓宽其眼界、打开其思路;不仅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给人奔头:吸引年轻人,焕发新活力。 村民牟淑平家住甘肃省陇西县云田镇三十铺村。之前,外出打工是当地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渠道,牟淑平和丈夫都外出打工。 后来村里成立了陇西刺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牟淑平和其他20多名妇女经过培训,成为工坊的成员。 传着手艺、赚着钞票,还能守着娃、顾着家,这不仅在物质上有助于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而且在文化上有益于传统工艺的接续传承。 “做刺绣能赚上钱,孩子们、老人们都欢喜,村里更热闹、更有活力了。”在湖南省花垣县,许多在外打工的妇女回来了、走进了工坊,她们喜上眉梢,“工作家庭两不误,多好啊!” 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人,也离不开文化振兴。非遗扶贫带来的可喜变化,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并给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滋养。焕发活力、充满希望的乡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记者 郑海鸥)
杏耀线路测速地址_我国第八大沙漠境内湿地迎来大批迁徙候鸟 0
11月7日,候鸟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境内的天鹅湖附近飞翔。 新华社发(马学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