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代理

杏耀代理

杏耀下载登录_乡村旅游引领“美丽经济” 0

  “这里不仅能垂钓、烧烤,还有采摘品尝、户外运动等多个体验项目,今天是小长假最后一天,游客相对少一些,我们顺利地预订了包间,前几天每天都是爆满的。”5月5日,在兴庆区掌政镇“五渡空间”农家乐,来自永宁县的游客丁玉告诉记者。   “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区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为疫情稳控下假期旅游新热点。各地深入挖掘核心吸引力,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出既留得住乡愁,又富得了口袋,还叫得响品牌的乡村旅游模式。   把乡愁记忆融进山水田园   毛乌素沙漠边缘紧邻黄河以东的平罗县高仁乡沙水相依,古风古色的民宅、宽敞干净的村道将游客带入浓浓的乡村气息,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农庄用各自不同的风景串起了一幅幅乡村旅游的风情画。“五一”小长假期间,信步而入,户户农家院里游客攒动,熙熙攘攘。   “以前放假就出去,这次受疫情影响选择区内游,乡村给了我们新的惊喜。”银川市金凤区36岁的马晓玉说,之前挑选了好几个地点,早在小长假前几天,被平罗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五一’小长假带你玩转高仁!”的帖子吸引后,便带着家人前来游玩,没想到一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为了迎接游客,高仁乡六顷地村党支部书记骆文利提前忙活了好几天。去年,六顷地村集体成立六顷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原有六顷地乡小学的房屋、土地重新修整改造,突出校园怀旧主题特色,盘活32户闲置农房打造民宿,把乡愁记忆绣进山水田园。   “我们都是这个小学毕业的,在吃喝玩乐中找回孩童时的快乐,特别感动。”金贵宁说。5月2日,60多名“60后”在此相聚,“青春不散场 回到寻梦园”的标语和课堂瞬间将他们的思绪拉回50年前,教室里朗朗读书声、操场上跃动的身影在眼前回放,每个人笑中带泪。“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接待了十几波同学聚会,正在盘活更多的闲置农房,通过村企联合发展特色农产品,把乡村旅游品牌逐渐做大做强……”骆文利谈起对未来的规划信心满满。   5月5日上午,才艺比赛在平罗县拉巴湖沙漠旅游景区上演,蒙古族舞蹈、旗袍秀点燃了游客的热情。另一边,几十辆越野车在沙漠中飞驰,掀起阵阵沙帘。“今年基本都是宁夏本地游客,但比往年增长了三分之一。除了沙漠越野和水上娱乐项目外,新种植了100亩采摘区。”平罗县拉巴湖沙漠旅游景区负责人说。   “游客的旅游观念从景区(点)旅游转变为全域旅游,从旅行社带队向自驾游转变,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展农村产业的重要引擎。”平罗县文广局党委书记李冬梅说。   户外踏青、赏花、游园热度提升   银川市各乡村旅游点客流结构以市内及区内周边游客为主,都市休闲一日游、近郊周边游回暖复苏,家庭自助游成市场主力,户外踏青、赏花、游园热度提升。调查统计显示,56.5%的游客参与了踏青郊游,46%的游客参与了游园赏花。除自助烧烤、农家乐外,掌政镇在原特色商业街打造了一条美食街,美食街“五一”即将营业的消息一发出,几天内新设立的60个摊位全部入驻商户。同时,原特色商业街空余的74间营业房也有30多间完成招商。美食街负责人曹忠林告诉记者,美食街紧邻鸣翠湖和檀溪谷,游客不仅能看到美景,体验乡村魅力,还能品尝美食。镇北堡漫葡小镇全新打造的首个度假型文旅夜市,以星辰为主题,利用艺术光影营造浪漫、梦幻体验,为游客开启漫葡小镇灯光艺术之旅。   “原来这就是灵芝!以前从未见过。”被称为人间仙草的灵芝,在吴忠灵芝生态产业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五一”小长假,随着气温回升,温棚里正在生长的灵芝向人们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园区以一二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模式,设置8个大跨度灵芝种植棚休闲旅游观光区、灵芝文化科普展示区、花海观光区、黄河奇石文化展示区、民俗文化科普展示区、产品体验购买区、游客接待及电商中心等,休闲旅游服务功能齐全。灵芝醋、灵芝宴、灵芝茶……灵芝与美食的完美结合,更是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参与度   “观长城遗址,吃盐池滩羊肉,在园区的1.8万平方米封闭森林里,放养着200多头鹿。在森林里寻鹿、挖野菜、摘榆钱……”在盐池县園林人家,这个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五星级农家乐,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围绕鹿业养殖助推园林休闲养生发展,并先后开发了亲子游乐区、烧烤区、弹弓比赛和真人CS项目,以文旅活动为引领,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参与度,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小长假期间,我们每个饭桌座位上都设置一个专门放置口罩的小盘子,每道菜放置一双公筷,让游客打消顾虑,放心游盐池。”盐池县園林人家负责人殷兆平说。   西吉县龙王坝村既有村民依托自家房屋开办的民宿,也有由合作社投资兴建的窑洞酒店,能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小长假期间,这里的传统三合院、千亩林下油用牡丹基地、万羽林下生态鸡基地、林下梅花鹿养殖中心、农家餐饮中心、文化小广场等多种生态、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走过一段山坡,经过蜿蜒的木质栈道,便是西吉县龙王坝村的最高点,从这里向下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田将山坡装点得郁郁青青,车子爬过十几道弯后,漫山遍野的杏花和山间别具一格的民居群映入眼帘,这里是一个来一次还想再来的地方。”从龙王坝村旅游归来,来自吴忠市的游客王雪花在朋友圈里留下这样一段话。(记者 王 刚 李 良 文/图)   游客在平罗县庙庙湖景区游玩。

杏耀代理

杏耀娱信_“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收入达475.6亿元 0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  余俊杰、陈爱平)记者5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5月5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2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3亿元。   游客在故宫博物院内参观游览(5月1日摄)。记者5月5日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期,北京旅游接待总人数为463.3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55%;旅游总收入41.8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36%。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5天的假期里,智慧旅游作为新的服务和治理手段在保障假期旅游平稳有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上线“热点区域客流量”功能,游客可实时查看黄鹤楼、汉口江滩等市内14个热门景区、商圈的当日客流量,提示各景区饱和度趋势。   据悉,各地充分利用智慧平台,统筹指挥景区各项管理和游客接待工作。利用电子无接触服务、“健康码”验码关口前移等措施,降低人员聚集风险。在广西,通过信息监控平台,实时查看各旅游景区的游客动态,当游客量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20%时实行第一次预警,达到26%时第二次预警,达到30%时停止售票和游客入园。   5月4日,游客在安徽省合肥市祥源花世界一处花园里赏花游玩。当日是“五一”小长假第四天,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放松心情,欢度假日。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今年“五一”假期,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游客出游热点,丰富的文化和旅游活动为游客带来多彩假期体验。在河南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朱仙古镇等乡村旅游点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观光休闲。江苏通过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方式,推出2120个线上赏景、看展、观演项目,陆续开展曲艺进景区、非遗文化进景区、园林实景演出、非遗线上展播等活动,丰富了假日市场产品供给,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杏耀代理

杏耀娱信_云南昆明:绝美蓝花楹 花开动春城 0

  春末夏初,春城昆明的蓝花楹纷纷盛放,蓝紫色的花朵如烟似霞,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与浪漫的色彩。在众多的赏花点中,以教场中路最为壮观,整条道路两旁共种植有250余棵蓝花楹,树树繁花,绵延成一条长约2公里的浪漫花街,被誉为“蓝花楹大道”。今年,这条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喜爱的“网红路”,不仅有如期盛放的蓝紫色花海,还新添了以蓝花楹为元素的彩绘墙,以及蓝花楹主题雪糕、丝巾等创意商品。图为5月5日,航拍视角下的“蓝花楹大道”。新华网发(崔永江/摄 念新洪/文)   5月5日,航拍视角下的“蓝花楹大道”。新华网发(崔永江/摄)   5月6日,航拍视角下的“蓝花楹大道”。新华网发(李明/摄)

杏耀代理

杏耀测速地址_美丽乡村 天蓝地绿水净路畅更宜居 0

  编者按   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环境是底线。污水处理不再难、垃圾回收不乱扔、环保厕所污染少……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我区乡村采访,欣喜地发现,各村庄在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随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推进,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气息,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道路通了 村子美了 游客更多了     “环境好,游客多,生意有处做。”日前,隆德县城关镇杨家店村村民张小玲说,随着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来村里的游客多了,她卖手工艺品一年能赚两三万元。   “道路通,百业兴”。杨家店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近年来,该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村上路通了,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人居环境好了,一到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以前村道都是土路,路面不平整,车子十分难行。现在硬化路修到家门口,村民出行和生活都方便多了。”杨家店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军说,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近年来,杨家店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动了村民增收。   “旅游景区就在杨家店村附近,村子环境变好了,一些游客来了会选择在村里住,村民可以赚到钱。”村民周雷说,由于村里的环境变干净了,村民经营农家乐、售卖工艺品的生意更好做了,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8年,六盘山西麓食用菌菇驯化种植基地落户杨家店村,菌菇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近日,施工队正在给该基地修建道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垃圾收集处理、改厕等,加大这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马建军说。(记者 陶 涛 文/图)   2018年,六盘山西麓食用菌菇驯化种植基地落户杨家店村,菌菇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近日,施工队正在给该基地修建道路。   污水处理 卫生升级 生活讲品质     “什么时候轮到给我们家装马桶?”4月30日,中宁县大战场镇宁原村村民田广琪在街上遇到村支部书记马汉文,赶忙上前询问。“快了,不要着急,每家每户都会给装上的。”马汉文说。   2019年9月开始,宁原村开始“农厕改造”,村民家里的“土厕所”被更换为抽水马桶。“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家里已完成改造,预计今年全部完成。”马汉文说。   田进花家里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厕所改造,屋里有了卫生间,田进花感觉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像城里人。“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城里人上厕所不用去外面,洗脸洗澡有专门的地方。”借着这次厕所改造,田进花给自己家里也装修了一个卫生间。“很宽敞,马桶和地面铺砖都是政府给出钱,冬天还能洗上热水澡。”田进花领着记者参观她刚装修好没多久的室内卫生间。   田进花的公公感慨,现在的日子过得好,连厕所的事儿都有人管。   田进花家是建档立卡户,2012年从海原县曹洼乡南川村移民搬迁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了政府提供的现成住房和一处院子。“老家的日子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好过,山大沟深,出趟门特别困难,村里人很少出门,每天守着自己一亩三分田过日子。”田进花说,那会儿的日子又苦又闭塞,村里偶尔来个外乡人,大家都能稀罕半天。   移民搬迁后,每家每户有固定的一套房和院子,经济条件好的村民后续又陆续加盖了新房,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离城近,交通便利,出门打工很方便,周围工作机会多,每天八九十元收入还是能挣到的。”田进花的公公说。   田进花的丈夫去年拿到了大型车辆驾驶执照,“拿到驾照后去开水泥罐车,一个月收入有七八千元”。去年,田进花家里也盖了两间新房,“现在村里人的生活跟城里人没啥两样”。   田进花的公公坦言,用惯了以前院子里的旱厕,换上冲水马桶,自己一下子还不习惯。“但是新厕所确实干净,水一冲一点味道没有了,不像以前‘一个茅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冬天冻得人在厕所里待不住,夏天又脏又臭,蚊蝇四处飞。可那个年代光景都顾不过来,谁顾得上卫生环境。”   如今,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村人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我们近几年不断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2017年开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巷道、硬化路面等,这次旱厕改造就是要进一步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民生工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马汉文说。   马汉文介绍,去年村里还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对村民们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以前污水都是往院子里、街上乱倒,污染环境,现在家里的污水都可以倒进下水道,通过下水管网收集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使用。”马汉文说:“污水处理、厕所改造不断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去除了农民一些传统陋习,提升了村民的卫生意识。”(记者 智 慧)   畜禽搬家 污染阻断 告别脏乱差     4月中旬,初次走进盐池县花马池镇四墩子村上王庄自然村,只见干净整洁的道路直通各家各户,窗明几净的房屋井然有序排列两旁。“要说我们村上的环境,可真是大变样了。”记者见到49岁的村民郭立有,他正在自家院子里忙乎着:“以前村里的环境可没有这么好,家家都在房前屋后搞养殖,整天臭烘烘,夏天连窗户都不敢开,苍蝇都黏成了疙瘩。”   郭立有一直靠养殖和种玉米为生,为了图方便,他与村上很多村民一样,都在自家院墙外搞养殖。“那时候,虽然干起活来方便,但家里的环境糟糕透了,进出房门都在跟苍蝇做斗争,生怕苍蝇飞到屋里去。”因为家里环境差,逢年过节他都不愿意让亲戚朋友来串门。   “上王庄村曾经是畜禽养殖环境问题村。”四墩子村村支书张志敏介绍,过去该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搞养殖,但因为缺少规划和合理引导,村民大多在自家庭院里搭建兽舍,村子里养殖污水横流、牲畜粪污堆积,不仅味道难闻,一到夏天更是苍蝇蚊子到处飞,大热天许多村民家里都不敢开窗。   “现在农村条件都好了,村民们都想住在一个干净、整洁、环境好的地方。”张志敏说,长期以来,如何在不损害村民利益的情况下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一直是村两委苦苦思索的事情。   “这样的居住环境一定要改善,首先就要实现人畜分离。”2019年3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派驻四墩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马维功将上王庄自然村的环境问题反映至单位。当年5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协调100万元资金用于上王庄美丽新村人居环境改善。想要彻底改善环境,就必须对乱堆、乱放、乱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驻村工作组和四墩子村村委会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上王庄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顺利推进。   “其实大家都想有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驻村工作队为我们带来了项目资金,替我们改善环境,这是好事。”村民左宝东带头支持环境整治。很快,村上1680多米的圈舍、6000多米的断墙都被拆除了,积攒在村子周边的粪便、垃圾都被清理了……   院内院外越来越干净,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行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左宝东欣喜地告诉记者:“人畜实现了分离,我们村的环境也大变样了。”(记者 李 锦)   搬出危房 喜迁新居 日子有盼头     “我那会儿来村里家访的时候,这里村民还住的是土坯房,遇到下雨,有些屋子还得用盆儿接水,居住条件差。”5月5日,曾在灵武市白土岗乡海子井村驻村帮扶的张国强说。   虽然张国强已结束驻村帮扶工作回到了原单位,但在海子井村工作的经历还是让他记忆深刻。   白土岗乡在灵武市的最南边,而海子井村又在白土岗乡的最南边,因为这里没有灌区,要靠天吃饭,海子井村的人被称为“山里的人”。   “村里有一队人住在乡政府附近,交通条件便利,生活还可以,可还有一队人在距离乡政府50公里外的山上,生活条件较差。”2018年4月,银川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干部张国强来到海子井村开展驻村帮扶,虽然来之前有过心理准备,但眼前看到的一切,还是让他很忧心。“已经是四月份的天气,马凤花老人家里还生着炉子,旧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自家人搭了一个彩钢房凑合住着,夏天屋里热得能中暑,冬天又冻得待不成,看着她,我心里难受。”张国强说。   而“山上”有9户建档立卡户的危房一直也是搁在村支书马武政心里的大事。“房子很破旧,万一遇上大雨、地震等情况就很危险。”马武政说。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四处协调寻找支持,“除了危房改造补贴外,还申请到一些政府部门帮扶,8户建档立卡户自付3万元,其余全由政府补贴帮扶。”马武政说。“2018年年底,通过多方帮助,我们完成了8户建档立卡户的危房改造。”   村庄周围是宽幅林带,路边有路灯,健身器材立在两旁。红顶白墙红大门,新建砖房醒目喜庆,67岁的建档立卡户马占祥看着自己的新房,心里满意。“这些树和草都是村里给栽种的,不知道叫啥名字,好看得很。”马占祥指着房前屋后的绿树青草说:“家里水、电、路都通了,晚上村里有路灯,走哪儿都是亮堂堂的,不用再摸黑出行了,有空了还可以到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看着建档立卡户居住条件有所改善,马武政心里高兴。“建档立卡户马凤花家里特别困难,虽然有3个儿子,但儿子们各自讨生活,顾不上管老人。危房改造,老人拿不出自付的3万元房款。”考虑到老人家里的实际情况,马武政和驻村干部去周边企业寻找支持。“我们村子周围厂矿多,希望利用这个优势,帮助马凤花解决困难。”通过多次走访协调,一家煤矿企业为马凤花老人提供了3万元资助,2019年开春后,老人也搬进了新房。   “住进了新房,村民们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大家过好日子的信心更足,干劲十足。”马武政说。(记者 智 慧 李 锦)   观念改了 环境变了 百姓心敞亮    5月5日一大早,与往常一样,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冯庄村村民冯关宏将院内院外清扫的垃圾用簸箕端着,倒进家门口的垃圾桶里。“现在村里可干净了,村道有人扫,垃圾有人收,农村环境不比城里差,咱也要配合着保持好。”冯关宏说。   在冯庄村,52岁的冯关宏和妻子朱军霞爱干净出了名,每天把门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以前,我也不理解她每天提着扫帚边走边扫,也时常为此事拌嘴。现在受她的影响,一看着哪儿乱七八糟,我心里也堵得慌。”冯关宏说,由于妻子朱军霞人勤快爱干净,喜欢把家里家外收拾得整齐干净,无论田间务农,还是搞养殖,每天都要求家人始终保持一个好习惯:无论有多忙多累,总要将干活的衣服洗干净才能进门吃饭、休息。   这两年,冯庄村大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村道巷道重新硬化,彻底清除道路两侧垃圾、杂物,对排水沟渠进行砌护,村里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改观。   看着变化一新的村容村貌,爱干净的冯关宏夫妻更勤快了。每天除清扫自家院落外,还主动将院门口的村道一并清扫。“现在村里环境变美了,咱们心情都好了。”虽然辛苦点,也没任何报酬,可冯关宏夫妻却乐在其中。   “在我们村,我认为老冯两口子有‘洁癖’,一对农民干活穿的都是‘工作服’。”冯庄村党支部书记梁学文接过冯关宏的话茬说。   其实,在梁学文心里,冯关宏夫妻在村里带头爱干净、搞卫生的劲头,让他脸上更“有光”。2019年,开城镇评选表彰“最美开城人”,梁学文首推冯关宏夫妻。   “真是不容易!”梁学文感慨道,在农村搞环境整治,村民大多不理解、不支持,更别说主动参与了。“如今,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推进,人居环境美了,农民观念变了,百姓心气顺了,全村形成了‘齐抓共管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冯庄村结合实际,又开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群众勤劳、讲卫生、讲文明、爱生活,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脱贫致富路上大踏步前进!(记者 马照刚 文/图)   冯庄村村道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