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宁夏黄河第一村中卫南长滩村时,整个世界就开始清醒了,村民们开始进入田地开始工作,而生活在这里的各种动物们也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你瞧,这只野兔已经开始在觅食。 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摄 月亮还未落下去,而珠颈斑鸠则站在电线杆头唱歌。 枣树上,大斑啄木鸟已经早早开始忙碌,它们在树枝上找寻美味的食物。 与此同时,另一种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也在一棵杨树上辛勤的工作。 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有家燕的存在,它们和这里的村民早已成为朋友。 而在黄河岸边的峡谷中,另一种燕子岩燕则在峭壁上筑巢,繁衍后代。 在距离村民较远的山上,一群群石鸡在这里觅食,它们的颜色和地表的颜色接近,稍不注意还不容易发现。 金翅雀在任何地方都是常见鸟儿,在这里的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动物们都在阳光下活动,你看这只蝙蝠,人家都在劳动的时候它却躲起来睡觉。
杏耀在线总代理_上海发布首条进博场馆主题游线路 0
新华社上海6月7日电(记者陈爱平)上海7日发布首条进博场馆主题游线路,让市民游客深度了解进博会,释放进博会溢出效应。 该线路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联合发布,自7日后正式对外运营,双休日发班。线路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为核心,以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展销平台、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销平台等为承载主体,联动青浦区主要景区和虹桥交通枢纽。让更多海内外宾客在了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况同时,足不出“沪”买到全球商品。 上海市民李亚敏说,自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自己能购买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越来越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0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杏耀分红没到账_宁夏举办黄河流域非遗讲解大赛 0
一个个饱含非遗历史及文化的精彩故事,通过选手或激昂或沉重或动容的演绎,让观众陷于美食、艺术与历史中流连忘返……6月6日,首届宁夏黄河流域非遗讲解大赛在沙湖旅游景区湿地博物馆开赛。 参与本次非遗讲解大赛的选手共有47名,他们中既有来自全区各级非遗保护中心、项目责任保护单位、保护传承基地(工坊)的工作人员,也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导游。年龄最大的选手张跃政年近古稀,是平罗县民间故事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他饱含深情地讲述平罗民间故事,让观众和评委动容;年龄最小的选手杨文渊,年仅11岁,是宁夏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杨氏彩塑代表性传承人杨栖鹤的曾孙,他完成了题为《我的曾祖父杨栖鹤》的演讲,获得评委赞赏,也让观众看到了非遗的传承与延续。 赛场外,2020年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巡展同步开展。全区7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200余件非遗作品公开展出,涉及宁夏剪纸、贺兰砚制作技艺、杨氏家族泥塑、砖雕等,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据悉,巡展作品已结集成《2020年宁夏黄河流域非遗巡展作品专集》,同时将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微展览”栏目,6月6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展览。 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赛是“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出一批宁夏非遗金牌、银牌、铜牌讲解员,他们将担当宁夏非遗对外宣传、展示、表演交流活动的讲解推介工作,对外讲好宁夏非遗故事、传递宁夏非遗好声音。(记者 张雪梅)
杏耀注册线路_首届宁夏黄河流域非遗讲解大赛开赛 0
6月6日,经过线上竞选、激烈的复赛,作为“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系列活动推出的第二场重要活动,首届宁夏黄河流域非遗讲解大赛在沙湖旅游景区湿地博物馆开赛。来自全区各级非遗保护中心、项目责任保护单位、保护传承基地(工坊)、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各旅游景区导游的47名选手一决高下。当日,“2020年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巡展”也在沙湖同时展开。 本次“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非遗讲解大赛以讲故事的表现形式,向全社会展示宁夏的非遗文化,以创新的表达语态,为宁夏非遗注入时代的智慧与情感,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活力再现”。“讲解大赛为参赛者提供了广泛的选题,范围涵盖宁夏境内非遗资源分布、名录体系建设、非遗游宁夏、‘非遗+旅游’‘非遗+扶贫’等保护传承实践案例、非遗人物故事等方方面面。”宁夏文化馆副馆长吴昕介绍。 比赛现场,选手们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和黄河、非遗的故事。名人故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各种各样的非遗经典故事被选手们演绎得异常精彩,赢得了在场观众及评委的一致好评,为自己赢得了喝彩与掌声,也为非遗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大赛不仅培养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当日,在同步展出的“2020年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巡展”上,70多位宁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200余件非遗产品向公众展出。巡展作品中既有剪纸、贺兰砚制作技艺、杨氏家族泥塑、砖雕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精品力作,也有手工毯编织技艺、麻编、六盘山木版年画这样极具宁夏地方特色的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此外,还遴选出了一批皮艺制作、拼贴画、面塑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市县级非遗作品和创意产品。 所有巡展作品已结集成册——《2020年黄河流域非遗巡展作品专集》,将通过“宁夏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微展”栏目,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展览。(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