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杏耀

加入杏耀

苏州大力推动文旅“走出去” 最高奖励50万元 0

  作为知名旅游城市,苏州每年要接待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钟升 摄   中新网苏州8月20日电 (记者 钟升)20日,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实施在即的《苏州市文化和旅游“走出去”项目奖励补贴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根据《办法》,苏州市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文化旅游类社会组织通过赴境外展演、展览、展销等方式积极传播苏州优秀文化的,将有机会获得最高50万元的奖补资金。   苏州作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历史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众多,在海内外享有盛誉。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苏州市文广旅局在北美的4个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显示次数突破2550万次,新增粉丝18.5万余,总粉丝数逼近95万。2019年,苏州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74.3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15.3%。   自2014年开始,苏州市开始施行《苏州市文化“走出去”扶持项目资金补贴办法(试行)》。目前已累计奖补564万元资金,资助83个优秀文化“走出去”项目。其中,2017年至2019年的奖补资金277万元,扶持了38个优秀项目,带动了社会资金总投入2851万元。   苏州昆曲《牡丹亭》《浮生六记》,桃花坞木版年画展,宋锦非遗展等一批苏州优秀文化交流品牌项目走向全世界。2019年初,苏州交响乐团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舞台,为观众呈上一场中西交融、年味十足的中国新年音乐会,将苏州的好声音向全世界传播,70多个国家的使节、超过100个国家的1500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   本次推出的《办法》突出文旅融合并扩大奖补范围,将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类社会组织纳入申报主体,惠及更多文旅单位。此外,《办法》中的奖补比例和金额都有所提高,拟对申报项目以核定投资金额的15%至50%进行补贴,经专家评定为《办法》规定的重点奖补项目,可在项目投资核定金额50%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单个项目补贴总额由原来的“不超过40万元”提高至“不超过50万元”。

加入杏耀

杏耀娱乐网页版登录_“90后”海娃:到黄河击水浪遏飞舟 0

  核心提示   青海果洛玛多县约古宗列曲,黄河源头之一,时间将定格在这一刻。   8月14日11时,正午的阳光打在寂静的山谷上,四周安静极了,站在黄河源头,海娃难掩兴奋和激动:“黄河源,我们来了!”   不远处,“天下黄河第一桥”似乎在向他招手。“就是这里了,地势平坦,水流适中。”两块面包,一瓶矿泉水,简单补充能量后,海娃带着他的爱犬出发了,一条彩色皮划艇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从银川出发56天后,海娃开启了第二阶段挑战黄河漂流。   与黄河结缘,海娃萌生了黄河漂流的想法   “中等身材,瘦瘦的,但动作很矫健,在水中几乎是人船一体。”这是抖音直播间里,网友对海娃的第一印象。   海娃原名叫王海娃,4岁时随父母从陕北来到银川,在他的记忆中,他和黄河水有着说不尽的缘分。“小学二年级,我就会游泳了,家门口的小水沟,也是黄河水流过来的,多么湍急的水流我都敢下去。”   来到银川后,巍巍贺兰山和72连湖,让他欣喜若狂,游泳、划船、露营、登山、徒步……他渐渐爱上了户外探险运动,对于常人来说,这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   6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海娃萌生了漂流黄河的想法。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他和表哥带着一艘充气船去湖里漂流,正好路过黄河。   看着不远处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海娃平复的心中恍然激荡。“以后有机会我们一起漂黄河怎么样,只要能漂一两百公里也行,穿上救生衣,搭乘小舟,漂流于黄河之间,带上自己的爱犬……。”为了这一梦想,海娃默默等待着。   最近几年,海娃距离实现梦想,又近了一步。“我和黄河真的很有缘分,在艾伊薰衣草庄园,当我开始经营沙滩车的时候,才知道我工作的地方,不远处就是黄河,当时开心极了。”每天下班后,海娃都到黄河边走一走,每天他都渴望着有一天能与激情相伴,与大自然真情相拥,完成黄河全程漂流。   “坐在小船上,利用船桨掌握好方向,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演绎精彩的瞬间,这就是漂流探险,去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去常人不敢去的地方,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海娃说。   喝下一口黄河水,海娃从银川黄河岸边出发了   海娃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夏天作出决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大景区暂停接待游客,海娃一时闲了下来。   在黄河边空旷的地带,他开始筹划自己的探险之旅。搜集水文资料、研究地图、咨询专家、试水训练等,他整整准备了3个月。手机地图软件里的标记密密麻麻,包括急流还有要绕过的水电站、浮桥等,尤其是标注的急流位置和系数,他谙熟于心。   一条皮划艇,一顶帐篷,一个手机支架,一个可以360°拍摄的全景相机,还有他的爱犬……万事俱备,海娃开始了探险之旅。   今年6月20日,海娃以黄河岸边那片熟悉的水域为起点,喝下一杯黄河水就出发了。这杯黄河水对于海娃来说,意味着“壮行、提气、留恋、祝福”。   陪伴他的那条小狗名叫“辣条”,平日里就与海娃形影不离,“小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我走了,它也一定会很寂寞,如果继续把它关在笼子里,就像我们被关在家里一样,它也应该享受自由,在船上有了它陪伴,我也不会寂寞,危险地带我会让它待在后援车里”。   他穿上救生衣,给“辣条”也穿上救生装备,打开手机直播一路漂流。按照海娃的计划,完成此次黄河全程漂流,他分两个阶段进行:先从银川漂到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再从黄河源头漂回银川。第一阶段总路程2000多公里,漂流出发后,他的发小李小军一路开着后援车跟随,用对讲机和他联系,一路上探路、做饭,确保他的人身安全。   “我会根据户外软件提前判断急流,能否漂流基本上都在我的把握之内。往入海口划行时属于下游阶段,多经过平原地区,水流平缓,这一段主要是为了训练体能,也为了积累经验,毕竟从未在黄河上漂流这么远。”海娃说。   起初,父母特别反对他冒险,听说他要漂流黄河,新婚一年多的妻子生气了,连续好几天不理他。“后来看到他如此执着,每天研究地图直到深夜,圈子里有经验的漂流爱好者,他几乎挨个打电话请教,平日里只要是他喜欢的事,他就会特别耐心、特别认真地去学习,总是会全力以赴,所以我们都被他打动了,第二阶段我会在后援车里一路陪着他。”妻子刘文玉(化名)说。   水流凶险的大峡谷地带,海娃勇敢挑战浪遏飞舟   海娃白天漂流10小时左右,大约漂流八九十公里,最多的一天漂流了近百公里。晚上上岸扎帐篷野营,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漂流时吃八宝粥、香肠、面包等补充体力。起初漂流时,黄河的雄浑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很多时候我都要奋力划桨,与汹涌的黄河水自由搏击,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翻船,这十分考验体力和操作皮划艇的技巧”。   漂流最久的一天,海娃还差20分钟就整整划行12个小时,那一天他最多经过15座浮桥。到现在为止,他已经过了40多个浮桥了,全程则要经过七八十个浮桥,19座水电站。   经过浮桥时,他会提前靠岸,和李小军一起将皮划艇抬过去。要是遇到浅滩,他就会下水推船。刚开始划的几天很累,靠岸时他双臂疼得抬不起来,脸也被晒爆了皮,“倒头就睡,连吃口饭的力气都快没了”。   漂流了20天后,海娃经历了最危险的一次漂流。在晋陕大峡谷,他遭遇了几处急流,河面泛起浪花足有3米高,整个船随波摇荡,那一瞬间全靠他对船身的平衡能力,顺着浪花一上一下,确保不翻船。“那一瞬间内心也很害怕,突然脑海中闪烁了那句经典的诗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但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从容冷静,不能慌乱,一定要越过这道坎儿,幸运的是我至今从未落水。”   漂过了晋陕大峡谷,海娃松了一口气。他预计到了黄河入海口正好是他30岁生日,一处平缓水域,他放慢了速度,随波逐流,既见山景,也赏水色,空旷的地带只有他一人,犹如漫步在传神写意的山水画廊,他随即哼起了许巍的那首《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历经43天, 8月2日,海娃到达黄河入海口,完成了第一阶段漂流。 上万名网友通过直播软件陪着海娃一起“漂”   这一路对海娃来说,并不孤单。他的两部手机,一部用来导航,一部用来直播,全国上万名网友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软件陪着他一起“漂”。他的账号因为直播漂流,已经涨了15万粉丝。   漂流全程他都在直播,画面里,海娃戴着一顶棒球帽,肌肤晒得黝黑,他一边挥动船桨,一边不断向新进直播间的网友解说。直播间的网友告诉他,说他火了,新闻上看到他了,海娃才知道自己上了热搜。“有人说我现在是网红,其实我心态上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特别爱好探险运动而已,以前我就喜欢拍摄猎奇探索类视频,比如探秘地下城、蚁巢构筑等,粉丝就有40多万。这次漂流之前,我就想自己开个直播玩一玩,平平安安的把黄河全程漂流完就可以,没想到会上热搜,挺意外的。”   许多网友在直播间里给他加油鼓劲,有人专门在靠岸处等他,要和他合影。有位河南的网友大清早冒着雨,送来当地特色美食——热乎乎的胡辣汤。“这一路收获很多,结识了不少户外探险运动爱好者,大家从未见过面,却都在默默祝福、相互帮助,心里真的很感动。”他说。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眼下,海娃正在挑战黄河上游,从黄河源头漂回银川,这对于他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黄河源头最高海拔在4800米以上,且上游峡谷多,地势落差大,急流更多,不敢想象会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第二阶段海娃计划用3个月完成,在不能漂流的河段,他将用徒步的方式完成,在黄河上度过整个秋天。   记者发稿时,海娃已经漂过了黄河上游无人区。一路给他做后盾的李小军告诉记者:“漂流途中进入无人区后,暂时几天可能没有信号,请各位网友放心,他一定会克服所有困难,我们期待着他完成黄河全程漂流的壮举”。   王海娃(中)和伙伴在漂流途中。(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娃与汹涌的黄河水勇敢搏击。

加入杏耀

杏耀娱信_第二十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即将启幕 0

  8月的甘南,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主办,合作市委、合作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十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将于8月30日至9月1日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举办。   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是甘南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艺术盛会,也是全景展现甘南文化旅游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开发水平的重要窗口。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九届。   此次节会将与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进甘南暨“民企甘南行”活动、第十一届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同期举办,其间将组织开展会晤论坛、签约仪式及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展览、色香俱佳的美食展销、热闹欢腾的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   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将于8月31日上午在国家4A级景区合作市当周草原举行。演出围绕红色文化、脱贫攻坚,通过《红色经典 永续流传》《脱贫攻坚 富民兴藏》《圣洁秘境 九色甘南》《民族复兴 中华崛起》《吉祥草原 心手相连》五个篇章,再现长征精神的血脉传承、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及当地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   10天之后,第二十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就将正式开幕。热情好客的甘南儿女手捧洁白的哈达,诚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共同见证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盛会,一同感受“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的无穷魅力。(记者 石磊)

加入杏耀

杏耀总代理_映日荷花别样红 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月19日,吴忠市利通区第二届荷花节暨第十五届美食节在上桥镇牛家坊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拉开帷幕,数以千计的市民及游客慕名而来,集聚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城南生态文化公园,开启诗意的田园休闲之旅。   此次荷花节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全力打造利通区荷经济、塑造荷形象、铸造荷精神,以荷花文化为底蕴、以特色农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目标,推动全域旅游及美丽乡村建设。   8月19日,吴忠市利通区第二届荷花节暨第十五届美食节活动开幕。当日,数以千计的市民及游客慕名而来,开启诗意的田园休闲之旅。杨娜 摄   荷花与传统文化的“美丽邂逅”   蓝天白云,清风拂柳,城南生态文化公园的廊桥上,正在上演一场婀娜多姿的“古韵荷花”旗袍、汉服秀。一位位身穿艳丽旗袍、手打油纸伞的“模特”们随着古典音乐的节奏缓缓前行,温婉优雅,宛如从画中走来,在荷塘美景的衬托下,更显人间仙境之美。   “这不仅是本届荷花节的一大亮点,同时旗袍、汉服独有的魅力和纯粹的美,是中华文化孕育的精髓,对于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利通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局长涂娜说。   8月19日, 在城南生态文化公园廊桥上的凉亭里,穿着汉服的“仙子”们用琵琶、古筝、笛子等乐器,演奏中国古乐。 杨娜 摄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静谧之美,但在当天的活动中,市民也能感受到如此胜境。廊桥上的凉亭里,穿着汉服的“仙子”们用琵琶、古筝、笛子等乐器,演奏着一曲曲中国古乐,更显城南作为“塞上小江南”的独有韵味。   8月19日,在牛家坊好吃街举办的“荷香盛宴”美食节上,摊主现场制作油炸大麻花等美食。 杨娜 摄   活动现场,还有小磨香油、石磨调味品、民间刺绣和剪纸展示,让游客体验农耕民俗文化的乐趣。   “老常,这边荷花开得多,赶紧给我拍张照。”   “老常,我想试着学刺绣,你给我拍个视频。”   “我今天成了你的专属摄影师了。”   ……   家住吴忠车辆厂家属院的常福录和老伴李金凤沿着水系中蜿蜒的廊桥漫步,水中的片片荷叶挨挨挤挤,朵朵荷花竞相绽放。他们走一路拍一路,不错过一处美景。   “离市区近,又不喧闹,环境优美,满眼都是绿色,处处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今年66岁的李金凤说,这里是市民就近出游的好去处。   美食与乡村振兴的“舌尖经济”   民以食为天。在牛家坊好吃街举办的“荷香盛宴”美食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近百个美食摊位整齐摆放在街道两侧,摊主们着装统一,现场制作着各类美食,烤面筋、油炸大麻花、紫菜包饭、炸鸡、凉皮、卤羊蹄、卤羊头……阵阵飘香,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品尝。   “正好是暑假,带着娃娃来转转,美景美食尽享其中,真是不虚此行。”家住吴忠朝阳小区的金小红说。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美食街,美食给食客带来味蕾的享受,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丰厚的收益。   “去年,我和弟弟一人租了一个摊位,我卖炸鸡,他卖烤面筋,生意可好了。”牛家坊村四组村民马力表示,之前,他和弟弟马坚一直在市区租街面店铺开店,好吃街开始招商后,他们就返乡创业,支持本村经济发展。   牛家坊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农民生产生活多了条路子。今年53岁的杨梅多年来一直靠种地谋生。去年,她在牛家坊好吃街团购了15000元餐车,做起小本生意。“现在每月不但能维持家用,还能照顾家里的大人小孩,我们知足得很。”杨梅笑着说。   利通区上桥镇镇长吴建林表示,今年以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释放消费潜能,以小商小贩、小店小铺、灵活就业为主,新增就业摊位400余个,拉动就业人数达2000余人,实现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区域农民、企业、合作社增收20%以上,以小产业支撑大民生。   产业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   当天,家住吴忠桃花苑小区的王晓荣与吴忠老年大学的姐妹们相约来到荷花节上“凑热闹”。   “退休以后,我就在老年大学上课,丰富晚年生活。近段时间,学校放暑假,我们就隔三差五约着来农家乐游玩,利通区辖区的农家乐我们基本都走了一遍。”王晓荣说,走进自然、亲近自然,采摘、垂钓、烧烤,体验民俗,品尝美食,这种原生态、体验式的休闲观光农业魅力十足。   “通过农业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模式,鼓励农民开办家庭农庄、采摘篱园、农家乐,发展体闲观光农业,变传统的行政村为经营村,变传统的耕作农业为观光体闲农业,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地就业、增收致富。”牛家坊村丫丫农庄负责人马自林感慨道,农旅融合发展让当地群众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一个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一个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上桥镇不断推进牛家坊民俗文化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先后投资近5亿元,实施城南生态文化公园、农事体验区、清一沟民俗街、牛家坊好吃街、沙滩浴场、龙舟赛道等文旅项目40余个,发展丫丫农庄、桃园农庄等星级农家乐5家。融汇田园之景,彰显人文之韵,牛家坊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旅游圈”初具规模。   “今天的活动,旨在践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构建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展示民俗文化、推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通过打造融乡村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景观、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现代都市旅游圈,推进资源共享和整体效能提升,促进利通区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利通区委副书记赵彦林说。(记者 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