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群水鸟在新疆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休憩。天气回暖,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冰封湖面陆续消融,来此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开始进入观鸟赏景时节。乌伦古湖是北方候鸟春夏到立秋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候鸟数量连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4月17日,一只红脚鹬在新疆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觅食。天气回暖,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冰封湖面陆续消融,来此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开始进入观鸟赏景时节。乌伦古湖是北方候鸟春夏到立秋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候鸟数量连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4月17日,一只大白鹭在新疆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栖息。天气回暖,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冰封湖面陆续消融,来此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开始进入观鸟赏景时节。乌伦古湖是北方候鸟春夏到立秋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候鸟数量连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4月17日,水鸟在乌伦古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飞翔。天气回暖,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冰封湖面陆续消融,来此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开始进入观鸟赏景时节。乌伦古湖是北方候鸟春夏到立秋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候鸟数量连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4月17日,一只大白鹭在新疆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飞翔。天气回暖,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冰封湖面陆续消融,来此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开始进入观鸟赏景时节。乌伦古湖是北方候鸟春夏到立秋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候鸟数量连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4月17日,两只长腿鹬在新疆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觅食。天气回暖,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冰封湖面陆续消融,来此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开始进入观鸟赏景时节。乌伦古湖是北方候鸟春夏到立秋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候鸟数量连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4月17日,几只鸬鹚在新疆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休憩。天气回暖,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乌伦古湖冰封湖面陆续消融,来此栖息的候鸟越来越多,开始进入观鸟赏景时节。乌伦古湖是北方候鸟春夏到立秋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候鸟数量连年增加。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杏耀娱乐登录测速_宁夏盐池:鲜桃产业“映红”乡村旅游 0
新华网银川4月21日电 尝鲜桃、游乡村……19日上午,宁夏盐池县曹泥洼首届水果采摘节活动举办,吸引了近千名游客参加。 走进曹泥洼民俗村的采摘大棚,一株株桃树郁郁葱葱,红桃累累,生机盎然。志愿者和游客们兴致勃勃地边采摘、品尝,边欣赏桃园美景、拍照留念。在鲜桃评比环节,摆到台前的鲜桃个个形状端正、色泽漂亮,皮薄、肉嫩,游客品尝后连连叫好。 “我家的桃子品质好,挺受游客认可,卖得很快。”曹泥洼民俗村村民马建伟说,今年,还把家里几间房子收拾出来办农家乐,游客来我家,不光能体验采摘乐趣,还能享受农家美味。 据了解,近年来曹泥洼民俗村大棚水果产业发展迅速,毛桃、油桃、葡萄等水果品种相继安家落户,村民收入也由过去每棚2万元,增长至6万元,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果农走向富裕之路。 曹泥洼民俗村只是盐池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盐池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坚持旅游业与美丽乡村、特色农业等多业融合发展,打造以“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发挥生态优势、枢纽优势、人文优势、历史优势,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乡村旅游亮点不断涌现。 据介绍,目前盐池县拥有4A级景区2家、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点1家、特色乡村旅游区3个。2019年,盐池县乡村旅游接待的游客1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7亿元。 当日的水果采摘节上,盐池县还召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现场组织志愿者为果农平整土地、清除杂草,以及开展果树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等培训,将群众需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使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据了解,盐池县目前已打造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个乡镇实践所、4个村级实践站,组建了1支志愿服务总队、18支行业单位、9支乡镇、112支村(社区)志愿服务队和N支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建立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服务“五大平台”。 盐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瑞英表示,盐池县目前还在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乡风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今后将把更多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到群众中去,全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盐池县扎实开展。
杏耀娱乐网页版登录_2019年西藏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达33% 0
图为游客在西藏林芝赏桃花(资料图)。何蓬磊 摄 “2019年西藏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达33%。”4月21日,在拉萨召开的西藏2020年全区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简称“西藏旅发厅”)厅长王松平总结2019年全区旅游工作时如是说。 “2019年是西藏旅游业的第40个年头。”王松平说,这一年,西藏旅游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和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40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9.1%,实现旅游总收入559.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 图为西藏林芝桃花盛开(资料图)。何蓬磊 摄 “‘冬游西藏’政策使西藏旅游业继青藏铁路开通之后,实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王松平表示,2018年西藏年游客接待量超过3600万人次,2019年突破4000万人次,西藏旅游业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年度目标任务和总目标任务。 此外,作为旅游扶贫的重要载体,西藏积极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2019年西藏特色乡村已达278个。 与此同时,西藏区域旅游合作共享力度显著增强。王松平表示,2019年中国(西藏)—尼泊尔旅游联合协调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成功召开,双方就11个发展事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和中尼跨境旅游建设正加快推进。” 王松平说,西藏旅游现代化治理体系日臻完善,旅游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等重点项目快速跟进,2019年累计下达投资是西藏旅游业40年来最高的一次,完成投资也是历年最高。” (张伟)
杏耀代理中心_旅游兴旺来之不易 0
6.37亿人次!4665.6亿元!中国旅游在国庆假期交上喜人的成绩单。国内游强劲复苏,消费信心倍增,旅游发展潜力集中释放。极具韧性的中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亮眼的一道风景。 释放强劲需求 在如画的川藏318国道自驾,在中共一大会址与家人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在安吉帐篷客酒店遇见美丽乡村,在三亚免税店买买买……因疫情暂停的出游脚步重新踏上旅程,中国游客在旅途中感受美好生活。 “漫长的10个月,久违的中国旅游终于又红火兴旺了!”国庆期间,这是记者从旅游业者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据统计,携程平台上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用车等各类出行方式均全面增长,机票订单量环比9月增长超过100%,火车票订单量环比增长超过300%,汽车票环比增长超过200%。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00%。交通、酒店、景区、度假产品等迎来全线飘红,中国游客出游需求依旧强劲。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显示:第三季度游客出游意愿达80.22%,同比恢复九成左右。国庆假期人们的“二次出游”意愿强烈,不少人在假期中段返程后二次短途出游和多次本地休闲。可喜的是,许多农村居民也广泛参与旅游消费,选择自驾游的比例超过四成。 10个月,中国旅游业走过一条难忘之路。疫情来袭迫使行业按下暂停键,收入归零,跌入谷底,但旅游业界坚信中国旅游市场依旧稳固,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仍然旺盛。因此,旅游人在“寒冬期”坚定信心、苦练内功,探索创新之路。本报旅游版与中国旅游共同迎接大考,及时研判行业发展形势,连续推出中国旅游锻造韧性、淬火前行,中国旅游迎难而上寻生机、危中求机谋转型等多篇深度报道,提振信心,与中国旅游共克时艰。从开放本地游、跨省游到全面恢复国内游,中国旅游逐步走出阴霾,奔向光明。 展现经济活力 在防控安全持续向好,中国人的幸福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国庆假期,北京共接待游客998.2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8.4%,旅游总收入115亿元,较去年假期增长2.9%,双双实现正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异常活跃,国庆前7天,海口、三亚、琼海等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免税购物人次同比增长64%。 中国国内游拥有超级大市场,国内游发展的基本面从未变,旅游接待规模保持稳固增长,从2011年的26.41亿人次,增长到2019的60.06亿人次,总体增幅127.41%,收入规模从2011年1.93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5.73万亿,总体增幅196.89%。 旅游业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射出中国经济跳动。6.37亿人次出游的背后凝结着14亿人民共同抗疫的努力成果和中国经济的底气。红红火火的旅游消费,体现了中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也展示着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希望。 中国旅游的兴旺势头也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刊文点评中国黄金周。美国彭博社评论认为,中国国内旅游的活跃度凸显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实力。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国庆期间,数亿名中国游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这一假期可被视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晴雨表。 走高品质之路 人气旺而不扎堆,景区火而不拥堵。今年火红的国庆旅游市场虽然游客多了,但出游品质较以往却有明显的提升。疫情以来,“预约、限量、错峰、有序”已成为一种常态,“无预约不旅游”“光盘行动”也成为游客休闲消费的新习惯。数字技术在出游预约、行程安排、客源分流、消费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庆假期,除部分开放式免票景区外,超过94%的5A级旅游景区实施分时预约制度。游客总体满意度85.71分,景区满意度86分,较端午节进一步提升。 各地各景区纷纷丰富产品供给、优化公共服务、运用数字技术,带给游客崭新的旅游体验。中国国内游正在加速创新,观光旅游转为休闲度假已成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在一个目的地多住几天,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深入发掘当地美景和文化。城市公园、休闲街区、夜间美食、城郊乡村的旅游消费活跃度非常高。 各大景区、主题公园和公共场所的文艺表演,特别是艺术引领、科技支撑的旅游演艺项目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武汉的《夜上黄鹤楼》、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大唐追梦》、温州的《塘河夜画》、郑州的《黄帝千古情》等沉浸式夜间演艺项目广受游客追捧。上海、南京、福州等地推出的“博物馆奇妙游”,丰富了市民的夜间文化生活,延展了游客的体验时空。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全年旅游经济呈“U型”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建议扩大冬季旅游产品的优质供给,重视冰雪旅游、避寒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需求的变化,结合民宿、运动、度假、温泉、研学等开发新的冬季旅游项目。(记者 赵珊)
杏耀线路测速地址_绮丽沙湖风景美如画 迁徙飞鸟春日再归来 0
中国网4月22日讯 千山在翼下,万里一春秋,文明有国界,迁徙无疆图。追逐食物,追逐爱情,率性而为,这就是鸟的迁徙。每年的特定时节,成千上万的鸟沿着有规律的、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目前,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路过中国,而其中有两条迁徙路线在宁夏重叠。因此,这里就多次发现珍稀鸟类,比如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白尾海雕等一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等二级保护鸟类,而部分鸟类都曾在沙湖水域停留觅食。据有关部门考证,在宁夏沙湖水域发现的鸟类种类累计达17目44科198种。 沙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总面积80.10平方公里。如果说当年盐碱滩上的一片清泽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那么靠人拉肩扛堆起的百亩鸟岛,则是人类对大自然恩赐的回报。沙湖的存在,让我们相信,一叶芦苇的种子可以变成绿洲,贺兰山阙的塞外荒原也可以柔美如三月的江南,只要用心呵护,合理利用,一切皆有可能。于是沙湖便致力于更科学的保护好这片丰沃湿地,让更多的候鸟留在这里栖息繁衍,也能让每年数百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有机会感怀天人合一的美景。 天鹅,洁白的羽毛,优美的体态,动人的叫声,加上对伴侣的忠诚,人们总会把它视为高雅、庄重、纯洁、忠诚和勇敢的象征。天鹅为雁形目鸭科的大型鸟类,世界上共有7种,分布在我国的有3种,分别是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值得庆幸的是,这三种天鹅,沙湖水域都曾有记录。天鹅的到来给关注沙湖的鸟友们增加了新的乐趣,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份左右,它们会陆续到达沙湖。不过,它们并没有像驻留在沙湖鸟岛的黑天鹅那样,因为留恋于丰富的食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而放弃“北漂”。 苍鹭是一种很常见的鸟,整个亚非欧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古诗,其实写的就是苍鹭,而以苍鹭、白鹭为代表的鹭科鸟类,便是沙湖水域最为常住的“居民”。部分苍鹭在2月末就已经迁徙到此,夜鹭、白鹭、牛背鹭和池鹭会在3月左右先后抵达,它们在芦苇丛中筑巢,开始担负起种群延续的繁殖重任。 整个春季是鸟类繁忙的季节,也是观鸟的最佳时间,春天的沙湖,鸟儿们用溅起的水花告诉我们,有一种冲动叫作向往,有一段旅程叫作回归。每当看到那些呆头呆脑、憨态可掬的雏鸟,听到那吱吱呀呀的叫声,沙湖人的脸上都会露出笑容。而沙湖人对于鸟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候鸟,选择沙湖作为中转栖息地,安全舒适的环境,让许多候鸟选择留在了这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数百年熟悉的迁徙通道中,鸟儿们以追逐生命的旅程揭开了春天最美的画卷,这是大自然给予鸟儿的天赋,依此,它们冬去春来,生生不息。或许,候鸟是允诺,迁徙是对他们回归的允诺吧。 宁夏沙湖镶嵌于贺兰山下、黄河金岸,浩瀚无边的沙漠与一望无垠的水域毗邻而居,融合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春天可踏青观鸟,夏来可沙水冲浪,秋天可赏金沙苇荡,冬天亦可冰雪狂欢。沙湖作为观鸟的圣地,每年春季都会引来众多游人观光赏鸟,今年,以“绮丽沙湖·飞鸟知还”为主题的第九届沙湖国际观鸟节将于近期启幕,届时,让我们共赴这场与鸟儿的约会吧。(伍策 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