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四届吉林雪博会暨第二十三届长春冰雪节正式启幕。如果说本届雪博会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本届雪博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那无疑是本届雪博会首次引入北京冬奥会元素。 在本届雪博会上,专门设立了冬奥主题馆,北京冬奥组委携冬奥相关企业重磅亮相,传递奥运精神,推广冬奥文化。 在冬奥特许商品展位,收藏爱好者可以实现现场购买北京冬奥会纪念品的愿望,会展刚刚开始,这里就已经人头攒动,观展者络绎不绝。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也亮相雪博会,与观众见面。甚至,在本届雪博会的开幕式上,还特意演出了雪容融邀请冰墩墩来家乡吉林做客的桥段。 同时,在本届雪博会的开幕式现场,“国研经济研究院中国冰雪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一并举行。吉林省副省长张志军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为“国研经济研究院中国冰雪经济研究中心”授牌;国研经济研究院院长王辉、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接牌。接下来,双方将共建“国研经济研究院中国冰雪经济研究中心”,并将启动中国冰雪经济发展年度报告与“冰雪丝路”课题研究、组织筹备冰雪丝路国际论坛等一系列相关研究工作。 第四届雪博会虽然刚刚开始,但已经给人一种雪博会“很冬奥”,“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已经落在“实处”的真切感觉。 雪博会很“冬奥”,吉林北京这次被一个“雪”字联系在一起 “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这是本届雪博会的主题,“冬奥元素”将在各个方面注入到本届雪博会中 这也成为了本届雪博会的最大看点和亮点。 本届雪博会特设的冬奥主题展馆位于二号馆,冰墩墩、雪容融、奥运健康馆……二号馆里那是满眼的“冬奥元素”。二号馆面积为3400平方米,除去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冬奥会展区外,2022年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零售店也正式开放。此外,冬奥相关企业中国联通、中国银行、金龙鱼、伊利、青岛啤酒等企业将悉数参展。 根据中国吉林网的了解,未来, 北京冬奥组委的领导将率团参会,全面开启北京冬奥会与吉林省的互动合作,满足广大消费者和收藏爱好者对北京冬奥会纪念品消费需求。 众所周知,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者来自吉林艺术学院。在本届雪博会上,雪容融回家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开幕式上,“雪容融带冰墩墩来家乡做客”的动画片,极大的感染了观众。在冬奥主题馆,很多参观者都在详细的了解着雪容融的由来,与雪容融、冰墩墩合影,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北京与吉林相距千里,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雪”。通过北京冬奥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冰雪;通过咱吉林的冰雪之美,更好的宣传北京冬奥会。一个“雪”字,架起了北京与吉林之间的一道桥梁。 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其实距离我们很近 什么是冰雪经济?平日里你参加过什么冰雪运动?即便是身处东北的你我,可能对这两个问题,也知之不详。 说到冰雪运动,很多人大多会把目光锁定在滑冰、滑雪上。诚然,这几年,吉林的各大滑雪场生意红火,冬季来东北滑雪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但是,对于冰雪这项运动,甚至于对冰雪运动所必须的冰雪装备,能够说到了解的人,恐怕还真的不多。 在本届雪博会上,关于各种冰雪体验的项目不少,在雪博会的冰雪乐园里,雪地转转、冰上碰碰车、冰上自行车、乐吧车、冰上陀螺、雪地摩托、马拉爬犁等10余项娱雪嬉冰游乐活动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冰雪娱乐项目的需求。同样,在冰雪装备馆里,你甚至可以体验到玩冰踏雪的“一站式”服务。 当然,这只是一个层面,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体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冰雪运动。 有了对冰雪运动的参与诉求,爱好兴趣,才有可能去深入了解冰雪运动,甚至去消费和购买冰雪设备,才能更好的推动冰雪运动背后带来的“冰雪经济”。 当然,如果你仅仅将冰雪经济理解为简单的买和卖,那肯定是很片面的。 在更高的层面,作为中国冰雪产业重镇的吉林,一直都在努力加快推动“白雪换白银”,推进冰雪产业升级。在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经颁发过《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吉林省政府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现提出很多具体的实施意见。其中,在发展壮大冰雪产业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培育冰雪装备产业体系、提升冰雪科技研发能力、强化冰雪产业人力资源保障等要求。 未来, 吉林省将在全省实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强国产品牌。在本次雪博会的冰雪装备及冰雪体育主题馆,中国吉林网从许多冰雪产业从业者那里了解到,在个人器材和缆车、压雪车等场地装备方面,欧洲、北美企业起步早、技术实力强,具有很大优势,产品价格不菲。为弥补短板,吉林省提出,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制造、研发优势,在未来三年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冰雪装备生产企业落户,重点发展压雪车、造雪机、浇冰车、缆车等重型装备。瞄准轻量化技术,积极引进冬季项目体育器材制造商,与省内企业开展合作,重点发展滑雪板、雪杖、冰刀、头盔等器材,提升研发制造能力,打造吉林品牌。 “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这不仅是第四届吉林雪博会的主题,也是吉林努力建设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打造冰雪博览、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商贸,以及智慧冰雪、冰雪人才、冰雪装备制造等冰雪产业第一品牌的行动与成果展示。未来,我们每一个吉林人,都将深切感受到冰雪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雪博会是个大舞台,借这个机会让吉林的“雪”真的“火”了 雪博会,肯定会突出一个“雪”字。众所周知,吉林省与阿尔卑斯山、落基山同处北纬42-43度的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 当然,吉林的“雪”到底有多好,还要听一听外来人怎么说。“我来到吉林之后,深切感受到了这里美。我相信,未来,吉林省一定会成为后冬奥时代全国最大的一个滑雪目的地。这里也会带动整个滑雪行业的发展。今后,吉林省也一定会成为中国滑雪行业的一个排头兵,对此,我深信不疑。”中国滑雪滑协会产业白皮书作者,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伍斌在接受中国吉林网记者采访的时候,对吉林的“雪”以及“冰雪产业”都给予了极大的赞赏。 近年来,吉林省大做“雪文章”,海内外影响力日增,这是毫无疑问的。资料显示,上个冰雪季(2018年1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吉林省接待游客8431.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98.08亿元。吉林省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虽然雪博会刚刚开幕,但我们还是能够真切感受到雪博会上,吉林“雪元素”的闪亮。接下来,冰雪产业走向冰雪经济高峰论坛、赋能冰雪——互联网创新推广大会、世界冰雪城市“长春对话”等系列活动都将在本届雪博会举行,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展示吉林的“雪”。 我们可以预计,以“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的吉林雪博会,必定会以“雪”为媒,将冬奥与吉林充分融合,做足做大“雪”文章。(记者 于洋 摄影 罗浩)
杏耀测速地址_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招商项目线上发布会召开 0
4月13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行2020年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招商项目线上发布会,本次发布会是我区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对接活动的一次模式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推动我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区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从年初就谋篇布局,成立了五个专责帮扶小组直接对接五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赴全区开展资源详查、项目谋划、规划编制等工作。2020年,全区共计谋划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80个,总投资380.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37.3亿元;续建项目18个,总投资72.9亿元;拟建项目47个,总投资270亿元。 从地区划分,自治区统筹项目8个,总投资69.9亿元;银川市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35.2亿元;石嘴山市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143.9亿元;吴忠市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66.2亿元;固原市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20.9亿元;中卫市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44.2亿元。项目涵盖民宿集群、自驾营地、影视基地、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红色小镇、文旅综合体等文化旅游新业态,这将为全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后续动力。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同时组织各地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帮扶台账,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提供专项指导,对接落实自治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18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21条”,以及出台的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的“10条”等政策措施,让企业应享尽享各项政策红利,推动产业项目有序落地开工。
杏耀怎么样?_满园春色关不住 故宫直播受热捧 0
梨花海棠开,墙红柳又绿,600年历史的故宫又一次春色满园,美得让人心醉。 今年春日的故宫和往年不同,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故宫已闭门谢客70多天。为了让观众一探安静故宫的春日之美,清明节期间,故宫博物院联合多家网络平台开展“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直播活动,网友可以跟随故宫宣教部工作人员的步伐,感受闭馆期间故宫的春日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 云游故宫长知识 三场直播分别以三条不同的路线串起美好的故宫春日,分别为午门—御路桥—太和殿广场—慈宁门—慈宁宫花园;西华门—武英殿—午门展厅—文华殿—东华门;太和门—三大殿—东六宫。据介绍,三场直播设置的三条各具特色的“云游”路线,涵盖了西、中、东各路景致和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段。 在直播中,随着宣教部老师的讲解,可以了解到平时逛故宫时容易忽略的小细节、小知识和背后蕴藏的小故事,让观众对这座独一无二的紫禁城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在直播中出现了乌鸦叫声,宣教部的高希老师介绍,对于入关的满清来讲,乌鸦是吉祥鸟,它们是萨满教中的天派之鸟,故宫曾专门豢养乌鸦,借用祭祀时喂食。而在平时,也曾在坤宁宫的后面立一根杆子,在杆子上放置鸡肉用以喂养乌鸦,这就造成许多乌鸦世代在此居住和聚集。 而隆宗门的牌匾中为何会有一截黑色箭头嵌在其中?宣教部老师介绍道,箭头背后藏着一段历史故事。清代嘉庆年间,中原地区兴起了一场天理起义活动。京畿地区一支起义军攻入紫禁城,一直攻打到隆宗门内,在门洞附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皇帝亲自上阵参加战斗,最终将起义军击退。这道隆宗门可以说是这场战斗的见证者,这截箭头则是战斗的遗迹。 在故宫大片的明清建筑之中,有一处建筑“宝蕴楼”风格非常特别,其屋顶有绿、白色瓦片相间,与故宫红墙黄瓦的风格迥然不同。宣教部老师解释道,原来宝蕴楼为民国时期的建筑,当时是为了存放从沈阳故宫和避暑山庄运来的珍贵文物而修建的库房,存放的都是“宝贝”,因此叫作宝蕴楼。宝蕴楼虽然是民国建筑,正门却是明清建筑,名为“咸安门”。原来此地原有一座咸安宫,因一场大火而只保留下正门,因此今天我们能在故宫里看到民国建筑与明清建筑共存的现象。 除了小细节和小故事,春色满园的故宫,也格外迷人。宣教部老师在讲解故宫文物的同时也不忘科普故宫里的植物。 直播中,从宝蕴楼通往武英殿的路上,两侧的榆叶梅在春日阳光下花开满枝,花团锦簇,十分引人注目。宣教部老师经过时趁机向观众普及了榆叶梅名字的起源,榆叶梅的叶子像榆树的叶子,花瓣像梅花的花瓣,所以取名榆叶梅。 故宫春色里,最为娇艳的,便是海棠。海棠花开似锦,花姿潇洒,在故宫最大的海棠林,簇簇海棠傲然绽放。海棠花颜色非常特别,花苞颜色较深,开花后呈现淡粉色,逐渐变为白色,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是宫墙里不可少的一抹亮色。在故宫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海棠花的身影。 故宫直播受热捧 故宫两天三场的直播,在网络上受到热捧。4月5日,首场直播一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便迅速涌入各大直播平台。人民网PC端,人民网微博、快手、抖音,人民视频,人民文娱快手的观看和播放量突破了1100万人次。三场直播,新华网客户端直播间共涌进了3492万人次网友,并收到将近6万条留言。 很多网友表达了对此次直播的热爱。网友纷纷留言,“这样的故宫,爱了。”“太长知识了。”“真是美得一塌糊涂啊!”“故宫直播太赞了,感觉去过很多次的故宫有很多被忽略的美景!” 直播也带动了网友线下参观的意愿,有网友评论,“等疫情过去,再去故宫参观,应该别有一番风味。” 香港明星莫文蔚也为此次直播点赞,“现在透过网络直播,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观赏故宫里生机盎然的景象,让我特别想起今年春节前我到故宫参观,那一天的夕阳真的非常漂亮。” 故宫直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优质精神文化内容的渴望。疫情期间,各地博物馆也纷纷创新“云服务”方式,为宅家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2月20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抖音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九家博物馆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各馆派出强大讲解员阵容,同时邀请跨界嘉宾参与,直播讲解本馆重要线上展览,让观众足不出户欣赏珍贵文物。 3月2日至4日,河南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等博物馆纷纷拿出镇馆之宝,亮相直播平台,在不同时段向公众展示、讲解,通过国宝勾连起黄河孕育的文明形态,让观众饱览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通过网络,能让人们在特殊时期也不耽误逛博物馆、看展。”相关专家表示,对博物馆来说,网络“云游博物馆”不仅仅是一时应急,也将是博物馆数字化的新选择。
杏耀代理1980_清明假期固原市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 1
清明假期,美丽山城再现勃勃生机,固原大地山花竞相吐蕊次第开放,粉嫩的花瓣在春日的辉映下,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游客出行踏青、休闲观光旅游意愿逐渐增强,文化旅游市场复苏加快,游客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清明节假日三天,全市共接待游客110924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7.4万元,其中:景区接待游客104125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4.57万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799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2.83万元。 据统计,假日三天,彭阳金鸡坪梯田公园、茹河瀑布等主要赏花点共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全国各大媒体已陆续发稿600余篇,累计阅读量3000万+,发H5、微视频、个人抖音等作品500多条,抖音“#漫游宁夏彭阳梯田花海”话题传播量1000万+,形成了全国全媒体全网矩阵聚焦报道阵势,全方位推介了固原丰富多彩的春季山花资源,展现了固原的独特美景和人文魅力。 固原市通过出台《固原市新冠肺炎防控旅游景区开放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景区、星级农家乐、旅游饭店、旅游餐饮、旅行社、文化娱乐场所、文博馆所及演艺企业疫情防控、有序开放和复工复产。目前,全市主要A级旅游景区已开放11家,星级农家乐开放35家,且A级旅游景区全年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军人、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固原籍游客免门票,山花节当天对全国游客免门票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宁夏新闻网记者 丁炜勇)
杏耀代理中心_清明小长假 宁夏景区人气渐旺 复苏步伐加快 0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清明节是疫情缓解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随着宁夏大部分景区陆续恢复开放,不少市民纷纷走出家门,相约一场久违的短途踏春之旅,宁夏各地旅游消费热情正逐渐恢复,旅游市场正复苏回暖,截至4月6日,宁夏96家A级景区已有64家恢复开放。初步统计,清明3天假期,全区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34.62万人次。 小长假期间,踏青爬山类景区成为热门选择。乘车进入贺兰山腹地,巍峨的山体中不时探出一支粉红的山花,裸露的石坡上紫色的猫头刺与蒙古扁桃争芳斗艳……“这里很久没这么热闹了。”4月6日,在贺兰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游客自驾来的小汽车甚至出现小拥堵。这一景象,是各景区复工复产后人气渐旺的缩影。清明小长假期间,贺兰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4万人次,同比持平。 “请佩戴好口罩,排队测体温,出示身份证……”4月5日10时, 镇北堡西部影城迎来了小长假期间的首个旅行团。“能够出门放松,无比激动,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游客张旭辉激动地说。根据镇北堡西部影城景区的统计,小长假景区共接待游客6000人次,其中大部分是自驾游客。 采访中,记者从水洞沟、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贺兰山岩画、黄河古渡等景区了解到,清明小长假期间,各景区本地游客和周边游客居多 。 对此,宁夏中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地和周边旅游业回暖,各景区都在落实“出游为健康、健康才出游”,安全有序推动“宁夏人游宁夏”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健康安全出游。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加上各地陆续推出了一些旅游优惠政策,旅游市场人气渐暖是必然的。”宁夏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小长假,乡村游、近郊游、自驾游成主流,市民携老带幼外出踏青、赏花、采摘等构成出游的重要内容。乡村休闲、田园采摘、烧烤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参与其中。贺兰山下、黄河两岸、田园乡间,处处散发着春游的气息。(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