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停摆”一月有余后,全国多地旅游景点近日陆续恢复开放。消毒防护、智慧引导、科学分流、“无接触”购票等举措为景区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虽然客流仍然处于低位,但这段特殊时期也为景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考的契机。拓宽思路、更新完善,用更好的状态迎接游客,寻找文旅产业的更大发展空间。 云冈之美,在于历史和现在的遥相呼应。雁北之地,本就一片天苍野茫,嫩芽尚在蓄力破土而出,些许温和的暖风已轻轻拂过。灵岩寺旁的人工湖冰尚未解冻,已有鸟儿在嬉戏,昙曜广场宽敞静谧,礼佛大道寂静肃穆。 山西省大同市市民姚捷、赵旭举起相机、按动快门,记录眼前的一切。他们是云冈景区重新开放之后,头两个进入景区的人。“以前也来过,但是人很多,”姚捷说,这回来感觉不一样。 消毒防护、科学分流,成为各地景区“标配” 连日来,全国多地旅游景点陆续恢复开放。“停摆”一月有余,重新开门迎客的景区准备好了吗? “请您下车,实名登记,检测体温。”在云冈石窟入口处,工作人员在临时设置的检测点记录游客信息。一旁,便捷式广播循环播放游览须知,提醒游客“戴口罩、勿扎堆、不吐痰”。3月1日,云冈石窟景区恢复开放,当天共接待游客130人。 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卢继文介绍,云冈景区管理部门提早入手,从实际出发认真细化服务流程,制订景区恢复开放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对工作人员进行防疫安全服务培训,保证景区安全运营。 “目前,景区暂不接待团队游客,封闭式场馆暂不开放。”云冈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何建国说。即便是“散客”,也尽量保持“无接触”。游客可通过现场扫码的方式进行无接触式购票,必须佩戴口罩、填写《游客情况登记表》,接受体温检测无异常后方可进入景区。同时,景区讲解采用自助语音讲解,车辆隔位停放,电瓶游览车隔位就座。 重新开放以来,位于晋东南的皇城相府景区对景区售票大厅、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区域及基础设施实行一日三次的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在各景点均设置体温检测点和临时隔离点,游客需实行分时段、间隔性入园,一批不超过30人,进行分散式游览。开园第一天,他们接待游客93人。 1000多公里以外的安徽,“蛰伏”了一个月的天柱山景区,于2月24日恢复对外开放,首日到山游客为215人。 余岚是天柱山游客中心的副主任,已经在这工作了19年,景区恢复开放后,她比以往更忙碌了。她感受最深的就是日常工作的流程增加了不少,尤其是消毒和防护工作。开园后至今,设备检查、体温测量、场所消毒,已经成了余岚每天上班前的“三部曲”。虽然不用登山,但一天下来,她手机上显示的计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虽然游客不多,但景区已然开始复苏,看到了久违的生机。”余岚说。 为了防止游客扎堆,造成新的风险,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景区恢复开放不搞 “一刀切”,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缓开放,疫情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旅游景区开放工作由当地政府决定,同时,有效采取门票预约、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 研发产品、调整思路,增强自身复苏能力 开放一周多来,云冈石窟和皇城相府景区的客流情况一直低位运行。“目前一季度景区预计损失3000多万。”皇城相府文化旅游公司网宣部经理张晖表示。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积极开展“自救”,在公众号上利用VR技术高清展示景区全景,供游客线上体验。“希望把游客转化为景区的‘粉丝’,增加‘回头客’和‘二次营销’。”张晖说。 这也是许多其他景区正在尝试的。自1月25日景区按下“暂停键”后,余岚就一直在家,但她并没有闲着,而是主动学习,并且与其他景区同行互相交流经验,不断充实自己。景区重启后,余岚主动要求当班。她说,平时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沉下心来学习,这次正好是一个机会,增长自己在文旅创意方面的新知识。 其实,早在年前,天柱山景区就定好了新春的营销计划,但突如其来的“停滞”令他们不得不进行调整和思考,“一直以来,天柱山都属于区域性旅游,如何拓展辐射面,发展成全国游?”这一个月里,安徽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全海没少琢磨这个问题。 2月,天柱山发起“门票10元义售”活动,短短10天时间,累计义售门票超52万张,筹集善款逾528万元,全部捐出用于关爱在一线战疫的医护人员及子女。“疫情导致景区人流跌到谷底,线上义售门票却人气爆棚。”汪全海很感动,也很欣慰。通过大数据分析,此次购买义售门票的游客中,距离景区300公里以内的游客占到78%;300至500公里的游客占到17%,500公里以外的仅占到近5%。在汪全海看来,这样的一手数据为景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供了参考,“主客源市场在景区周边300公里,300至500公里范围客流稳中有升,500公里以外将是下一步要致力突破的客源地。” 景区积极“自救”之余,各地的政府也在想办法,帮助文旅企业渡过难关。山西省通过降低电水气网固定费用、鼓励优化产品供给、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支持研发文旅康养等特色线路等,重新激发三晋旅游市场的活力。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介绍,这是针对当前山西省文旅产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台的,意在帮助文旅企业在继续防控疫情的同时,克服疫情影响,增强复苏能力。 提升完善、苦练内功,寻找更大发展空间 今年的特殊时期,线上浏览却意外成了云冈石窟旅游的“主力”。 昙曜广场空旷整洁,高高低低的洞窟由远而近,形态各异的造像清晰可见。观赏者通过独特视角,移步换景,云冈石窟一切都近在眼前;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近距离地观看洞窟顶部及周边角落的石雕人物造像,360度欣赏石雕艺术的魅力,并聆听专业细致的讲解。而这一切,都可以在手机端、电脑端完成。 云冈石窟的数字化工作开展较早。“我们从2015年开始上线”,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研究室主任宁波介绍,“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云冈、了解云冈,我们当时先后7次去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考察学习数据采集、彩色管理、网络应用等内容,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建模团队,因此‘网上云冈’得以顺利运行。” 在云冈石窟3D打印也已经技术输出的现在,网上的“云冈”是建模之后就可以实现的“基本操作”。“尽管眼前看没有带来实际性收入增长,但文物的意义本来就在于潜移默化和传承。”卢继文说。 天柱山景区也在拓宽思路,探索景区的升级迭代。这些天,汪全海忙着和同事们商量“云游天柱”的想法。“通过线上观景、在线听讲解和旅游达人直播等形式,让更多游客能看到天柱山的风景。”这也是为了拓展游览体验和乐趣,吸引更多人“身临其境”。随着景区的恢复开放,智慧景区建设也有序复工。汪全海说,不久之后,智慧旅游将在这里得以实现,“游客从哪儿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在景区停留了几天、消费了什么……大数据一目了然。”同时,还具备智慧停车、门票预定和景区防护等诸多功能。 在汪全海看来,不管硬件还是软件,都在利用这段特殊的时间逐步更新和完善,以期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苦练内功,提前做好准备,用更好的状态迎接广大游客。”汪全海深信,疫情之后,景区旅游的春暖花开就在眼前。(记者 乔栋 徐靖)
杏耀娱乐网页版登录_紫金山天文台:“星空私语”——金星合月今晚亮相 0
图为金星合月(资料图)。杨颜慈 摄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7日消息,金星合月这一迷人天象将于当天傍晚再次走近公众视线。届时,天宇中的“维纳斯”将与“月姑娘”演绎星空私语,两者近距离汇聚交辉,惹人注目。 天文学家介绍,金星合月也就是金星和月亮正好运行到同一经度上,两者之间的距离达到最近,它是行星合月天象中的一种。金星合月是行星合月天象中除木星合月外观赏效果较好的。 图为海边拍摄的金星合月(资料图)。杨颜慈 摄 在夜空中,金星是最亮的一颗星,由于位于地球轨道之内,金星有时是晨星,有时又变为昏星,我国古代史书上就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的描述。金星是全天最亮的星体,即使在空气污浊的城市,都很容易看到。 月亮作为夜空中最显眼的天体,与金星在视觉上的“亲密一刻”非常值得一观。 本次金星合月将出现在2月27日19时51分,金星在月球以北7°。当天是农历二月初五,月相为峨眉月,因此上半夜的大部分时间可见月亮。 图为金星合月(资料图)。杨颜慈 摄 天文学家称,如果天气晴好,在西南方天空,由于周围没有其他明亮的天体,这幕浪漫动人的“星月童话”清晰度极高,观赏效果非常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金星合月,出现在较高的晚空。市民可以在傍晚时分,沿东西向的道路向西远望,就能看见金星和月球辉耀在道路尽头的暮光中,在家中“举头望月”亦有机会观赏到这一美妙天象。 本次天象最佳观测时间将在日落后30分钟至日落后90分钟。(杨颜慈)
杏耀怎样开代理_鸣翠湖:多项优惠活动吸引游客 0
近日,银川鸣翠湖湿地公园推出多项优惠套票和活动,优惠时限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医护人员推出全免“套餐”,包含门票、画舫船、电瓶车,观看5D电影、怪岛惊魂、水陆拓展项目等。 面向宁夏游客推出“宁夏人游宁夏“活动,宁夏人凭身份证或在宁工作证明享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面向湖北籍游客推出“湖北人畅游宁夏”活动,湖北游客凭有效证件享景区门票半价优惠。 鸣翠湖湿地公园还推出30元畅游年票、68元畅玩套票等。 (张雪梅)
杏耀下载登录_花博园: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两不误 0
中国花卉博览园门前广场上,色彩斑斓的风筝点缀着天空,儿童乐园里,孩子们追逐嬉戏,花圃里,刚经历了一场寒冬的花儿们正在被悉心照料,等待春暖花开时与游人相邀——3月2日开园至今,园区绿化怎么样,管理如何做,如何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3月21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分段限流,防控不松懈 宁夏清零后不久,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到中国花卉博览园游玩,览山公园副主任周润福告诉记者,最近这几天,平均每天来游玩的市民达3000人次至4000人次。该园区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达到控制客流的目的。“开始一段时间,我们在亲水北街路口处对入园车辆进行了限流。”周润福告诉记者,为了限流,园区因时制宜,制定了不同的策略。“11:00之前,游客较少,这时候是不限流的,12:00~15:00之间,我们采取开放半小时、封闭半小时的方式来限流,到16:30,游客渐渐少了,我们也就不限流了。”周润福说。而记者也看到,在园区的各个大门口,都摆放着登记台,并安排几名工作人员负责引导游客。据周润福介绍,目前,来游玩的市民如果持有健康码(绿码),可以出示健康码,如果没有健康码,也可以扫描花博园申请的二维码,在线登记信息,或进行手工登记,经测量体温正常方可入园。除了分段限流、严格登记外,该园区还每天分三个时段,对人流密集的设施、场所进行全面消杀。 修剪喷药,绿化不耽误 走在花博园中,时不时可以看到载有桧柏球的皮卡车在园区道路上行驶。“小心一点别弄坏了,这棵树的样子可漂亮了。”周润福看着其中一棵树,语气里充满了掩饰不住的爱护和担心。据介绍,3月5日开始,工作人员们就开始对园区内的树木进行修剪,并喷洒石硫合剂,绿化一处、二处也分别对自己标段内的绿地进行了补水。与此同时,因为沈阳路修建快速通道,要占用部分绿地,工作人员用了一个星期,将绿地上的树木移植到园区里,这些树木被种在园区树木稀少的地方作为点缀。“目前整个中国花卉博览园园区,加上览山公园部分,一共是5791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一阶段的绿化任务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周润福说。 文明城市,创建正当时 在做好疫情防控和绿化工作的同时,中国花卉博览园的工作人员也为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尽着自己的一份力,在室内馆中,一盆盆鲜花整齐地摆放在地上,据介绍,这些花是冬天时从室外收进来的,等到天气再暖一点,就可以到室外去与游客见面。除了鲜花,园区内的其他设施设备也得到了妥善的照料。周润福告诉记者,3月12日,园区在去年的基础上,对所有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排查,检查有无损坏的情况,并将损坏情况登记在册,及时修复。同时,对园区人流密集地区的20个公共卫生间进行了集中检查,发现便池、洗头池、水龙头出现故障的,都及时进行了检修,并安排专人负责卫生间管理,做到随用随消毒。此外,该园区还采取全天候保洁措施,保障园区内垃圾随产随清,并在园区水系内设置多处观鸟平台,并在沿湖设立了40块鸟类知识宣传牌,为游客介绍鸟类知识,倡导人们爱护鸟类。(记者 吴璇)
杏耀总代理_端午节假期前两日国内游客三千七百万人次 0
人民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刘佳)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端午假期第二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980.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1.9亿元。假期前两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707.7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