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注册

杏耀注册

石嘴山市打造旅游产品一条街 0

  10月29日,记者从石嘴山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了解到,石嘴山市“旅游产品一条街”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2019年,自星海镇田园花海项目竣工以来,我市举办了石嘴山市首届百合花节,进一步聚集了旅游人气,彰显了旺盛的文化旅游需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将客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业态,经过前期调研摸底,石嘴山市决定在沙湖众创古镇打造“旅游产品一条街”。将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主题馆,并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建筑外立面装饰,信号塔亮化、设立标识牌等项目,以“一户一风格”的设计理念,打造既实用又有观赏性的街区格局,展现“旅游产品一条街”特有的地方特色。同时,还将引进国内知名旅游商品企业,以销售东阳木雕、景德镇瓷器等旅游产品“老字号”和非遗产品为主。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服务一流、交通便捷、管理科学的特色街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购物,成为拉动全域发展、讲好石嘴山故事的重要媒介和鲜活平台。   届时,石嘴山市将在沙湖众创古镇举办2020年年货节,并开展戏曲下乡、文艺汇演等活动,提升人气拉动消费,将“旅游产品一条街”打造成为主客共享的城市客厅、游客观光休闲旅游的新景点。同时,根据“旅游产品一条街”的发展,适时与星海镇田园花海项目等组团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记者 李媛)

杏耀注册

冬季,到宁夏来看流星雨 0

  温柔的星空,应该让你感动。我在你身后,为你布置一片天空……牵你手,跟着我走……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曾经的一首《陪你去看流星雨》,让多少人梦醉星河。    你知道吗?被称为“星星的故乡”的宁夏海拔较高,云层稀薄,晴天率高,空气质量好,是中国最佳观星地之一,夏天可看天蝎座,冬天还有猎户座。无论是在腾格里沙漠还是贺兰山顶,当你抬头仰望苍穹,曾经的星空瞬间回到身边。除了观星,宁夏也是看流星雨的最佳地点哦!   1.相约到宁夏看流星雨   流星雨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壮观的天文现象之一,它的形成和太阳系中的彗星运动有密切关系。历史上著名的流星雨爆发事件都发生在某颗彗星经过地球轨道之后,那彗星和流星雨到底有多密切的关系呢?这个冬季,相约到宁夏看流星雨,一定是最浪漫的!    11月    每年狮子座流星雨都会在11月如期而至,在1998年至2001年间,狮子座流星雨经历了大爆发,随后稳定在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10-20颗之间。虽然今年这一场流星雨流量并不大,但因为流星雨与彗星运动和太阳活动有关,仍然值得进行观测。    12月    双子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在每年的12月14日前后会经历极大期。因为流量较大,而且大多是明亮且速度中等的流星,所以比较具有观赏性,它也是一年中最绚烂、最稳定的流星雨。    2020年1月    我国有句民谚“三星高照,新年来到”,在迎春的时节,猎户座腰带的三颗亮星高悬于头顶,他们分别对应福、禄、寿三星,象征吉祥幸福、健康长寿和富裕。在冬季的夜晚,我们一直可见三星,在过年前后的前半夜,它们在天空中升到了最高的位置。   2.冬季也可以观银河、亮星   到宁夏来看星星,已成为当今时尚人士的一个独特标签。冬季天朗云少,是一年中亮星最多的季节,20时后,遥望东南苍穹,映入眼帘的将是以猎户为代表的壮美冬季星空。    拥有“亮星群英会”美称的冬季里,那巨大的、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冬季大三角,无疑是在显露它C位出场的夺目。在顶点的三颗星分别是猎户座的参宿四、大犬座的天狼星和小犬座的南河三。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而参宿四所在的猎户座是冬季夜空中最夺人眼球的星座之一,它像一个威武站立的猎人,而大犬、小犬则是跟随它的猎犬。    除了观星,冬季夜空淡淡的银河悬挂,在朦胧感十足的季节,也别有一番韵味。   3.最佳观星地推荐   推荐1:贺兰山观测平台    坐标:银川市贺兰山森林公园    贺兰山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顶平台绝对是距离星星最近的地方,超级适合观星赏银河看流星雨哦!    推荐2西夏陵   坐标:西夏陵景区内    在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西夏陵,触摸西夏文明,感受历史的脉络。这里背靠贺兰山,面向银川平原,每个晴朗的夜晚,都是观星拍星轨的最佳时机。    推荐3腾格里沙漠    坐标:沙坡头景区沙漠区    茫茫沙海,静夜朗空。驰骋沙漠,夜闯星海。沙漠深处的星空别具魅力,看流星雨更显浪漫。   4.冬季星空观测及拍摄小贴士   虽然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但低温对拍摄效果有相当大的帮助,而且夜空中有很多璀璨的深空天体。在望远镜中,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细节和淡淡的云雾状结构,但如果我们用相机去拍摄它们,可能会有另一种景象。猎户座的巴纳德环、麒麟座的玫瑰星云都是冬季热门的拍摄对象,即使用家用数码相机甚至手机,也能拍出一幅幅震撼的星空照片。(张雪梅   图片由同程旅游提供) 贺兰山巅的繁星。雨神Hades摄 沙漠星空。张大枪摄 贺兰山森林公园。背上背包go拍摄 西夏陵。雨神Hades摄

杏耀注册

文旅融合谱新篇 宁夏文旅促销团走进文博会 0

  中国网11月4日讯 11月1日,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台湾亚太文化创业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携五市、相关部门及30家企业组成文化旅游促销团走进文博会,积极向外界推介宁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集中展示闽宁合作的发展成果,促进全方位、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是全国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并由两岸众多文化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展会,秉持“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主题。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以“文旅·共生”为理念,同时提供平台助推文化产业及旅游项目洽谈,集合两岸众多优质文旅项目,同时吸引科技、金融等领域技术资本注入,促进文旅融合。   本次文博会,宁夏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参展的企业携带500余种、2000余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参展。在宁夏展区的设计和搭建上,围绕“文旅融合谱新篇·闽宁携手谋发展”这一主题,融入了更多时尚简约的现代元素,风格时尚清新,让人眼前一亮。此次参展,宁夏展位405平方米的特装展台,为历届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展区分为“闽宁协作成果展区”“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宁夏枸杞展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展区”“宁夏演艺成果展区”“数字文旅展区”七大版块,利用LED电子屏、灯箱、灯柱、海报、图片等多种方式,集中挖掘展示了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取得的最新成就,通过一系列精彩文化旅游产品、文艺作品、文化旅游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把“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名片叫得更响、传得更远。   文博会期间,宁夏展区众多新元素一一亮相,“闽宁协作成果展区”突出文化和旅游发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三大战略”中做出的努力和亮点。22年闽宁扶贫协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创新。宁夏的黄河、沙漠、葡萄酒对沿海省区游客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文化和旅游投资、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已经成为福建和宁夏文化和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其中,闽宁镇在国家级特色小镇,移民搬迁、扶贫致富等方面在全国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是东西部对口精准扶贫攻坚的典范和缩影。闽宁镇文化旅游以红色文化及红酒产业、红莓基地为闽宁镇文化和旅游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以文旅融合互促为抓手,以强力推动闽宁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为重点,对主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宁夏演艺成果展区”中通过海报展示了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王贵与李香香》部分剧照。“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展区”以“六盘山上、贺兰上下、黄河两岸、长城内外”为元素,展示宁夏优秀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宁夏伴手礼等,特别是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八宝茶等商品作为宁夏文化和旅游的符号,给各界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陶瓷、雕刻、沙画、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等,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首次出现的“数字文旅展区”则集中展示宁夏在智慧旅游、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在“演艺成果展示区” 宁夏歌曲《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乡土乡音好味道》、宁夏重点旅游景区推介和丰富有趣的互动活动、实用精美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发放等,形式多样的展现宁夏今年来在文化创作方面的新成果、新亮点,特别是“星星的故乡-宁夏”仰望星空主题推介和“小小骑士”亲子越野体验也让参展商眼前一亮。   本次文博会,宁夏文化和旅游企业将继续通过这一平台与其他省区充分开展文化旅游产业经验交流,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走出去”拓宽道路。(伍策 鬼谷)

杏耀注册

到三峡大坝 品大国重器(关注宜游城市⑥) 0

青山绿水银色大坝黄正平摄 游客在三峡大坝前摇旗呐喊。袁 磊摄   在历经数千公里的日夜兼程后,长江奔流到三峡。这里峡谷幽深,奇峰耸峙,却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奇景。从瞿塘峡到巫峡再到西陵峡,一路波平浪静,风光无限。   雄伟的三峡大坝正屹立于西陵峡河段,1994年,三峡大坝在湖北宜昌正式动工修建。历经17年建设,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开始为大半个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同时具有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   这里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近年来在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变化,这让游客在了解大国重器的同时,更拥有良好的旅游体验。   由点到面 全域发展   今年国庆假期,三峡大坝旅游景区共接待18.68万中外游客,近300台客车每日来回运送穿梭在不同景点间络绎不绝的游客。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沿着这条线路,游客能360度不同距离观赏大坝,一饱眼福。   不过,要是七八年前来三峡大坝旅游景区,上述景点只是游客走马观花的“打卡地”,许多游客往往只在坛子岭上远观大坝。除了下车拍照以示“到此一游”外,这些“孤岛式”的景点没能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感观体验——不好玩、不好吃、看不懂……三峡大坝旅游景区意识到,景区现有的观光线路、产品、项目等已无法满足游客快速增长的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游客的集中反馈为景区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   “三峡大坝旅游景区的一个使命,是把三峡工程对国家、民生和科技事业的贡献传递给游客,这是景区本身存在的价值。游客来这里的最重要目的也是为了三峡大坝,我们应当通过景区让游客深入了解三峡工程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后文简称“三峡旅游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贞勇对本报记者说。   要让游客“看透”三峡大坝——从坛子岭聆听导游讲解大禹治水神话,到185平台解密“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再到截流纪念园回顾三峡工程建设场景……一个个景点被串连成线,全方位满足游客对三峡大坝的好奇。景区还新设了船闸观景点让游客近距离观察世界上最大的五级船闸。如果不够,还可以直接乘坐“高峡平湖”观光游轮欣赏三峡美景。整趟旅行下来,游客不仅是在体验一条旅游线路,更像是徜徉在中华民族治水历史的长河中。   在连点成线的同时,三峡旅游公司也开始大力推进覆盖“一区四镇”的三峡工程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区是三峡大坝旅游区,是大国重器的展示区,四镇是坝区左右岸的四个乡镇。打造‘一区四镇’是为了带动周边四镇及宜昌区域、三峡流域的旅游经济发展,不忘筑坝为民,造福移民。”李贞勇说。今年国庆节前夕,三峡大坝旅游景区换乘分中心在秭归屈原故里景区试运行,这也将原本隔湖相望的三峡大坝旅游区和屈原故里景区打通。由景点到景区,再到正在建设中的“一区四镇”旅游区,一条全域旅游之路正慢慢铺开。未来,游客再来三峡大坝,能拥有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做好科普 提升服务   “看透”三峡大坝,更要看懂三峡大坝。“为了把三峡工程的功能作用、结构布局说清楚,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这是展示三峡工程的重要环节。”李贞勇说。   据三峡旅游公司介绍,景区内安装有多媒体自动导讲系统,通过地理位置触发感应器装置,让游客可随时随地听专业讲解;设置VR体验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方位展现三峡工程的枢纽运行、船闸通航、升船机运行和电站运行等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工程的功能和效应;景区还将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景区重要节点,与游客进行互动式讲解。此外,景区还增设移动终端服务平台,让游客通过手机现场扫码或者下载APP就能快速了解大坝的有关知识。   大国重器通过科普悄然拉近与游客的距离,景区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软硬件设施,提升服务。   “三峡大坝是吸引游客来的原因,但游客的需求远远不止了解三峡大坝。在展示大国重器的同时,景区也应当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给游客带来舒适安全的体验。”李贞勇说。   为了给游客提供最好的游览体验,今年国庆期间,三峡大坝旅游景区停车场对游客免费开放。采取预约流量总控,实施分时段分流。排长队进景区、等观光车的现象不见了,观景台人满为患的现象也不见了。景区内步行数分钟,便有长椅、藤条桌椅、遮阳设施等休闲设施置于路边,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据悉,三峡工程旅游区旺季平均日接待量逾万人次、黄金周日均2.5万人次、单日最高峰达到4万人次。自2014年免除景区门票以来,每年的接待人数直线上涨,今年接待量将突破300万人次。这对景区的交通、安保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保护游客和枢纽运行的安全,是我们放在首位的任务。”李贞勇说。实际上,三峡大坝旅游景区并不一味追求游客数量的增长,而是注重保障游客的游览质量与安全。为此,三峡大坝旅游景区实行身份证、人脸和实名制预约同步核验,园区内观光区与运行区实施严格物理隔离,确保三峡工程运行不受游览影响。   建坝育人 携手城市发展   “因为人们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才会爆发。”这是今年3月三峡大坝的研学课堂上,北京日坛中学学生自由讨论的一幕。   2018年,三峡大坝研学基地对外开放,成为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上半年,研学基地接待研学团队83批次共计1.56万学生,很多“00后”甚至“10后”成为了大坝的“小粉丝”。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孩子,因一趟趟“研学游”与三峡工程结缘。   三峡大坝研学基地是三峡工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水利与民生休戚相关,三峡大坝不只是一座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它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治水文化、水电文化,体现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展现了大国重器的科技含量。而我们在景区做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建坝育人,传播三峡精神。”李贞勇说。   从“到此一游”到深度游、体验游、研学游、红色游……从传统“工业观光游”到绿色休闲度假游,“游三峡大坝”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变化,不断满足着游客的旅游需求,但却始终如一地向世人传达大国重器的深刻意义。   三峡大坝旅游景区运营持续向好,也为城市发展贡献能量。作为世界水电之都、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宜昌市将旅游列入全市十大千亿产业之一,而三峡大坝旅游景区正是该战略的核心。以三峡大坝为轴心辐射到以昭君故里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以西陵峡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还有以葛洲坝为代表的工业旅游资源,这些资源都吸引更多游客来宜昌,为宜昌市的发展增添活力,扩大城市知名度。(记者 何欣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