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池长城关灯光秀夜游活动正式启动,通过激光、灯光、3D影像等高科技技术,在长城关正面墙体上,交织出宏伟的历史画卷,一幕幕光影场景配合磅礴的音乐,展现“滩羊之乡·多彩盐池”的沧海桑田和历史巨变,并融入打卡互动体验项目,打造“文武双泉·全民互动”为主题的夜游场景。(张雪梅 摄)
杏耀娱乐网页版登录_应对五一小长假 闽严防旅游超限拥堵 0
“五一想去武夷山玩,又怕人太多。”在福建泉州工作的尹女士近日在社交网络上发出这样的担忧。五一小长假将至,不少人像尹女士一样有出行的愿望,又担忧人多拥挤。 为做好疫情防控,从1月24日开始,福建省文旅场所暂时关闭,暂停服务。随着疫情持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福建各地旅游景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旅场所在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公共卫生和场馆防控、游客或民众进出管理、异常情况处置等工作的前提下,有序开放。 据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二级调研员郑芳介绍,截至4月20日,福建省53.1%的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共199家,未发生疫情传播、车辆拥堵、游客聚集滞留和拒绝执行防疫措施等情况。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福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做好假日旅游应对准备工作,以做到景区限量、有序开放。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景区核定最大承载量30%,并推行分时段预约游览,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五一”假期,旅游景区不搞促销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不提倡旅游景区对所有游客实行免费措施,防止客流量超限。要在景区出入口、主要景点等容易形成游客聚集的区域设置专人,加强疏导,避免拥堵,确保防控到位。 福建各景区还将落实防疫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旅游设施设备一律暂停使用,高风险旅游项目如漂流等暂不开放。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实行闭环管理,分批分期整改到位,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闫旭)
杏耀待遇_银川景区分时段预约游览 推动文明旅游 0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银川各大旅游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采取分时段游览预约等方式有序恢复开放。4月21日,记者从银川各大景区了解到,自推行预约旅游以来,游客文明程度更高了,景区的卫生环境也更整洁了。 “为了确保市民和游客的安全出行,我们景区实行严格的防控措施。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做到景区流量管理关口前置,变被动的现场分流管理为主动的行前预约管理。”镇北堡西部影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预约旅游之后,通过分时分流,游客体验度大为提升,此外,预约旅游采用实名制,推动了市民游客文明旅游,往常乱丢垃圾、乱攀爬等不文明情况大为改观。” 记者在镇北堡西部影城景区看到,游客三三两两信步游览,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正在游览的陈先生一家说,“现在难得出来游玩,景区内整洁的环境,也让他们更安心了。” 据悉,为避免景区拥堵,银川大部分景区已开启预约模式,引导游客分时段入园游玩。此外,今年宁夏智慧旅游网推出更深入的数据化支撑,为景区提供流量监测和控制平台,从购票、入园、游玩等方面助力游客安全有序文明出游。(记者 鲍淑玲)
杏耀下载登录_我区90%景区可线上预约购票 0
“五一”小长假临近,外出踏青的人不少,但在疫情防控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各景区要强化流量管理,严防人员聚集。4月15日,宁夏丝路风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宁丰说,在目前的形势下,借助智慧旅游大数据,可帮助游客安全出游。 “之前国家出台的景区限流政策:接待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50%,单个时段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现在调整为全天接待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这对景区的经营压力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反过来对游客的出行也产生很大影响。”董宁丰说,“五一小长假期间,我们会利用大数据平台,向大家实时发布景区游客入园情况,帮助大家寻找人员不多的景区。目前,宁夏90%的景区都可以实现预约购票。市民在预约平台上完成购票后,不需要换票,可直接扫码入园。” “五一出行,建议大家尽量在11:00之前进入各景区,这样可避开游客入园的高峰时段。”董宁丰提醒游客,出行需注意做好防护。(记者 鲍淑玲)
杏耀注册线路_“十三五”以来,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60亿人次 0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余璐)15日上午,国家林草局举行第四季度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森林旅游发展及助力脱贫攻坚相关情况。国家林草局生态旅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健民在会上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的森林旅游事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60亿人次,平均年游客量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5%。 森林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在“十三五”开局伊始,随着《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的下发,我国森林旅游逐步摆脱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森林旅游传统模式,各地积极探索发展森林旅游新业态。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疗养、自然教育、山地运动、冰雪旅游、森林马拉松等新产品百花齐放,森林旅游有效供给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张健民介绍说,2016至2019年,森林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8亿人次,占国内年旅游人数的近30%,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森林旅游成为我国林草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极具增长潜力的绿色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森林旅游在践行“两山”理论、巩固林业改革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美丽中国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张健民谈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国家森林步道。国家林草局结合我国的国情、林情,依托大林区、大山区推动国家森林步道发展,共公布了3批12条国家森林步道名单,步道总长度达到22000公里。 “自2015年以来,通过五年的努力,中国森林旅游节成为展示和交流森林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践行‘两山’理论成效的一个重要平台。”张健民补充道,随着森林旅游事业的日益壮大,森林旅游正成为地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社会共同关注、合力推动森林旅游发展的良好势头正在形成。 发展森林旅游 开辟贫困地区增收新通道 “脱贫的潜力在山,增收的希望在林。”我国60%的贫困人口、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布在山区林区沙区,我国近50%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在贫困地区。 “贫困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公众体验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也为发展森林旅游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谈及森林旅游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张健民表示,森林旅游具有就业门槛低、参与方式多样、基本技能容易掌握等特点,而大多乡村贫困户谋求增收的主要瓶颈是缺乏专业技能、抗风险能力弱,发展森林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贫困地区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实现增收的通道。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把引导发挥森林旅游扶贫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组织开展全国森林旅游助推精准扶贫摸底调查,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森林旅游扶贫调研、举办旅游扶贫培训。另一方面,陆续推出了一批位于贫困地区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新兴森林旅游地品牌和特色森林旅游线路。开展贫困地区森林旅游扶贫成效、潜力评估及发展策略专项研究,对森林旅游扶贫的成效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再一方面,派出专家组对位于贵州、广西的4个定点扶贫县就森林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以及推出了一批全国森林旅游扶贫典型案例。”张健民如是说。 以森林旅游为抓手 助力乡村振兴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出台,“森林旅游扶贫工程”被列入旅游扶贫的重要内容。自此,发展森林旅游成为林业扶贫“四精准、三巩固”总体思路中的“三巩固”之一。 记者了解到,据2016年的摸底调查结果,全国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35万户、110万人,年户均增收3500元。截至2018年底,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上升到46.5万户、147.5万人,受益人数占贫困人口的9%,年户均增收达到5500元,森林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森林旅游在林草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健民表示,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森林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提质增效,森林旅游的带动能力势必进一步增强,它不仅是林草部门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的有效途径,也必将在林草部门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