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呼玛段的雾凇美景(10月30日摄)。 近日,受降雪天气影响,位于黑龙江上游的呼玛江段岛屿和岸上呈现迷人的雾凇美景。新华社发(周长平 摄)
鄂托克前旗水洞沟旅游景区(北门)启用 0
10月29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水洞沟旅游景区(北门)正式启用,以后再去水洞沟景区游览,不仅可以从宁夏境内的南门进入,还可从内蒙古境内的鄂托克前旗水洞沟旅游景区的北门直接进入,去感受景区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 鄂前旗水洞沟旅游景区位于银鄂榆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地带,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水洞沟旅游景区以明长城为纽带紧密相连。自2017年3月24日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55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野性草原”主题野奢帐篷酒店、蒙古人家、蒙元文化生活馆、青少年营地等。可同时接待千人用餐,WIFI、广播系统及监控系统等“智慧旅游”项目已实现全覆盖。截至今年10月10日,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50万元。 据悉,今后鄂前旗水洞沟将充分利用水洞沟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内蒙古地域辽阔、民族风情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秉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文化、旅游互相促进的原则,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草原项目区、沙地项目区、水上项目区等景区主体板块,深入发掘内蒙古“野性”草原文化。 此次鄂托克前旗水洞沟旅游景区(北门)的启用,进一步打通了宁蒙客源市场,推动宁蒙旅游快速发展,成为区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记者 鲍淑玲)
云端的丹巴藏寨 0
这是11月1日在丹巴甲居藏寨拍摄的景色。丹巴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是当地的风景名片,其中以中路藏寨和甲居藏寨最为著名。成百上千的传统藏式民居从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山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宛在云端。此外,也有历史悠久的古碉楼散落在藏寨间,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这是11月1日在丹巴中路藏寨拍摄的景色。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这是11月1日在丹巴甲居藏寨拍摄的景色。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这是11月1日拍摄的丹巴甲居藏寨风光。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这是11月1日在丹巴中路藏寨拍摄的碉楼。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这是11月1日在丹巴拍摄的中路藏寨。新华社发(唐文豪摄) 这是11月1日无人机拍摄的丹巴甲居藏寨。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11月1日,在丹巴中路藏寨,游客在拍照留念。新华社发(唐文豪摄)
年保玉则停止开放一年多后——“天神后花园”重现水清草丰 0
图为10月下旬,初雪过后的年保玉则平湖如镜。记者 姜峰摄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位于青藏高原的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被称为“天神后花园”。曾经,这里的美丽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但也因此破坏了草原,加剧了草场沙化。 2017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对青海开展督察,指出青海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开发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进展迟缓。2018年4月,年保玉则停止开放。一年多来,严格的保护让这里恢复了宁静,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美丽。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雪山高峻、湖泊静美,灌木、沼泽密布,有“天神后花园”之称。这里出没着雪豹、棕熊、岩羊、白唇鹿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久治是青海年降水量最为丰沛的地区,年保玉则更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年保玉则曾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一度人畜过载、生态失衡。2018年4月,年保玉则停止开放。禁游一年半,“天神后花园”近况如何? 因违规旅游开发被关停 “你闻这牛粪,一点也不臭”,年保玉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先科,从草地上捡起一块晒得半干的牛粪,小心地扒拉开来,送到鼻子下嗅着。 10月,深秋的暖阳将年保玉则镀上一层金色,湖水幽蓝静谧,如一颗硕大的蓝宝石,莲花般的雪山倒影泊在湖面。 眼下,年保玉则原有的旅游设施均已拆除,曾经喧闹的西姆措湖边游人杳然,唯有一片片五彩经幡,在雪山下的草甸猎猎舞动。一切都重归天然,仿佛从来不曾有人扰动。保护区门口,驶来一辆汽车,应该是自驾游客,不过很快便被管理人员劝离。 年保玉则早被纳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2003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又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这样的保护规格,决定了它从来不应是“景区”。2006—2018年,久治县对年保玉则的旅游开发,只能说是一段不该出现的“插曲”——游人激增,一些人乱丢垃圾、违规穿越,草场被践踏,违规摊点建筑物不断增多。同时,过度放牧加剧了草场沙化,部分草场变成黑土滩…… 2017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对青海开展了环保督察,指出青海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开发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进展迟缓。年保玉则景区随后被关停。 “以前管旅游,现在管保护” 西姆措湖畔,牧草已经返黄,还能看出一些地方的草丛,明显比周边低矮和稀疏。那是修建过栈道、帐篷、观景台的痕迹。曾经试图以年保玉则旅游开发为经济抓手的久治县,正在尽最大努力恢复生态,让年保玉则重回人间秘境。 先科算了算说:“拆除设施总价值达2300多万,那个耗费700多万元的祭祀台,刚建完就被拆除了。” 2016年,景区门票收入1000万元左右,接待了约14万人次游客。高原冰川生态脆弱,过多的人类活动让年保玉则付出了很大代价。 停止开放的这一年多,年保玉则终于能喘口气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了夏天,花海更盛,珍稀动物多了起来,湖里的湟鱼黑压压一片…… 放眼望去,草场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牛粪。附近牧民时不时会来放牧。当然,牛群的数量仍在控制。“要保持草畜平衡嘛,每家每户养牛数量都是固定的,邻里之间都能看见,不会违规多养。”先科说。 先科所在的管理局,曾辖一个30多人的旅游公司,负责年保玉则的旅游开发。眼下,这个公司转型做起了生态保护。职能转变后,工资不变,但做的是保护自己家园的事——拆除旅游设施、停止开发项目、禁止盗伐盗采,面对新的工作,团队干劲十足。 牧民变身生态管护员 年保玉则冰川峥嵘,雪峰雄峙,海子众多,罕有人迹。 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村支书格日加和村民曲智,骑着马“闯入”了这片宁静的地带。如今,他们添了新身份:生态管护员。这身份来之不易,有一定的补贴,选人时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倾斜,也考虑人员素质。 曲智说,“我们53人分成7个组,每个月巡护三四次,每次骑马走下来要两三天,调查、记录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万一有盗猎盗采,也能及时发现。” 他俩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巡山时拍到的照片:皑皑白雪间十几只雀跃的岩羊,一只懒洋洋眯着眼的狐狸;还有高原精灵雪豹,镜头中有些模糊,“它跑得太快了!” 与珍稀野生动物的“邂逅”已是寻常。“以前游客多,找不到它们了。现在常常遇上,它们还会跑到家里偷吃呢!”曲智说。先科也补充说,有只雪豹曾趁夜闯入一户牧民的羊圈,20多只羊一命呜呼,天亮了,“作案者”也不跑,睡在羊圈里晒太阳……类似的损失,一般会按规定给予相应补偿。 格日加对年保玉则的物产如数家珍,“虫草、藏红花、大黄……这山里都是宝”。每年4到8月高原“丰收”季节,是他最“紧张”的时候,“自家草山上的虫草,村里牧民可以挖一些,其他药材都不能随便挖。一草一木,我们都要守护好。” 每次巡山,他们都自带食材和被褥,烧着牛粪煮奶茶,就着手抓肉吃馍馍。近两年,各级部门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盗猎盗采等违法活动基本绝迹。(记者 李泓冰 姜峰 李栋 季觉苏)
黄河金岸美食之旅线路吴忠发布 0
10月31日上午,由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主办的黄河金岸美食之旅线路发布暨采风踩线活动在吴忠市龙海宾馆举办。此次发布会旨在通过邀请中央驻宁主要媒体和新媒体到吴忠实地考察美食线路,推广美食名店,进一步扩大吴忠美食影响,为即将举办的吴忠冬季文化旅游活动预热,同时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着力打造“游在宁夏,吃在吴忠”的旅游理念。 吴忠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美食之城”,其特色菜系品种繁多、特色浓厚、独具风味,在周边地区颇有影响。目前,吴忠餐饮业有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借助打造“吃在吴忠”品牌的效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集群,吴忠餐饮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吴忠市抢抓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大力开展餐饮业品牌提升活动,策划举办了名小吃展示展销、吴忠厨师节、吴忠特色美食创意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已经成为宁夏旅游的黄金线路之一,也是吴忠市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吴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