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游客在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游览。冬日,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美不胜收。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12月8日,游客在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游览。冬日,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美不胜收。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12月8日,游客在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游览。冬日,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美不胜收。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12月8日在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拍摄的银杏树。冬日,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美不胜收。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12月8日,游客在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游览。冬日,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美不胜收。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12月8日在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拍摄的银杏树。冬日,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大岭村的银杏树叶一片金黄,美不胜收。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杏耀总代理_宁夏:纵横千里的“中国长城博物馆” 0
“不到长城非好汉”。提起长城,大多数人都会不禁想起这句名言。但也会有很多人对它的记忆只停留在八达岭长城的那块石碑上。殊不知,这个记忆可能会让人产生一定的地理误区。此长城非彼长城,话中所提的长城不是指八达岭明长城,乃是宁夏六盘山下的秦长城。 1935年秋,毛泽东同志率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宁夏南部的六盘山,纵目远眺长城,回思长征来路,寄望革命未来,书写了著名词篇《清平乐·六盘山》。这座“胜利之山”因此留下了不朽的红色印记,也拥有了强大的红色气场:“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也正是从那时起,“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逐渐被大家熟知传诵。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积淀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内涵。我国的长城修建于不同时代,遗存于不同地域,留下了不同的传说。据专家考证,宁夏境内长城遗址共有1507公里,其中可见墙体有1038公里,且还建有多处城堡、烽火台等。中国自秦至明的历代长城在宁夏皆有遗址,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历史跨度之长、意义之重大确属罕见,宁夏也因此赢得了“中国长城博物馆”的美誉。吹角连营、战马嘶鸣、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战争在上演,历史在延续,朝代在更替,高墙在砌累……拔地而起的长城,作为闻名于世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无论在农耕民族与游牧部落的反复拉锯战中,还是在大汉与匈奴的历次角逐中,乃至后期越过黄河一直修到贺兰山下,都无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见证。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多年来,宁夏人民倍加珍惜“中国长城博物馆”的殊荣,对长城的保护从未间断。比如,在长城沿线,各行各业都会按照《长城保护条例》的要求,自觉自发地开展多形式、广覆盖的关爱保护行动;又如,在长城脚下,至今还生活着一批为保护长城默默付出的长城保护员,他们将自己的生活与守望长城融为一体;再如,2019年10月,宁夏刚举办了全国首创、以“保护长城、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烽火越野跑大型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感悟长城精神和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声音定会“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定会引领宁夏人民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宁夏好声音,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张仁汉,人民日报人民文旅智库高级研究员,《文旅宁夏》主编)
杏耀线路测速地址_冰城湿地已增至19.95万公顷,湿地公园16处 0
记者从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截至目前,哈尔滨市湿地已增至19.95万公顷。哈尔滨市已建成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面积108508公顷;湿地公园16处,面积20593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 每处湿地景色各异,湿地生态、都市休闲等系列湿地旅游产品初具规模,湿地旅游已经成为哈尔滨夏季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2018年,哈尔滨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全球18个首届国际湿地城市之一。“万顷松江湿地”已成为哈尔滨新叫响的全球湿地生态旅游品牌。 为充分挖掘沿江湿地优质资源,目前,哈尔滨市正重点打造哈东、太阳岛、道里区、呼兰区沿江湿地资源生态景观带。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万顷松江湿地”已成为哈尔滨新的旅游品牌。 哈尔滨市政府成立了“湿地保护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湿地三级管护联动机制,组织编制《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中长期规划》……近年来,哈市在湿地治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湿6000余公顷。
杏耀怎么样?_昊苑村:左手民宿,右手美酒 0
惬意时光。 没有了树林和葡萄藤的遮挡,贺兰山下的阳光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迈进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几步开外,路北一座风格独特的大院吸引了目光。 这是家民宿,名叫西村·海棠。 推开木质大门,4只小狗摇着尾巴迎了上来。坐在木质座椅上,看着瓦蓝瓦蓝的天,阳光照得全身温暖。稍微抬一下腿,引得两只小奶狗欢天喜地朝你跑来,这份热情,忍不住要把它们抱入怀中。 东面有一栋2层阳光房,拉开窗帘,阳光毫无保留地洒进屋里每个角落。你可以躺在床上,放空自己,任思绪飘远;或窝在沙发一角,读一本喜欢的书;或坐在茶台前,品一杯清茶。 院子的主人不在,从旁人口中得知了张莉和西村海棠的故事。 2002年,张莉移民来到昊苑村;2004年,她去上海打工创业,十几年下来攒了一些积蓄。2017年,她回村投资300多万元建起这家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民宿,让繁忙的都市人在周末有个休闲放空的去处。 从2013年第一家民宿红柳湾开业至今,昊苑村的休闲游已小有名气。 昊苑村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位于西线旅游带黄金位置,向南有西夏陵、滚钟口,向北有镇北堡西部影城、贺兰山岩画,发展休闲旅游得天独厚。 近年来,昊苑村发挥地理优势,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打造宁夏”望山民宿”村。目前全村有3家民宿和2家农家乐,每年开春到秋末生意红火,游客几乎天天爆满,每逢周末还需要提前预定。 构成昊苑村休闲游的元素,还有葡萄酒和酒庄。目前,该村有22座酒庄,年产葡萄酒6000吨,创新”葡萄酒+民宿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2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滩,来自陕西、甘肃、安徽等地一些外乡人移居至此,开荒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基本解决了温饱。 2003年起,村里搞起了养殖,随着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大伙儿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2008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 2010年,昊苑村开始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种植,村集体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承包给酒庄,村民再到酒庄务工。 夏季,要想将22座如城堡的酒庄尽收眼底,一定是件难事。不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遮住了视野,就是被一行行葡萄架挡住了目光。 落叶落尽,视野立即无限宽阔,22座城堡清晰可见。 其中,蓝赛酒庄灰墙灰瓦的晋派建筑风格,颠覆了酒庄都是欧式建筑的传统印象,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坐在太师椅上品着葡萄酒,或举杯行走在带转角的庭院里,时光仿佛错落交织在一起。酒庄负责人吴志鹏是山西人,2014年建起这座中国风的酒庄,在中式建筑里酿葡萄酒,意在追求中西合璧,让葡萄酿酒和休闲旅游在这里产生碰撞和融合。(记者 贾莉 乔素华 文/图)
杏耀测速地址_游客更爱打卡凑热闹?老牌景区为啥拼不过网红景点? 0
重庆大足石刻10个月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而同城的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仅7天长假就有近89万人次打卡“凑热闹” 老牌景区为啥拼不过网红景点? 阅读提示 城市旅游宣传过分发力网红景点,诱发游客打卡只追“网红”。表面看,这为城市营造出与众不同的看点,实际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变得单一。 一些知名景区备受冷落的症结在于“吃老本”,没跟上旅游市场消费习惯的发展和变化。新打卡地和老牌景区均衡发展,不仅能分流游客群体,也有利于城市旅游市场保持长期热度。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最新《2019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国内游客量达55.4亿人次,收入突破5万亿元。其中,近两年异军突起的“网红城市”可谓功不可没。然而,部分业内人士面对“网红热”持冷静态度,他们认为这只能带来“短期聚焦”效应,旅游市场更需要的是持久的“眼球经济”。 “网红城市”的另一面 “好的时候可以坐满60%,差的时候一趟只有几个游客。”在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景区售票处相隔50米远的停车场,派送游客进入景区的客车整齐停了一排,司机张师傅望着空空的车厢,无奈地说道。 钓鱼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50公里左右,车行1个多小时就到。然而这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号称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更被誉为“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地方,却显现出几分冷清。 “来之前以为会有很多游客,可进了景区才发现空空荡荡。”《工人日报》记者在遇见两位来自南京的游客,他们颇为疑惑:“这么有名气的地方,为什么没人来游玩?” 游客的困惑同样是景区从业者不解的地方。小田在钓鱼城从事导游工作快两年了,在她印象里景区始终不温不火,“钓鱼城发生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当年南宋军民4000多人抵挡住号称10万人的蒙古大军,以弱胜强,间接影响世界格局,被外界喻为‘东方麦加城’。”说起钓鱼城的历史背景,小田如数家珍,但她告诉记者,平时储备的这些讲解知识鲜有发挥之处。 记者在钓鱼城景区看到,古城墙、古城门保护完好,屹立峭壁之上无比雄伟,三江环绕景色宜人。可这个要风景有风景、要文化有文化、要历史有历史的地方,却被网友评价为“网红重庆最委屈的旅游地之一”。 的确,与成千上万游客蜂拥而至打卡重庆的“网红景区”相比,钓鱼城景区的冷清,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而如此景象也是重庆其他一些景区的缩影。携程网重庆籍资深旅行家“老马识途”在采访中就略带遗憾地说:“重庆值得游的地方很多,比如大足石刻、钓鱼城、湖广会馆、抗战遗址等,人文底蕴、历史价值、游览意义都比网红景点突出,可惜的是风头全被网红景点抢了。”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查阅最近几年国内旅游市场各类排行榜,重庆名列前茅且热度持续不减。《工人日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获悉,截至去年11月,重庆市接待游客6.1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16.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0%和32.1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庆旅游业内人士看来,一些闻名已久的景区对总体数据的贡献并不显著。“事实上,那些早先成名的景区,每年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也在上升,但与‘网红景区’相比,差距立马显现。”从事重庆市内游带团工作的导游凯翔说。 一组数据也从侧面证实上述说法:比如重庆大足石刻去年1~10月累计接待游客85.83万人次,而“网红景点”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仅去年国庆7天就接待游客88.9万人次。 《工人日报》记者在网红景点李子坝轻轨站观景台看到,来此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然而,当询问他们的旅游计划时,发现除了网红景点,关于重庆其他成名已久旅游景区知之甚少,更别说将之放入计划中了。 “不少国内游客愿意花费高价出境看吴哥窟,来到重庆却不看大足石刻。”凯翔语气中带着遗憾。他告诉记者,以前带的旅行团,大足石刻多是必选。如今接待的游客主要为看李子坝、拍洪崖洞、坐长江索道、逛鹅岭二厂文创园,好像重庆只有这些地方值得一游。“作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的大足石刻,与吴哥窟齐名,绝对称得上是重庆最早的‘网红’,却未能迎来爆发期。”凯翔一声叹息。 令人感到遗憾的还有“三峡游”。重庆某旅行社相关人士称,20世纪90年代末,三峡游堪称中国旅游的“金字招牌”。然而,如今这条旅游线不冷不热。“因为游客少、利润低,三峡游市场缺乏吸引力,不少旅行社现在都不愿意做这条线路。”该人士直言道。 记者了解到,类似景象并非只在重庆才有,近两年涌现出的“网红城市”普遍遭遇如此尴尬——比如去西安只为体验“摔碗酒”,去厦门鼓浪屿只为尝“土耳其冰淇淋”,去成都只为拍照“爬墙熊猫”……以前代表城市的不少“旅游名片”正在被冷落,一些具有深厚历史人文价值的景区“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目的地打卡不能“凑热闹” 长期从事旅游业发展研究工作的学者罗兹柏指出,一些知名景区备受冷落的最大症结还是在于“吃老本”,“没跟上旅游市场消费习惯的发展和变化,不能满足游客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所以不进则退。” 对旅游意义的探讨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焦点。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陈蒲称,“网红城市和网红景区是当下旅游市场现象级话题,其借助互联网手段广泛传播,使一些游客产生去打卡才有成就感的误区心理,将旅行变成盲目和单纯的追风。”陈蒲表示,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凑热闹。 资深旅行家“老马识途”直言,过度营销和单一性营销导致目前旅游市场出现这些问题。城市宣传过分发力网红景点,导致游客打卡只追“网红”,表面看这是为城市营造出与众不同的看点,实际将丰富的旅游资源变得单一。 记者注意到,“一门心思打卡网红,忽略更多旅游资源”也为市场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去年国庆节1200多米长的扬州东关街接待了七八万人次的游客,每天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给管理方带来极大的难度。 陈蒲强调,“城市不应只围绕网红景点做文章,出游也不应只限于跟风凑热闹。新的打卡地和老牌旅游景区均衡发展,既能分流游客群体,更能让一座城市的旅游市场保持长期热度。”(黄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