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顿农家饭,摘点新鲜瓜果,就是乡村游?那只是乡村旅游的1.0版本。从观光到休闲再到度假,很多游客不再把观光作为乡村旅游的目的,而是希望享受乡村的慢生活。如今,在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中卫打造“升级版”乡村旅游,让游客沉醉其中、村民喜笑颜开。
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片原野,清风相伴,鸡犬相闻,锄禾向晚,这就是乡村的魅力。从市区向西驱车半小时,在距离沙坡头旅游景区两公里的地方,有个年轻的村落,南靠黄河,西邻沙坡头旅游景区,北与腾格里沙漠接壤。村里传统的院落整齐划一,新建的两层“洋房”别具一格,这里就是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一个依托景区旅游资源脱贫致富的移民村。
2012年,700多名群众从海原县李旺镇、李俊乡、甘城乡搬迁至山水相依的鸣沙村。经过几年探索,鸣沙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探索出“支部+旅游+脱贫”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富民强村之路。鸣沙村争取项目资金3900万元,建成集休闲客栈、传统手工作坊、特色商业街区为一体的鸣沙村特色村寨旅游“经济圈”。并通过“支部+公司+农户”方式盘活本村资源,引进宁夏鸣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租赁村集体农家乐3套、农户房屋17套,流转群众土地669亩,打造集民俗观光、旅游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从搬迁到现在,经过7年努力,村民人均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9000多元。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商业街区,争取把鸣沙村打造成全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村。”鸣沙村党支部书记杨生宝说。
位于鸣沙村西侧的沙坡头村,同样借助沙坡头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将传统农耕产业转变为以接待游客和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旅游服务产业。为适应中卫全域旅游发展业态,沙坡头村乡村旅游不断升级,2016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沙坡头乡村旅游提质改造项目,重点建设了景观大门、村落休闲广场、乡村道路等,全面提升了沙坡头村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目前全村已形成高标准农家乐51家,2018年共接待游客25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
田建才在沙坡头村经营农家乐已有5个年头,通过几年努力,他经营的农家乐不断升级,效益良好。但他还想继续扩大投资,结合中卫传统风俗,发展民宿,让游客从观光休闲到放松度假。
民宿是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在中卫黄河南岸,有一家高端民宿集群,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老村落,它就是南岸半岛·黄河宿集。2017年,宁夏华正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在沙坡头区常乐镇原上游村大湾自然村投资建设南岸半岛·黄河宿集项目,该项目以修复沙坡头南岸半岛地脉及文脉为指导,依托黄河水湾景观资源,保留了民居夯土建筑风格,复原了原始古村落整体风貌,是一个集边塞古城、西北村落、沙漠黄河等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地形相结合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黄河宿集整体由宁夏大湾宿集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引进了“西坡”“大乐之野”“墟里”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民宿,自创了南岸民宿品牌,并在几个民宿周边规划建设了书店、美术馆、中餐、法餐、咖啡馆等,让游客在体验自然之旅的同时,享受休闲文化。目前,宿集旺季客房均价约1800元,日均产值达15万元以上。截至8月末,宿集总产值达1300万元。
从观光到休闲再到度假,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整合田园风光、风土人情、民间文艺等资源,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融入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政府引导、市场拉动、政策推动下,我市通过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乡村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我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全媒体记者 何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