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克孜尔石窟崖壁上(10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石窟秋意正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现存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现遗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0000平方米,被视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融合交汇的人类杰出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10月23日拍摄的克孜尔石窟。 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石窟秋意正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现存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现遗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0000平方米,被视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融合交汇的人类杰出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10月23日,游客准备进入克孜尔石窟参观。 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石窟秋意正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现存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现遗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0000平方米,被视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融合交汇的人类杰出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10月23日,游客在克孜尔石窟游玩。 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石窟秋意正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现存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现遗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0000平方米,被视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融合交汇的人类杰出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清晨的阳光洒在克孜尔石窟崖壁上(10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的克孜尔石窟秋意正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现存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现遗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0000平方米,被视为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融合交汇的人类杰出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杏耀注册开户_“宁夏人游宁夏”欢乐启幕 0
游客在寺口子景区。 打卡宁夏观光夜市。 公益一日游团队走进贺兰山岩画景区。 3月18日,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下发了《恢复全区旅行社部分经营活动的通知》,3月20日,旅行社组织的区内一日游首发团走进中卫寺口子景区,3月22日,多家旅行社组织大巴车和自驾车团队出游……宁夏人游宁夏欢乐启幕。 “宁夏人游宁夏”首发团 3月20日,宁夏新文化国旅成功组织了中卫寺口子一日游活动,成为年后宁夏第一团,也真正实现了宁夏旅游的“破冰行动”。 “上车前出示健康码、量体温、乘车全程佩戴口罩。”宁夏新文化国旅组团部负责人毛建宁介绍,“近期我们组织的大巴团和自驾团都严格遵守自治区文旅厅相关规定,大巴车出行载客人数不得超过车辆承载量50%,保证游客安全健康出行。” 22名游客都是新文化国旅的老顾客,都是从旅行社负责人的朋友圈看到消息后报名的。由于景区餐饮暂未开放,旅行社专门为游客准备了开水,以便于游客自行野餐、泡面等。“今天实在太开心了,看着哪都是美美的。”一位游客从景区出来时兴奋地说。团队导游也兴奋地在朋友圈写道:在这个春日里,又洋溢起了大家的笑容,景区里又飘起了我们的旗帜。 周末游快速增长 从3月20日开始,中卫寺口子景区已接待了宁夏新文化国旅、宁夏中旅、康辉国旅组织的大巴团和自驾游团队共计600余人。据介绍,3月20日开始,新文化国旅连续3天组织6辆大巴车共计120余人,新文化国旅、宁夏中旅和康辉国旅分别组织98辆、18辆和11辆自驾车团队共计500余人。 中卫寺口子景区负责人吴耀介绍,景区对于疫情过后的团队游和自驾游非常重视,前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进入景区前为游客测量体温,景区导游全程陪同讲解并提醒游客保持1.5米以上安全游览间距。“上周的接待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0%,估计这周末每天能接待600人左右,今后的几周之内,人数还会有所增加。”吴耀说。 意料之外的“小旺季” 3月21日,西部机场集团空港国旅和宁夏铁道国旅组织本地旅游团,来到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登山踏青。据介绍,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自2月29日恢复营业至3月22日23天时间,接待游客22195人次,同比增长192.6%,收入96万余元,同比增长400%,在本是淡季的3月份形成了接待小高峰。“为了保证游客安全,除了正常的防疫保障之外,我们实行了团队提前预约制,保证入园人数在防控期间最大承载量之内。”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公益一日游致敬“幕后英雄” 3月24日,由携程旅游联合贺兰山岩画景区和宁夏外事旅游车队共同发起的公益一日游活动正式启动,来自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部分街道办事处的一线社区工作者和警务人员共计90人,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国家4A级景区贺兰山岩画和网红打卡地——宁夏观光夜市,感受宁夏的春天和美食。在现场,银川市兴庆区景湖社区凤鸣佳苑翠东物业的工作人员李勤告诉记者,在社区值守近两个月时间,受到携程旅行社的邀请,能感受到宁夏旅游人带给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关爱与温暖。据介绍,此次旅行团严格按照文旅厅要求,4辆旅游大巴车保证空座率50%以上,车辆分时段消毒。游客在兴庆区和西夏区分点集合,错峰出发,导游在出发前对游客进行测温和绿色健康码验证,并对防疫注意事项和旅游安全进行讲解。同时,旅行社为每位参团者赠送一次性口罩,车上备有体温枪、消毒液供游客免费使用。“让疫情期间辛苦了两个月的幕后英雄们歇一歇,带他们去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宁夏之美,同时去观光夜市品尝特色美食。”携程渠道事业部宁夏区域负责人詹晓庆说。 全新一日游线路出炉 为了响应自治区文旅厅提出的“宁夏人游宁夏”“让区内游先热起来”的号召,短短几天,区内旅行社便开发出多条适合区内百姓的一日游产品。“中卫66号公路”+火车博物馆、军博园+黄河外滩+景城公园“黄河金岸”游、中卫北长滩+《亲爱的客栈》打卡、石嘴山星海湖+庙庙湖赏花游、五七干校+北武当山、亲子时光草莓采摘、醇香甘甜葡萄酒品鉴、贺兰山岩画+宁夏观光夜市踏春+解馋、黄河坛+莲湖西红柿采摘等数十条短途旅游线路全新出炉,让待在家里两个月的市民眼前一亮。 3月23日,宁夏中旅正式对外推出15条区内短线游产品,涉及沙湖、沙坡头、寺口子、鸣翠湖、黄河坛、庙庙湖、苏峪口、滚钟口、北长滩、彭阳山花等,“和之前一日多景点的“走马观花式”一日游不同,深度主题游、纯玩无购物是此次推出的一日游线路的最大特点,让老百姓安全快乐地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是我们的初衷。”宁夏中旅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一日游,宁夏多家旅行社还推出了区内景区门票、导游及车辆咨询预定等服务。“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为全区人民准备了最好的礼物,用久违的短途旅行迎接值得期待的美好!”这位负责人说。(记者 张雪梅)
杏耀怎样开代理_宁夏文旅系统“六个一”助力脱贫攻坚 0
3月23日,记者从宁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获悉,近4年来,文化和旅游领域已先后安排专项资金10.6亿元,用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扶贫富民项目建设。今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还将组织开展“六个一”,即“一个非遗传承人带一个村、一条旅游线路带一个村、一个景区带一个村、一个电商平台带一个村、一片民宿带一个村、一个旅游企业带一个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实现脱贫致富,改变贫困村乡风民风和精神风貌,让文化和旅游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据介绍,通过大力扶持贫困村、贫困户搞农家乐、建客栈民宿、售卖农产品,乡村旅游现已成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西吉县龙王坝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先后解决了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周边3个村200户受益,4年来接待游客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00多万元,户均增收1.6万元。近3年来,文旅部门还投资2.3亿元开发和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用红色旅游反哺革命老区,带动脱贫致富。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2019年接待游客86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周边5个村庄1300多人走上致富路。 宁夏还推进实施非遗传承人研培、传统工艺振兴和融合发展“三大工程”,打造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学习剪纸、麻编、刺绣等非遗技艺,培育一批“非遗+扶贫”的能人,带领贫困群众赚上“非遗钱”。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张璟,在兴庆区月牙湖乡建立非遗扶贫车间,开展麻编技艺传授,培训贫困村民350余人,每人月收入千元以上。固原砖雕保护传承基地研发砖雕产品300多种,吸纳周边贫困户30余人学习砖雕技艺,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记者 周一青 王溦 王刚)
杏耀怎么样?_宁夏A级景区对医务工作者 公安民警退役军人免门票 0
3月23日,记者从宁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获悉,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全区A级旅游景区推出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退役军人免景区门票的优惠政策,并开设优先窗口和绿色通道。对湖北籍、宁夏籍游客实行全区A级旅游景区门票半价优惠,推出99元优享版宁夏旅游惠民一卡通,享受全区40多家签约景区全年不限次免首道门票优惠。 据宁夏旅游景区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协会团结联动全区97家A级旅游景区,共同把景区营销和服务做到最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规范景区疫情防控程序,引导景区设立卫生监管专员,对经营服务设施定期消毒,实行旅游车辆隔位乘坐、景区餐厅分餐模式,推广景区实名制购票和分时段游览系统,以降低人员接触带来的风险,利用景区智慧网络系统加强游客追踪管控,严控人员聚集等方式,让游客“游的放心”“游的安心”“游的开心”。 同时,宁夏旅游景区协会加强区内外景区间联系,开展“有个景区叫宁夏”宣传推广系列营销活动,围绕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山西、河南六省(市),拓展线上线下新渠道,将宁夏A级旅游景区的精品线路进行主题化包装推送,凝聚景区发展合力,共同推动行业复苏。(记者 周一青 王溦 王刚)
杏耀分红没到账_宁夏彭阳:春风拂来 山花烂漫 0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位于六盘山东麓,通过30多年的生态建设,彭阳县在荒山秃岭上种植了50万亩桃花杏花。目前彭阳县已举办15届山花节,年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生态旅游已成为彭阳县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今年4月,彭阳县将举办一场“网上山花节”,邀请游客“云赏花”。(记者 刘海 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