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茶卡盐湖景区,脚下的盐粒咯吱作响,湛蓝的天空下,无际的“白海”中倒映着一抹深蓝;南来北往的游客挥舞着纱巾,在镜头前喜笑颜开……4月26日,被称为中国“天空之镜”的青海茶卡盐湖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复工开园,喜迎八方来客。 茶卡盐湖景区是青海省的4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著名的“网红”景点。为了“开门迎客”与“疫情防控”两不误,茶卡盐湖景区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通过购买自动温度检测门、实名登记、景区按时消毒等方式让游客安心领略茶卡之美。 来自成都的李静和朋友一起自驾,一路向西,对茶卡满怀期待。她一大早就来到景区,排队、测体温、信息登记,对景区的这些做法表示非常支持:“特殊时期景区的这些做法会让我们更安心”。 “茶卡盐湖景区在做足开园准备工作及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今天的开园对复苏和提振全省旅游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副处长张国强说。 走进茶卡盐湖景区,最博人眼球的当属那条伸向茶卡盐湖中央的铁轨。据了解,该铁轨始建于1958年,比一般的铁轨窄,轨距仅有60厘米,是目前存世较少的“寸轨”火车。2008年,伴随着船采船运工艺的投入应用,小火车完成了它的工业使命,渐渐远离了盐湖工业。但历史遗留下来的铁轨横穿茶卡盐湖,与湖面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茶卡盐湖景区的建立,这条曾经被废弃的铁轨成为茶卡盐湖独有的特色,曾经停运的小火车又回到了茶卡盐湖,成为游客观光的交通工具和摄影师眼中的“最美道具”。坐着小火车,缓缓徜徉在盐湖中,微风徐来,别有一番滋味。 为了让游客有一个更好的观景体验,今年景区还新增了“浪漫天境”主题景观区和“千映慕雪”观景平台。“这是我们根据游客的需求和通过旅游App挖掘打造的区域,这个区域里面的景色会更好,游客游览的区域也会更广阔一些。”茶卡盐湖景区总经理李建康说。 “茶卡盐湖是摄影家的天堂,生态保护工作做得很好。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在开发的过程中没受任何破坏,所以摄影家都喜欢来这里,在这里拍原生态大片。”青海省著名生态摄影家葛玉修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展现青海旅游景区的责任担当和旅游从业者的家国情怀,今年茶卡盐湖景区将从4月26日开园之日起至6月30日面向全体游客免门票;2020年全年,对全国医护工作者、湖北籍医护人员及青海省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同行两名家属、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湖北籍和青海籍游客免门票;7月1日起,逢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门票全年执行半价优惠政策。 据了解,茶卡镇涉旅企业共1100余家,茶卡盐湖景区的开园,也同步带动了这些企业的复工复产。当日,茶卡镇多数宾馆、餐馆同时开门迎客。从景区了解到,当天景区接待了10余个省内旅游团队,青海省内旅行社也进入复工复产状态。 “在‘五一’来临之际,针对当前旅游市场实际情况,青海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统筹推进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并启动‘青海人游青海’活动。截至目前,青海省已有67家A级旅游景区限时、限量、限流、限员有序开放。”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宁介绍,当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业已由“停摆期”逐步进入“恢复期”。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对生命、生活、生态也有了新的理解,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备受青睐,生态化、和谐化、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治愈系”文旅产品被人们所关注、喜爱。为此,青海省按照“适当、稳步、安全”的原则,以“多点、分散、可控、健康”的形式在全省同步启动“青海人游青海”活动,精心规划了70条省内精品旅游线路,为青海人的“好久不见”准备一场安全、文明、精致的“久别重逢”。(记者 万玛加)
杏耀怎样开代理_宁夏文旅系统文明行业创建在行动 9月将“迎考” 1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王小梅)4月27日,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区文旅系统创建文明行业进行安排部署,按照方案,今年9月底,全区文化旅游各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将全面验收,根据行业总体创建情况确定是否通过文明行业复验。 2020年自治区原旅游系统文明行业到届复验,结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实际,为进一步夯实文明行业基础、扩大文明行业创建成果,更好发挥出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对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开创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系统召开此次动员部署会。 据悉,全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体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制度,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生产经营信誉制。健全行风纠治工作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活动,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工作程序,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整改。
杏耀总代理_“天空之镜”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开园迎客 0
4月26日,游客在茶卡盐湖拍照。 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4月26日起,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茶卡盐湖景区开园迎客。 新华社记者赵玉和摄
杏耀线路测速地址_冬日桐柏山色美 0
这是11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桐柏山景色。 一场初雪过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桐柏山景色分外壮美。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杏耀注册线路_一盏茶 一个馆 一种生活方式 0
茶艺师展示茶道。 记者 李徽 摄 包装精美的八宝茶成为外地游客喜爱的伴手礼之一。 记者 张唯 摄 “咱们说大业二年,天下大赦。这一赦,在山东东阿县赦出一位大英雄……”11月26日,民间表演艺术家董毅一拍枕木,在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说起书,试了个场。 下个月,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内将实现升级,承载起“吴忠茶馆”的功能。彼时,在这里可以泡一杯茶,听一段书,享受一份闲适。 初识“刘三朵”,是因为一小袋一小袋不同功能,不同配方的便携式小包茶。玫瑰花八宝茶、竹叶青八宝茶、苦荞八宝茶……让人不由地思考:原来八宝茶也可以这么“多变”。 “祖爷爷那一辈的老人就经常用桂圆、莲子、枸杞、红枣等食材自己配养生茶,所以做八宝茶其实是家里的传统手艺。”宁夏刘三朵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晓虹自幼也随母亲学会了“抓”茶、包茶和沏茶。 2007年,刘晓虹大学毕业进入餐饮企业工作,看到市面上的八宝茶品牌众多,她萌发了“让更多的人能喝到自家祖传手艺”的念头。 2016年,刘晓虹辞了职,开面馆创业,将自制八宝茶作为配茶销售。一天没开,两天、三天还是没开张;过了一个月,日销售额增至300元;半年后,日销售额增至1000元以上。 “配角”成了“主角”,“面客”转化为“茶客”,专程来买茶的人越来越多,刘晓虹却多了危机感。“在吴忠,很多拉面馆里都有八宝茶,怎么做出自己的品牌来?首先要解决资质问题。” 刘晓虹做了一个决定:改变家庭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建了标准化厂房;成立公司,组建研发团队,邀请中医论证配方,通过科学生产让顾客放心饮茶。 以自己在家的排行——“刘三朵”命名的八宝茶就这样“诞生”了。截至目前,团队针对男士、女士、老人等群体已研发出20余种配方。 在刘三朵的厂房里,八宝茶并不是机械化作业,依然是手工抓茶。“抓茶是制茶很重要的环节之一,抓茶和炒菜一样,手气很重要,每个人‘抓’出来的茶味道都是独特的,我想让每个游客以及消费者都能了解和体验这个过程。”刘晓虹告诉记者。 2018年夏天,刘晓虹在吴忠美食街上开了宁夏首家八宝茶体验馆。踏进古色古香的门面,配以八宝茶的来历、配料、解读,游客“打卡”拍照的炕头和茶桌,还可根据老照片追忆吴忠往事。转过几个弯,上了楼才是体验馆。体验馆里,有茶艺师展示八宝茶的冲泡过程,看过之后可以亲手“抓”一盖碗,坐下来慢慢品。在这里喝茶,既可以选择传统的盖碗,也可以用玻璃杯冲泡。“我们这样做,是想让大家看到,八宝茶其实不只是旅游商品,也是生活快消品。” “客源是一直以来的积累。”刘晓虹告诉记者,外地人一提起宁夏就想到枸杞,但却很少人知道八宝茶,因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带着店里的茶艺师在全国各地参加了旅游商品展,向更多人推广八宝茶。“开馆之前,我们经常跟着商务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去各地参展,参加推介会,很快大家都熟知了‘刘三朵’这个品牌,体验馆开了以后,一些旅行社也会应客人要求,带团来体验,加上我们之前自己积累的老客户,客源一直很不错,现在越来越好。” 推广吸引了不少商家加盟或代理。“嘉峪关有个客户,专程找来要做加盟,也是我们的第一个加盟伙伴。”刘晓虹告诉记者。目前,“刘三朵”在全国有12家加盟商和300多个代理商。还通过抖音、淘宝等线上平台推广和销售。 如今,体验店的旁边又多了一间“吴忠老茶铺”,而这也是刘三朵下一步的招商“样板间”。(记者 李徽 张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