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米糕角角。 一提到宁夏盐池,人们都知道美味的滩羊肉,其实盐池不光有羊肉,还有很多民间美食,黄米糕角角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当地家喻户晓,是重大节日里,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有着盐池人心目中家乡的味道。 主要食材——糜子 黄米糕角角,顾名思义,它的主要食材就是黄米。黄米也叫糜子,原名黍、稷,其中黍为黏性,稷不黏,糜子在古代是秦晋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古籍中常常见到它的身影,比如《论语》中提到“杀鸡为黍而食之”;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诗句;宋代司马光《招鲜于子骏范尧夫》中说:“轩车能朅来,鸡黍足充馁。”“鸡黍”这个词,不仅指的是作物,更成了古人对美食的代称。 在盐池,每年都有大片耕地用以打造绿色健康小杂粮产业品牌,糜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作物,盐池糜子也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盐池糜子种植历史悠久,1978年,在盐池张家场汉墓出土的陶仓中,盛有糜谷,颗粒完整,保持甚好,而且有白色、黄色、红色等多个品种。据清乾隆《宁夏府志》记载,清朝前期,宁夏糜子有红、黄、青、白四种,当地“食主稻、稷,间以麦”。 盐池日照长而充足,很适合糜子生长。这里的糜子粒色有黄、红、白、黑、褐、灰、复色等,米色有深黄、浅黄等。去掉稃(读音fu,包在糜子粒外面的一层壳)后,是人们熟悉的黄米,用它磨成的面,就是黄米面了。盐池产的黄米营养丰富,粗纤维含量高,今天更是被营养专家提倡的食物。当地人将它做成糕点,将美味传承和延续。 受欢迎的家乡味 黄米糕角角是保留着盐池人世代记忆的美食,即使在食物品类繁多的今天,许多盐池人依旧喜欢这一口。前段时间的重阳节期间,盐池县举办了节庆活动,为99名老人祝寿。寿宴上不仅有蛋糕、长寿面,还有这黄米糕角角。一盘金黄色,冒着油光和热气的黄米糕角角端上桌,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三两下就没了,几乎是每桌最先吃完的美食。 盐池宾馆的面点厨师赵旌莉,就很擅长制作黄米糕角角。“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形状是带角的。”赵旌莉介绍。那天,她带着一大箱半成品,在活动现场烹炸。那是黄米面包着糖馅做成的,形状和大小都很像饺子。锅里的油热到七成左右,一个个黄色的“饺子”放进去,边缘瞬间泛起一堆油泡,这黄色的“饺子”也慢慢变得大了一圈。经验丰富的赵旌莉总能准确把握火候,既能炸透,也不会糊锅。出锅后盛到盘子里,用筷子戳一下,明显能感受到酥脆外表下软糯的糕身,伴着融入里面的糖,越吃越香甜。 美食工序有诀窍 炸出一盘黄米糕角角用不了多久,但制作却需要花一番功夫。赵旌莉说,黄米面要用开水烫面,这样做出来的黄米糕角角就更加软,口感好,反之则会变硬。烫面时用筷子翻拌,当面粉成絮状时就能上锅蒸了,这一步比较花时间,“一般要看面的多少确定蒸的时间,基本上要在一个小时左右。” 蒸好的黄米面随着锅盖掀开,浓浓的谷物的香气就散发出来,黄米面也变得很黏。这时候用刮板把它们从屉布上刮下来,上面板揉匀。别看揉糕简单,这可是个技术,首先揉的均不均匀,要看厨师手上的力度和经验,其次,这时候的黄米糕是烫的,需要一点小技巧。“老人们一般会用手沾点冷水揉。”赵旌莉说,黄米糕凉了会变硬,就得趁着热乎的时候做。揉完紧接着就是揪剂子(将面团揪成大小一样的坯子),大小可以随心定。把剂子擀开,包入糖或者豆沙等馅料,像包饺子一样把边缘捏住,就能下锅炸了。“在我们宾馆,多是包的白糖,做成甜味,其实在我们盐池,还有人爱吃咸的,或者什么都不包,炸完一样好吃。”赵旌莉说。 节日里的必备面点 盐池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等,除了保留宁夏本土的特点,也受周边地区影响,有不同特色。赵旌莉说,这个黄米糕角角就是陕北地区流传过来的。两地都是糜子的产区,盐池吃黄米糕角角的习惯,和陕北差不多。逢年过节,或者有其他重大日子,家中都少不了这道美食。做黄米糕角角的时候,家里人能上手的都上手,特别是在农村,过去遇到婚庆这样的大场面,还得请街坊邻居帮忙,老的少的围在一起做糕,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赵旌莉的奶奶就很喜欢吃黄米面做的食物,小时候奶奶蒸出一锅黄米糕,能吃出好多花样。“我记得特别清楚,奶奶蒸好后,把炒的菜和肉,还有黄米糕拌到一起吃。”赵旌莉说,在她工作的宾馆餐宴上,黄米糕角角是点单率非常高的一道面点。它又黏又糯的口感似乎和甜味是天作之合,特别在节庆时候吃,有很多的美好寓意,更为吉祥的日子增添了一些甜蜜。(记者 李尚)
杏耀注册开户_各大公园春意浓 0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春光明媚,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了,部分餐馆可以堂食了,公园可以游了,商场可以逛了……“宅”家太久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街道上又恢复了曾经的烟火气,仿佛整个城市都苏醒了。 你有多久没逛过公园啦?3月14日、15日,春光旖旎,宁夏银川阅海湖畔,览山脚下,不少市民趁着休息日扶老携幼出门踏青赏景,各大公园车流和人流量也有了小幅增长。百花虽未盛开,春天已经从湖面、枝头、人们的眼角眉梢漫溢开来。 戴着口罩,经过测量体温、保持距离排队等“关卡”,记者分别来到中山公园、花博园、宝湖公园、览山公园、海宝公园、阅海湾水上公园、唐徕公园等处实地走访。看银川在明媚春光中全面复苏,逛公园这个曾经寻常不过的生活场景,终于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在位于金凤区的宁夏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春风送暖,再见时湖面早已冰消雪融,褪去了些许冬日的荒凉气息。大量候鸟陆续返回这里繁衍生息,苍鹭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湖中苍茫的芦苇地上安家落户。千顷芦苇争相吐翠,万只水鸟空中飞鸣,蓝天碧水、白云悠悠、水草摇曳,三两行人擦肩而过,如诗如画的美景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逛公园怎么能少得了中山公园?经历了一个冬天,西夏古城墙、文昌阁、岳飞诗碑、“明钟”等古迹依然古朴屹立,一山二岛、三湖一榭、六桥八亭都是漫步赏花、荡舟观景的好去处。“这些天在家闷坏了,看新闻疫情得到控制,就带着父母到公园来走走逛逛。”市民杜先生告诉记者。 与以往不同的是,为了严格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恢复开放的各大公园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措施。唐徕公园重点对公厕、公共座椅等人员接触频繁区域,多次消毒杀菌;阅海湾水上公园还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广播等方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日常预防知识;海宝公园安排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劝阻人群聚集,提醒游人戴好口罩,时刻疏导降低公园人流密度…… 记者看到,不论是散步赏景还是放风筝、打球,游客们相互间都保持了一定距离,口罩仍然捂得严严实实,很少有人扎堆交谈,防护措施也做得很到位。带女儿在览山公园放风筝的金女士说:“口罩肯定要全程佩戴,我还随身带着湿纸巾和小瓶消毒酒精,回家前我们会用酒精给手、钥匙、手机等喷洒消毒。” 3月14日14时30分,览山公园内的人流和车流达到规定的上限,工作人员立即封闭了入口,并在路口疏导来往车辆。“览山岛游客限流300人,达到上限后进行实时封闭,待游客分流后,方可登记测量体温进入。”工作人员解释,疫情防控期间,览山公园及花博园每天9时开园、19时闭园,建议游客在规定时间内错峰入园。入园游客必须佩戴口罩,听从工作人员劝导。 在中山公园,南门设置有防疫登记点,有工作人员负责为入园游客测量体温,测温后游客需扫描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后方可入园。中山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志军介绍,公园自3月2日恢复开园,游乐区及动物园暂时不予开放。疫情防控期间,公园开放时间为每天7时30分至20时,入园游客必须扫码登记个人信息,个别使用手机困难的市民可以在登记本上登记信息后入园。 据了解,各公园管理方积极应对数量日增的游客,提醒游客必须正确佩戴口罩;禁止在园内进行3人及以上聚集性娱乐活动,如跳舞、踢毽子、唱歌、打牌和扎堆聊天等;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文明游园,禁止在公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禁止携带宠物入园;按照顺序依次在进出口入园;建议市民尽量错峰游园或减少游园,在游园过程中多走路、少停留,并自觉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新消息报记者 樊卓妮/文 樊卓妮 高晓刚/摄) 放飞春天。 亲子游园。 儿童设施最受孩子们欢迎。 游玩时拍照必不可少。 漫步公园。
杏耀代理中心_河北:特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0
10月31日,游客在河北省河间市景和镇北丰尔庄村兴丰生态农场观光游玩。 近年来,河北省河间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整合当地特色农村旅游资源,构建“村集体+旅游公司+村民”运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乡村经济增长新亮点。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杏耀在线总代理_宁夏新增37家五星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0
3月17日,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决定》,命名一批五星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在企业自愿申报、市级文化旅游局评审推荐,经宁夏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复核、审定、公示等程序,命名贺兰县光明渔村等11个乡村旅游点为五星级乡村旅游点,贺兰县天骏青青生态园等26个乡村旅游点为四星级乡村旅游点。这些乡村旅游点包括农家乐、休闲农庄、生态园、田园综合体、乡村度假区等多种业态,乡村景观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已开发的乡村民宿、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乡土美食等旅游度假产品相对成熟,具有独特风格和相应文化符号,是休闲度假、修养身心的好地方。 据悉,今后,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将以提升度假体验为目标、以挖掘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打造精品民宿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宁夏乡村旅游发展由单一休闲向深度体验转变、由简单粗放经营向精细品质化管理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全域旅游的增长极,提升游客休闲度假的满意度。同时,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旅游点的扶持力度,加强质量管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银川新闻网记者 鲍淑玲) 新命名五星级乡村旅游点(11个) 贺兰县光明渔村 贺兰县马莲湖农庄 灵武市茗秀花语生态园 平罗县蕾牧高科生态园 惠农区方歌农庄 利通区牛家大院 利通区葡源农庄 青铜峡市富汇龙门民俗村 彭阳县友联农家大院 原州区柳林山庄 沙坡头村童家园子民俗邨 新命名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6个) 贺兰县天骏青青生态园 贺兰县兰健欢乐谷 贺兰县富贵农庄 贺兰县成元渔村 灵武市溪上青青草庄园 兴庆区五渡空间 平罗县欣凯休闲度假山庄 平罗县乐海山农庄 青铜峡市罗记农家小院 盐池县哈巴湖祥云生态园 盐池县喜格格农家乐 盐池县何家大院 盐池县峰雅农家乐 原州区陌上花开度假山庄 原州区柳泉山庄 原州区秦家大院 隆德县毛家沟生态园 隆德县禾园生态园 西吉县王民堡田园旅游度假村 泾源县龙园生态旅游观光园 彭阳县江南农庄 沙坡头区沙坡头村童家伊甸园 沙坡头区沙坡头村田园农庄 沙坡头区沙坡头村田家大院 中宁县怡生园农庄 海原县天都老庄生态旅游村
杏耀总代理_贺兰山间春风起 游客理性踏青游 0
游客带着孩子在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爬山踏青。李佩珊 摄 “在家度过了一个漫长而又特殊的寒假,今天终于可以在室外‘撒欢’了。贺兰山,我们来了!”3月16日,天津医科大学大三就读的宁夏银川籍姑娘田亚楠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条动态。当天,她与三个同学戴着口罩在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启了今年的“踏青之旅”。 游客在景区商铺购买食品。李佩珊 摄 穆穆清风至。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许多人都选择踏青游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今年不同于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地的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均处于关闭状态,中国百姓也纷纷响应号召“宅家”安全防疫。 随着抗“疫”的不断加强,多省份确诊病例逐步“清零”,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降低,超过20个省份下调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宁夏于2月28日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 游客在景区大巴内单排单人就座。李佩珊 摄 虽不能立马“摘口罩”,但也有专家指出,做好防疫防控的前提下,可以开放露天景区,市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可在室外适当活动。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便是是中国首批复工开园的旅游景区之一,该景区于3月3日正式开园。 “这两周入园人数超过了1万人,但我们将疫情期间的每日最大接待量控制在了3000人,瞬时最大接待量控制在500人。15日接待人数是2436人,人数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据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限公司营销经理苏静怡介绍,与以往不同,疫情期间景区内设置了四处限流点,分别在停车场、游客登记处、入园信息核验与温度检测处及售票处进行检查,全程避免工作人员与游客的交叉接触。“根据游客手机定位的十四天行程轨迹查询,已有百分之三左右的陕西、四川、内蒙古、甘肃等周围省份游客来宁踏青。” 游客在景区内拍照留念。李佩珊 摄 记者当天在景区内碰到了几位来自四川的游客。“我们长期在宁夏做生意,今年春节本来打算回老家过年,由于疫情选择留在了宁夏。”四川游客胡先生告诉记者,“今天是第一次出行,景区入园检查非常细致,大巴也是一人一座,我们自身的防护也很到位,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 记者注意到,许多宅家多日的市民们纷纷表示对大自然的向往。“景区防疫做得很到位,顾虑减少许多,下周我打算带着孩子去黄河沿线游玩。”银川市民张亮说。 游客在景区内拍照留念。李佩珊 摄 目前,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安徽黄山景区等多省份室外景区已恢复开放。同时,宁夏文旅厅3月16日发布通告表示,针对疫情低风险地区,宁夏将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全面恢复秩序,全区A级室外旅游景区将恢复向社会开放,科学管控景区游客流量,加强游客防疫引导,落实实名登记、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措施。 事实上,交通、旅游、商业等行业的恢复,大多是以餐饮业的恢复为前提,因此餐饮业常态化运营,是日常生活逐步恢复的显著标志之一。 在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青松岭景区的餐饮开放点,记者看到许多游客选择购买熟食、零食等食品充饥。“这几天就准备恢复米饭、炒菜、面食等餐食的供应,虽然最近日营业额只有300元(人民币)左右,但相信马上就会好起来的。”负责人武松告诉记者,目前他在与景区协商,将租期内受疫情影响的两个月进行延期。 景区内张贴了许多防疫宣传标语,游客带着口罩游玩。李佩珊 摄 针对旅游业目前的“淡季担忧”,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劲松表示,疫情终究会过去,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会消失,甚至有可能在疫情后会更多释放出来。 因此,据宁夏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将在疫情过后快速推进入境旅游市场的复苏,引导东南亚、东亚国家的旅行商来宁考察,实施“体验宁夏之旅”,针对台湾香港等重点客源市场,做好组合式营销工作,加强与西安等地的旅游联动,开发宁夏入境游连线产品。同时,在境外设立“宁夏之窗”海外营销中心,面向国际市场,推出“旅游+非遗”等特色线路。“疫情期间,宁夏文旅人没有闲着,我们在寻找更精准的全域旅游切点,打造更多精品项目,尽快在疫情结束后恢复和发展宁夏特色旅游产业。”(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