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杏耀

加入杏耀

杏耀测速地址_“慢生活”度假游受青睐 “新旅游”更重品质和文化 0

  10月底,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社区阿蓬江畔的100多亩格桑花盛开,五颜六色的花朵汇成绚烂的花海,把民居、江河、村寨、公路掩映成一幅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乡村度假!”重庆市民刘洪说。透视当下的旅游消费市场,度假游、文化游、品质游等已成为市场新趋势,也正加速推动“新旅游”时代到来。   “慢生活”度假游受青睐   溯溪、写生、徒步、登山,享受悠闲的田园生活——避开热门景区,前往乡村度假,是当今不少游客的出游新选择。   “爬山、涉水、看日出,我们玩得很开心,是累并快乐着。”刘洪说,这种亲近自然、慢悠悠的度假方式很适合一家人出行。   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说,从简单的观光游到停留天数长、消费相对高的度假旅游的转变,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人们不再一味追求观光景点的密度,而是享受度假中的‘慢生活’,这是我国旅游观发生迭代升级的前奏。”   正如重庆缙云山清欢渡民宿老板张女士所言,这两年很多游客的心态正在从旅游向度假演变,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转为到乡下“慢游”,大家更想参与到农家乐里,融入农村生活中,自己采摘、做饭……   “国内旅行向休闲度假转变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同一城市多住几天,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发掘当地深度美景。”携程网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大伟表示。   文化成为旅游“主引擎”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有85%的游客参与了各类文化休闲活动,其中参观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美术馆的游客比例分别为41.8%、40.5%和27.1%。   国庆期间,仅重庆市各大博物馆举办的60多项展览及社会教育活动,观众就达18万人次。全市开展非遗项目宣传教育活动超过340余场次,服务群众46.8万余人次。10月中下旬,在川剧传承的重要阵地雍溪古戏楼举行的重庆大足川剧文化艺术节,吸引了3万多戏迷前来观赏变脸吐火等精彩演出。   前段时间,在重庆拍摄的网剧《风犬少年的天空》备受关注。相关数据统计,仅2019年以来就有300多个剧组在重庆拍摄取景。“重庆因地形立体交通方式多元,是名副其实的山水融合之城。”驴妈妈旅游网目的地部门负责人柴榛就表示,电影文化展示了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在游客眼中是别样的旅游体验。“跟着电影去旅行”,重庆的打卡地图还在不断更新。   奇创全域旅游与文旅融合中心总经理刘宇楠认为,电影让景区景点“走红”,但是若要让热度持续还要打通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研发游客体验消费的演变规律,从被动到主动引领消费需求,真正打通从“规划-营销-运营”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才会让旅游消费摆脱“网红短效”的特征,真正走向与人们休闲消费偏好相匹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趋势之下,重庆更要注重在旅游产业中融入文化元素,还应不断完善文旅产业链,让游客停留时间更长、体验更佳。”重庆中旅集团总经理廖伟说。   品质才是旅游业的灵魂   日前,重庆融创文旅城开业迎宾,该项目总投资高达550亿元,成为重庆文旅项目新地标。此处游玩项目众多,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享受。据统计,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重庆融创文旅城共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庆假日期间,重庆主打生态、康养的南川金佛山接待游客5万人次,同比增长6.7%;以精品化为特色的北碚缙云小住、清欢渡、陶乐等民宿一房难求,入住率达100%。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品质游已取代走马观花式旅游,成为市场新方向。游客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愿意为高品质、好服务买单。   “旅游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但品质才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实际是要建设一个品质有保障、服务有差别的体系,只有高品质者才能成为市场赢家,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重庆市文旅委副主任秦定波如是说。   (记者 李国 本报实习生 武江民)

加入杏耀

杏耀注册线路_打造水美乡村 推进特色旅游 0

  11月10日,游客在龙岗镇华光潭村游览。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依山傍水,拥有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近年来,龙岗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创建,通过“三改一拆”,将治理和保护相结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巡逻河道、山林、监测水源,推进特色乡村旅游发展。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加入杏耀

杏耀注册线路_“中国最冷小镇”呼中现“煮冰排”美景 0

  大小不一的冰块在呼玛河中顺流而下。(胥鹏飞 摄)   中新网大兴安岭11月9日电(胥鹏飞 记者 姜辉)受冷空气影响,“中国最冷小镇”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气温骤降,室外温度达到今年入冬以来最低值-27℃。9日,呼中区境内呼玛河出现了被当地人称之为“煮冰排”的自然景观。   两岸雾凇美景为呼玛河披上了两条神秘的白丝带。(胥鹏飞 摄)   9日一早,蜿蜒的呼玛河上空水雾缭绕,大小不一的冰块在河中顺流而下,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两岸绵延百里的雾凇美景为呼玛河披上了两条神秘的白丝带。在雾气的映衬下,冰块在呼玛河中约隐约现,如同水煮似的。几名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正端着相机拍摄着难得一遇的美景。 11月9日,“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区出现“煮冰排”自然景观。(胥鹏飞 摄)   据当地人介绍,每年11月初,大兴安岭的河流开始进入冬季溜冰期,随着气温的进一步降低,冰层会越积越厚,冰块随着河流在水中流淌被称之为跑冰排。但是呼玛河与其他河流不同,呼玛河在地层的断裂带上方,地下已探明温泉,即使在“三九”天里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低温下,呼玛河也不封河,河面上空雾气笼罩,河里冰排流动,犹如热水煮冰一样,当地人称之为“煮冰排”。   在雾气的映衬下,冰块在呼玛河中约隐约现。(胥鹏飞 摄)   呼中区地处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平均海拔810米,无霜期仅有83天,城镇历史最低温度达-53.2℃,年平均气温仅在-4.3℃,每年-40℃的天气就可达30天左右,有“中国最冷小镇”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