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代理

杏耀代理

杏耀总代理_国内文旅专家为大武口生态工业文化旅游把脉 0

  如何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拳头产品?11月15日,石嘴山市举办了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研讨会,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角度,邀请政、产、学、研各界专家,通过现场考察、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为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石嘴山市应该以工业旅游引领西部旅游业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专家、宁波大学教授周彬开门见山。他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业基础雄厚,后发优势明显,未来大武口区应该是一个以工业旅游为特色的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同时也会成为中国工业旅游的新高地。”    宁夏地理学会理事长、教授李陇堂认为,石嘴山市,特别是大武口区重点要做好工业及工业遗产的保护,抓好工业遗产和工业旅游的重点项目建设。他说:“石炭井应该定位为工业遗产文化小镇或工业遗产国家公园,重点打造工业遗产文化体验、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和文化创意4个方面。”    中国合众投资发展集团总裁李海峰从投资者的角度提出,石嘴山市要有以发展旅游为主、发展其他产业为辅的思维,形成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发展互补的格局。    “石炭井是唯一存在于贺兰山里的小镇,是稀缺资源,因此石炭井一定是大武口区未来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大武口区依山傍水,有着很好的旅游资源,完全可以探索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模式、工业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模式,如果能实现这种转型,必将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宁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磊说。    中国科技协会中翰科技经济发展总公司经理刘子斌建议石嘴山市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在便利性上做功课,在景区合理规划设置休闲座椅和自行车租赁处,建立大武口工业旅游景观大道,用充分的内容把宁夏特色展现出来,把本地有关工业机械的元素显现出来,做足、做透“神”和“奇”的文章。    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马玉林则从打造“绿皮小火车”展开来。他说:“列车采用一车一主题进行装饰,如工业主题、沙湖主题、大窑主题、贺东庄园主题、奇石山主题、龙泉村田园主题等,充分利用车外贴、车门贴、硬座头枕巾、车窗磨砂贴等进行主题展现,并利用一些老照片、展板介绍,让游客一上火车就体验到曾经的矿区生活和工作环境,踏上追寻历史之路。同时,可打造一辆观光休闲车,以车厢‘6+1’的形式,在这列车厢中安装休闲地毯、画框、沙发、展示陈列、投影功能,打造美好的车内环境,让乘客来一场时光穿越。同时,通过旅行社的市场运作,可以吸引中小学生到石炭井,参加研学和社会实践,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乘坐‘绿皮小火车’进行时光穿越之旅。”    已经于今年成功举办了大武口-石炭井汽车拉力赛的宁夏汽摩协会主席王耀武告诉记者,贺兰山山势雄伟、地形复杂,有苍凉壮阔的气势和独特的文化风情,这既是本地的旅游特色,也是汽车越野拉力赛的优良场地。可以通过地区间的适度错位,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建立独特的赛道,通过各类“国赛”的落地,打造汽车越野赛永久举办地,打响大武口“赛车之都”品牌。同时,他建议沿大武口星海湖打造多功能赛车主题公园,集汽车运动、汽车文化、汽车休闲娱乐于一体,营造汽车文化的浓厚氛围,并逐步推进汽车餐厅、旅馆、配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房车、自驾车运动营地,以“体育+旅游”促消费升级。(记者  张雪梅  文/图) “退役”矿车。 石炭井工业文化旅游小镇(沙盘)。 保存完好的“矿工之家”

杏耀代理

杏耀娱信_乘坐绿皮小火车,穿越贺兰山 0

  你有多久没坐过绿皮小火车了?有没有想过,乘坐绿皮小火车穿越贺兰山?    在宁夏的贺兰山脉中,有一列绿皮小火车。它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带人们穿越贺兰山,也穿越岁月的时光隧道,带人们走进一种“慢调”的生活。它,就是运行了47年的7524次列车。   绿皮小火车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希望   7时15分,7524次绿皮小火车从银川站开出,从银川平原沿着贺兰山的脉络一路向北,到达大武口火车站时,再拐向西,在贺兰山里划出一个大大的弧形,来到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的汝箕沟。稍作休整后,它将按照原路返回。    银川至汝箕沟仅143公里,海拔却相差1000多米,沿线地势起伏,山峦重叠陡峻,使得7524次列车成为开进贺兰山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    穿行在贺兰山深处的绿皮小火车保持着40多年前的模样,没有软座,没有空调,逢站必停,最低一元的票价,成为铁路沿线居民和铁路工人走出大山最便捷的出行方式。很多人不知道,这趟列车,曾经是连接银川和石炭井、汝箕沟煤矿的纽带,也承载着许许多多煤矿人的记忆。    现在,有一多半旅客乘坐7524次列车是为了回忆。其中一部分人,是当年修建平汝线的工人。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想进山看看这条曾经热闹非凡的路,而那些慕名而来的火车发烧友们,他们则想把历史留在记忆里……   绿皮小火车的“前世”“今生”   1959年,国家开始以大武口站为中心点,修筑包兰铁路支线——平汝铁路,自石嘴山市包兰铁路平罗站引出,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北侧设大武口站,九跨大武沟至石炭井矿区设大磴沟站,终点止于汝箕沟,线路全长82.2公里,曾担负着石嘴山市境内煤炭、煤炭制品、矿山机械、农产品的运输任务,年货物发送量1200万吨,占宁夏铁路总运量40%以上。    1972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趟临客列车507次列车(7524次列车前身)正式开始运营。7524次列车从银川始发至汝箕沟,单程运行时间为4小时01分,返程运行时间为4小时16分。    目前,7524次列车是银川客运段“资历最老”的一趟列车。半个世纪以来,它不仅承载着贺兰山深处矿工们连接城市与家的梦想,更是充当着当地居民走亲串友“公交车”的角色。   行走的“文艺”地标   进入车厢,吊顶转头小风扇,上下推拉式车窗,相对而坐的桌椅设置,以及淡绿色的墙体背景,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中。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石嘴山市域内留存了一大批老矿区、老工厂等工业遗迹。如今,石嘴山市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宁夏工业纪念馆、石炭井工业文化影视旅游小镇作为重点布局,而这趟中国目前仍在运行的“最高龄”绿皮小火车则成为行走的“文艺”地标。    “乘坐绿皮小火车到大磴沟、汝箕沟去看工业遗址,回忆曾经辉煌的宁夏工业历史,寻找曾经的家园,成为近两年不少人热衷的旅行方式。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6节车厢七百多定员的列车有时候居然会超员。”7524次列车的工作人员说。    列车慢悠悠地在山间穿行,就像按下了慢放键,时光一下子回到从前。    车外的风景在变,车里的人也在变,不变的是30年未涨的票价。全程最高票价9.5元,最低票价1元(0.5元为儿童票),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铁路公交。    7524次列车,是一个行走的“文艺”地标,更是从银川出发穿越贺兰山的一条美丽风景线。   TIPS:    ●银川-汝箕沟7524次列车时刻:    银川站始发:7:15    暖泉站:7:50    石嘴山站:8:22    平罗站:8:31    大武口站:8:51    大蹬沟站:9:41    呼鲁斯太站:10:08    白芨沟站:11:00    终点站汝箕沟站:11:16    ●汝箕沟-银川7523次列车时刻:    汝箕沟站始发13:30    白芨沟站:13:45    呼鲁斯太站:14:50    大磴沟站:15:20    大武口站:16:10    平罗站:16:28    石嘴山站:16:40    暖泉站:17:15    终点站银川站:18:08   记者    张雪梅    文/图 大磴沟火车站旧站房。 列车停靠在大武口火车站。 绿皮小火车上在举办歌会。

杏耀代理

杏耀下载登录_皖南秋色美 0

  这是9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 当日,晨光中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秋景迷人,美如画卷。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9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晨景。 当日,晨光中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秋景迷人,美如画卷。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9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 当日,晨光中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秋景迷人,美如画卷。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9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安徽黟县宏村附近的农田。 当日,晨光中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秋景迷人,美如画卷。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9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安徽黟县宏村附近的农田。 当日,晨光中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秋景迷人,美如画卷。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9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安徽黟县宏村附近的农田。 当日,晨光中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秋景迷人,美如画卷。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杏耀代理

杏耀分红没到账_山东济西湿地初现公园雏形 释放生态“红利” 0

  图为济西湿地部分场景。 沙见龙 摄   中新网济南11月18日电 (沙见龙)曾经荒草遍地、地表裸露的济南西部湿地片区,现已成为集湿地保护与利用、研究、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在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释放“红利”。   游客在观赏天鹅。 沙见龙 摄   11月18日,记者跟随“2019中央及行业媒体黄河行”媒体团来到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现场看到,偌大的园区内植被繁茂,景观以水景为主,水流清冽,芦苇丛生。园内港汊纵横,近百座形状各异的岛屿错落有致。黑天鹅等鸟类在水上自由嬉戏。   演员在划动的船上为游客演奏乐器。 沙见龙 摄   济西湿地是由黄河、小清河、玉符河、长江南水北调济平干渠、玉清湖5个方面水源交汇形成的湿地水景,水质达到二级标准,总面积11.3平方千米,离主城中心区域约20公里,横跨济南长清、槐荫两区。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于2011年3月通过国家林业部门审批,并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4年通过省、市发改部门立项审批。   黑天鹅等鸟类在水上自由嬉戏。 沙见龙 摄   济西湿地园区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区,总占地面积约33.4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建设,济西湿地初步呈现出湿地公园的雏形。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称,园内水生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芦苇景观是园区特色景观之一;动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115科414属867种,陆生野生动物57科202种(不含低等动物),各种昆虫500余种。   湿地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据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办公室副主任唐瑞钦介绍,作为济南市最大的城市湿地,济西湿地对城市环境有巨大的改善作用,对济南西部景观体系和抗洪排水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优化,提升了济南西部乃至济南市的人居吸引力,丰富了旅游产品类型,完善了城市功能,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场所、科普原地和科研基地。   济西湿地是济南市打造“沿黄湿地保育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沿河还将建设鹊山龙湖、遥墙清荷等湿地区。唐瑞钦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济南市在南部山区打造“南部生态保护区”,市区内打造“城市泉水景观区”,市北部打造“北部平原水网区”,旨在坚持空间均衡、系统治理原则,形成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   2000年前后,鹊山水库等水库的投入使用,开启了济南大量引用黄河水的时代。唐瑞钦透露,目前,济南市城市供水比例中八成是黄河水;在灌溉方面,被誉为济南“粮仓”的商河、济阳两区的灌溉用水,几乎全部为黄河水。   济南具有“泉城”的美誉,根据《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该市面向“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城市发展定位,以“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为建设目标,突出泉城特色,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