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25日讯 10月24日,由宁夏石嘴山市文联、作协发起的“醉美金秋·文墨沙湖”采风活动走进宁夏沙湖景区。宁夏石嘴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奋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倪俊峰,石嘴山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勇等相关领导全程参与本次活动。来自石嘴山市的50余名作家、艺术家,在沙湖宜人的秋色下,尽情享受着秋日的暖阳,面对沙湖美景由心而生的书写着诗词篇章。 在经历过大风洗礼后,沙湖恢复了它的纯净与晶莹,浩大的湖面犹如重彩的蓝天,平静的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记录着天空漂游的白云,翱翔的鸟儿和温暖的阳光。而浩瀚的沙漠也在风的抚摸下,变得平整且光滑,并像黄金般闪耀夺目。仿佛是陶醉于此般美景,文联、作协的老师们在湖东湿地、在船上、在鸟岛、在沙湖处处皆是美景的地方中,展开了原创歌曲《沙湖岸边是我家》合唱,《美哉沙湖》、《欢歌邀明月》诗词朗诵等文艺表演,一句句饱含感情的诗词,一首首充满赞美的歌曲,一曲曲悠长悦耳的旋律旋绕于沙湖,在这自然风光的美好中增添着浓浓的文化之韵。 今年是沙湖开发建设的第三十个年头,凭借沙环碧湖,苇缀金沙世间少有的景观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踏觅寻景。金沙、碧水、飞鸟、翠苇、游鱼、远山、彩荷七大景观元素的完美融合,也吸引并激发着不少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在金沙碧水之围,书写无数优美的诗篇与文字。这些文字最终形成了沙湖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自然风光华美的基础之上,被文人赋予着最为贴切的文化色彩。本次活动还授予沙湖“文艺创作基地”牌匾,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沙湖景区又将涌现出一批优质的文学曲赋,为提升沙湖文化底蕴,丰富沙湖文化内涵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并借助文字的力量与传播度,为沙湖旅游、石嘴山旅游乃至宁夏旅游,发出属于文化的铿锵之音。(伍策 鬼谷)
【生态有机看思茅】浓缩普洱旅游特色——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未来可期 0
这里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普洱茶命名的主题公园,这里常年翠绿环绕,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8000至22000个每立方厘米,空气质量达七级以上,这里是“绿色大茶园、天然大氧吧”。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是国际普洱茶体验首选之地、国际普洱茶品牌产业聚集地、普洱民俗文化体验目的地、山水茶园自然风光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天堂。海拔高,低温高,每每雨后天晴,雾气上升,屹立山顶,放眼望去,青山穿入云海,日光普照。可谓“人在云端行,美景绕吾身”,堪称“人间仙境”。 茶、民族融合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依托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哈尼族、傣族5个普洱主体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把民族风情和普洱茶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构成一幅具有普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文化的风情画卷,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民俗表演 茶旅融合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2017年与云南龙生茶业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普洱茶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开启茶文化旅游战略合作的新模式。将各自的资源和优势进行优化组合,突显普洱的茶文化和茶主题,打造特色的旅游品牌,加快传统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 茶农在采茶 校企合作 2017年以来,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与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院、普洱学院多所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拟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全面的合作关系。推进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普洱绿色健康发展,共同助力“六个普洱”建设,弘扬普洱茶文化。 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发展愿景 未来,中华普洱茶博览苑将围绕树立“山水民俗茶园——普洱茶都”的文化品牌,构建“主题型”消费产业体系,营造高端“国际型”门户服务环境三大方面,打造文化静修旅游圣地、体验之旅、感悟修行圣境、原生态民俗风情的热情之旅、徒步探险之旅等特色项目,预计可塑性年销售额高于6000万元,可实现年销售毛利润3000万元。(云南网记者 彭薇 李亚芬 郭丽 摄影报道)
神农架大九湖风光 0
10月28日拍摄的神农架大九湖风光。在“华中屋脊”湖北神农架深处有一片高山湿地,一条小溪串起9个湖泊,故名“大九湖”。这里群山环绕,风光秀丽,宛如世外桃源。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神农架大九湖风光(10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神农架大九湖风光(10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10月29日拍摄的神农架大九湖风光。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神农架大九湖风光(10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神农架大九湖风光(10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神农架大九湖风光(10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贵州仁怀乡村旅游持续火热 0
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兴起,更多的游客涌入到乡村旅游的热潮中,贵州仁怀市坛厂街道神采八卦园成了周边游客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地。 行走在神采八卦园的田间小陌,青山绿水中,虽秋意渐近,却绿意依旧,如诗如画。不少外地游客纷纷选择自驾游前往八卦园,沿途赏花、看水、畅聊、闲游……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体验乡村文化。游客唐克莉家住遵义,趁着假期一家老老少少自驾游来到八卦园旅游。八卦园里的美景小道让她十分喜欢,不知不觉已经转上好几圈,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累。“我还想从这里走上去再走下来,真的很舒服,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就适合在这里锻炼身体。”说到八卦园里的优美环境唐克莉赞不绝口,她说可惜自己的家不在这里,不然每天都要走走看看,因为实在是太喜欢八卦园的景色。 看山水、赏人文,在感受原汁原味的八卦园风情后,定少不了吃上一顿美食。八卦园来往的游客一波又一波,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为了增加趣味性,有的农家乐载歌载舞,举办篝火晚会等活动,满足游客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谢明伟是八卦园里的村民,也是最早搭上乡村旅游快车的村民。据他介绍,自从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村庄得到改造规划,道路畅通,越来越多的人到八卦园里观光小住,他也利用自己的房屋经营一间小卖部与民俗,每年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路通了、村美了、人来了、包鼓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据坛厂街道枇杷社区党支部书记袁正楷介绍,仅今年国庆期间八卦园接待游客就达到4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0多万元,旅游热度预计将持续到10月底。(黄琴)
广西恭城瑶圩开圩 少数民族特色活动吸引游客 0
图为瑶圩巡游。 唐梦宪 摄 中新网桂林10月26日电(唐梦宪)10月26日,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数千名各民族民众来到平安镇桥头村瑶族文化村,欢聚一堂举行瑶圩开圩仪式,庆祝第十六届桂林恭城月柿节暨恭城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图为瑶圩巡游。 唐梦宪 摄 在当天瑶圩开圩仪式上,瑶圩巡游、瑶族婚嫁表演、恭城油茶长桌宴、地方戏表演、名特优土特产展销专场等一系列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瑶韵风情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看游览。 图为瑶圩开圩仪式现场。 唐梦宪 摄 恭城聚居着瑶、汉、壮等10多个民族,境内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3.23%,有近五十万亩的广阔果海,先后被国家授予了“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经评定成为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县”。 图为特色农产品展销。 唐梦宪 摄 作为著名的“中国月柿之乡”,恭城种植月柿已有几百年历史。如今,月柿成为恭城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8年,全县月柿、椪柑、沙田柚、桃子等水果种植面积达46.1万亩,产量111.5万吨,是广西规模最大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人均水果面积、人均水果产量、人均水果收入均居广西第一位,优质水果畅销国内外。 图为瑶圩开圩仪式现场。 唐梦宪 摄 据了解,本届恭城月柿节将持续至12月15日,期间将开展刨柿子、捏柿子趣味比赛、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展销、旅游扶贫走基层文艺演出、湘桂书画联展、瑶族盘王祭祀仪式等活动。 近年来,恭城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来抓,明确将生态旅游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养生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强力发展大旅游、大养生、大文化、大流通。建设康养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新格局,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恭城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8年恭城接待国内外游客343.74万人,增长32%,其中入境游客13.76万人,增长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