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6月6日电 题:美了乡村 富了山民——湖南崛起一批文旅特色小镇 新华社记者阮周围、明星 雨过天晴的夏日,武陵山深处的芙蓉镇大瀑布水声轰隆,浪花四溅。游人从大瀑布下的小路徒步穿行而过,享受着“瀑中观瀑”的清凉。 这是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景色(无人机照片,5月15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山水风光美丽而独特,奔流不息的大瀑布两岸,是壮观的吊脚楼建筑群。因此,芙蓉镇也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同时,古镇内还有溪州铜柱、青石板街、西汉古墓群等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壮观的吊脚楼建筑群(2020年5月15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随着游客的增多,古镇的老旧吊脚楼得以翻修,变成了小饭馆、民宿、商铺和茶馆。 在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游客在吊脚楼下自拍(2020年5月15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大城市的游客来到芙蓉镇,特别注重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希望感受古镇人家的生活,体验鼎罐煮茶,围炉夜话。”湘西瞿大掌柜民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瞿章勋说。 几年前,他在这里开设了一家名为“土司别院”的精品民宿,楼下作为特产店和茶馆,经营本地的腊肉、茶叶。楼上是客栈,装饰风格颇为怀旧,楼道中张贴着刘晓庆和姜文主演的电影《芙蓉镇》中、日、英、德文海报,庭院里的露天电影院每天放映《芙蓉镇》。 这是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三日同辉”景点(无人机照片,2019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瞿章勋目睹了近年来芙蓉镇的变化。他介绍,随着古镇的特色景点通过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网站推广,游客纷至沓来。过去游客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如今年轻人更多。现在的芙蓉镇,各种新兴业态丛生,随之增加的,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机会。 26岁的覃小是芙蓉镇景区的一名讲解员,她的老家在永顺县石堤镇。过去,一家人挤在简陋的木房子中,靠着父亲的务农收入维持生计。 “2013年我加入旅游行业,见证了芙蓉镇从冷清到繁荣的过程。”覃小是景区最早开设抖音账号的,平日里发的古镇风情、土特产制作等内容,帮助她吸引了很多粉丝。不少外地粉丝会直接留言,咨询来芙蓉镇旅游的问题。 游客在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内游玩(2020年5月15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现在,嫁到芙蓉镇的覃小,和丈夫、婆婆、公公都吃上了“旅游饭”。她的丈夫在景区当保安,公公在猛洞河当漂流船工,婆婆从事餐饮业。“家里的收入明显提高了,这几年我们有了孩子,感觉生活甜蜜且舒心。” 以芙蓉镇为代表,湖南近年来崛起一批文旅特色小镇。生活在湖南常德桃花源小镇的山民们,也搭乘文旅快车,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在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桃源工”艺术博物馆,游客在观看岩柳根雕作品《桃花源》(2019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写下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如今,在山水实景剧《桃花源记》中担任群演,是桃花源小镇周边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新路子。 游客在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乘船观看实景演出《桃花源记》(2019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每当夜幕降临,游客们乘船观看《桃花源记》实景演出时,当地的村民们,夫妻同行、母女牵手,抑或是爷爷带着孙子,悠闲地唱着歌儿从家中出发,向秦溪河流剧场两岸会集。他们家里的竹筐、锄头和犁就是表演道具,自家饲养的鸡鸭鹅狗、猪牛马羊成了每晚演出中受到游客追捧的动物明星。 2017年第一批进组的刘明祥是这里的“老前辈”了。身形清瘦、步伐轻盈的他挥动手上的鞭子时,俨然是桃花源中不问世事的羊倌。当初选拔演员时,他没想到自己和家中的20多只羊能被导演相中。如今,他每年能有4万多元演出收入,还住进了演艺公司在剧场附近修建的房子,实现了走路“上下班”。 “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也更富裕了。”刘明祥笑着说,当上“演员”后没有再卖羊。“这份工作让我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望。”
杏耀代理中心_五台山寺庙景点有序开放 0
新华社太原6月5日电(记者 王学涛)记者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五台山寺庙景点从6月3日起有序恢复对外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为8点至18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1月24日12时起,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寺庙景点谢绝游客参观。 据了解,这次寺庙景点有序对外开放后,五台山景区将继续实行线上线下实名制预约购票和限流等措施,人们可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或景区官方平台“五台山游客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购票。进入寺庙景点,游客要佩戴口罩、持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并自觉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温、登记等。
杏耀娱乐网页版登录_逛吃逛吃!烟火武汉回来了 0
武汉哪里的夜生活最有烟火气?上周末,保成路夜市恢复了此前的热闹,商贩陆续出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摆满道路两旁,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嘻嘻哈哈。知音号和两江游览迎来了数百名游客,沐浴着凉爽的江风,欣赏着璀璨的灯光秀重新起航。 保成路夜市开街了! 讨价还价嘻嘻哈哈最有温度的夜生活 武汉哪里的夜生活烟火气最“热”?这个答案非夜市莫属。这周末,保成路夜市恢复了此前的热闹,商贩陆续出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摆满道路两旁,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嘻嘻哈哈。“保成路夜市里藏着咱老百姓最有温度的夜生活。”30多岁的刘颜笑着说,夜市是武汉不夜城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里你能低价淘到漂亮的衣服、精美的饰品、可爱的玩具,还有那一口口美食。 5月30日恰逢周六,长江日报记者晚间来到保成路夜市,人流已经恢复到了此前的一半。在保成路卖了6年玩具的饶老板介绍,从5月29日开始,大部分商贩重新回归,陆续出摊,“周五晚下雨,生意不行,今天顾客挺多。”饶老板告诉记者,目前江汉路正在封街改造,之前逛江汉路的顾客也会分流到保成路,“我们才开街,等大家都知道了,相信很快就会恢复到之前的人气。” “谁不爱逛夜市啊!”20岁出头的小高正和闺蜜挑选着耳钉,手上拎着刚刚淘到的漂亮连衣裙,“往年夏天,我们每周都要逛一次夜市,淘几件衣服,买点首饰,有时什么也不买,单纯逛逛也很开心。”当晚是小高今年第一次逛夜市,她和闺蜜一个摊位一个摊位认真逛着,“要多买几样小玩意,把之前的快乐弥补回来”。(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超市晚上打折了! 卤猪肚一口气 买走几斤才叫爽 “趁着凉快,和老伴一起来逛逛超市。”5月30日晚8时多,中商超市徐东店里,夜市正在热闹进行。一对老夫妻采购了满满当当一购物车的民生商品。“速冻饺子啊,水果啊,都是伢们爱吃的,蛮多都是秒杀价。”老人很满意。 4月8日以来,该超市便将营业时间调整为早7时30分至晚9时。“夜市才恢复一个月时间,效果不错,晚上6时到8时两个小时,销售占到全天的三成多。”该店店长助理秦玲介绍,和早市一样,夜市也有秒杀爆款,比如片皮鸭、猪前后腿肉、蔬菜水果、熟食等,好多市民来淘实惠。两个小时里,番茄从3.99元一斤降到了1.99元一斤,市民有序排队采买。“超市商品丰富,价格也到位,所以经常晚上来逛逛,准备第二天的菜。”一位年轻女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在面点区域,营业员介绍,夜市上,馒头从1块钱一个降价到6毛一个,一下子卖掉了300多个,相当于全天的销量。熟食区,卤猪肚从62.8元一斤降到45.8元一斤,有顾客一下子买走三四斤。 记者发现,晚上来逛超市的以一家三口年轻家庭以及上班族为主。秦玲介绍,目前,超市全天客流已经恢复到同期的八成以上。从人群来看,老年人一般早市来淘实惠,夜市则是年轻人和中年人的主场,大家错峰采买,不会扎堆,还能买到性价比高的商品。(长江日报记者孙珺) 长江之夜人气旺了! 江风还是那么凉快 灯光秀还是那么美 5月30日晚,长江灯光秀如期在两江楼宇组成的“幕布”上演,近600名观众在江面上度过了清凉舒爽的一段时光。 这批观众的“观众席”是两江游览游船和“知音号”游轮。 “经历了特殊的一段时期,我和身边很多朋友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大转变,现在比以前更希望认真地感受美好。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放下负担,全身心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5月30日晚,武汉市民刘洋与妻女一起登上两江游览游船度过了一个小时的夜游时光,“这是今年第一次夜游长江,久违的江风还是那么凉快,长江灯光秀还是那么美,我和家人都玩得很开心,一切如常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据介绍,30日当天,两江游览两大码头共接待游客262人,“知音号”游轮则是核定游客接待量规定的300人满员起航。 “相对刚复航而言,现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有了翻倍提升,5月共有2789人在长江游船上欣赏两江四岸夜景,享受江城特有的休闲时光。” 武汉江汉朝宗轮船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往年5月,前来游玩的人数明显减少,但仍然能在逐渐增长的游客数量及他们眼里的笑意、游览时的惬意中感受到长江之夜的复苏。 自复航以来,“知音号”共举办了11场长江光景体验游,游客们在甲板上一边欣赏长江灯光秀,一边随音乐舞动,场场船票都在短时间内售空。(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通讯员廖成志 江朝) 餐厅音乐趴来了! 喝酒撸串听音乐 烟火气还带艺术范 撸串、喝鸡尾酒、吃凉面、啃汉堡……5月31日晚,东湖177艺术餐厅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不约儿童”的音乐趴。 当晚的鲁磨路上音乐嗨不停! 长江日报记者在东湖177艺术餐厅看到,露天广场喷泉池周围开满了玫瑰,大草坪上也摆上圆形吧台桌,以及来自武汉各商圈的美食摊位。做新疆菜的吾力西域料理,经营酒吧的Wuhan prison,做西餐的Prison Bagel,也有经营凉面的鬼闹……这些商户带着自己的特色美食来到现场。活动的发起人“力表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音乐人,他说,武汉的音乐人需要这么一个交流、碰撞的地方,东湖非常合适,这是东湖夜生活该有的样子。 今年19岁的宗祈辰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她说她非常享受在武汉的每一天。夏天,大家一起喝啤酒、撸串、吃小龙虾,是她最喜欢干的事情之一。“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今天在现场也结识了许多懂音乐的朋友,收获满满”。 记者探访大李村发现,离东湖177艺术餐厅不远的重逢岛时光咖啡馆、小确幸咖啡馆、翩翩虚度民宿等店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我们目前处于慢慢回暖的一个状态,大多数客人为武汉本地人,有的是包场在这里进行团建、求婚等活动,也有武汉人喜欢这里的恬静,周末特地前来留宿。”重逢岛时光咖啡馆主理人文婷说道。 上周六晚,在东湖的另一头,玛雅嘉途酒店和武汉欢乐谷推出的“相约周六 美食直播”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在线下单。(长江日报记者范雅琴 宁秀梅 实习生李晨曦)
杏耀下载登录_吴忠市借“美食+”助推全域旅游 0
特色美食既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基因寄托,更是一种乡愁萦绕和幸福味道。它以其色香味、精气神的巧妙组合与世代接续,生动再现了一方水土的自然禀赋和人文性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行文化体验需求的增加,品尝吴忠美食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来我市的目的之一。吴忠市将美食与旅游产业结合,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来吴忠的游客很多人都是奔着美食来的。”吴忠市一家景区负责人张志勇说,“吴忠美食汇集了当地的特色,又融合了国内各地美食特点,种类丰富、色香味俱全。” 有句话说得好:“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面对如许美食,谁能够忍心错过这场酣畅淋漓的邂逅?吴忠特色菜系品种繁多、特色浓厚、独具风味,总有一道美食会让你食之难忘,让你对这座城流连忘返。 美食备受游客推崇 到吴忠旅游,怎能忘了吃?在山清水秀的纯自然环境中,品味特色十足的美食,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吴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大饱口福。手抓羊肉、手撕鸡、羊杂碎……我要尝个够!”日前,在吴忠市国强手抓店,面对眼前的美食,来吴忠旅游的北京市民张峰大快朵颐。他表示,吴忠美食是吸引他多次前来的原因。 作为“中华餐饮名店”,有着40多年历史的吴忠民族饭庄也有很多看家本领,环境宽敞高端大气,菜品丰富,除了吴忠地道风味美食一应俱全外,还吸收其他菜系精华辅以改良,形成了各式菜肴,融合交汇,再加上适中的价格、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此处就餐的游客马瑞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在深圳工作,并定居深圳。有时间了,我会带家人回来转转,吃各种特色美食,和老友叙叙旧,重温我对家乡美食的记忆。” “吃在吴忠”,好在食材。吴忠市共有1100平方公里富硒土地,且土壤偏碱性,有利于农作物吸收利用,2016年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塞上硒都”荣誉称号。目前,吴忠市拥有富硒大米、特质葡萄酒、盐池滩羊、富硒苹果、富硒黄花菜等大量绿色、有机、生态瓜果蔬菜及粮畜产品。 提及吴忠美食,青铜峡市旅游协会会长余克武如数家珍,他说,吴忠市特色美食众多,手抓羊肉、手撕土鸡等41道菜品被评为“中国名菜”;羊杂碎、烩小吃等12道小吃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吴忠美食众多,青铜峡的锅巴鸡、烩小吃、黄河鱼等本土特色美食也很受游客欢迎。”余克武如是说。 美食助力旅游文化升值 “美食+旅游”吸引八方游客来吴忠寻味。“现在很多来吴忠的游客会要求自己设计旅行线路。很多游客来吴忠目的之一,就是挖掘当地美食。”吴忠市一家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周阳介绍,旅行社会根据游客对美食、文化、自然风光等要素需要设置专属旅行线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前不久,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举办了“黄河金岸美食之旅线路发布暨采风踩线团”活动,发布会旨在通过邀请中央驻宁主要媒体和新媒体到吴忠实地考察美食线路,推广美食名店,进一步扩大吴忠美食影响,为即将举办的吴忠冬季文化旅游活动预热,同时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着力打造“游在宁夏,吃在吴忠”的旅游。当天,一道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不断挑逗着区内外媒体记者的味蕾。面对美食,大家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借助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平台,展示吴忠食材好、菜品好、环境好、业态好的优势和潜力,做了一回文化传播的使者。 在吴忠,各种各样的美食节全年在各地推出。9月12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吴忠光耀美食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以“游在宁夏·吃在吴忠”为主题的吴忠市利通区第四届中国特色小吃文化节拉开帷幕,一道道独具特色的吴忠美食不断挑逗着食客的味蕾,市民、游客热情高涨,从四面八方“闻香”而来,一饱口福。手抓羊肉、汤汁羊杂、特色闷肚子、火爆鱿鱼、水果烧烤、网红榴莲芝士饼、宁夏蛋肉堡、杠子面、特色羊头羊蹄、特色手抓饼……各色美食香飘百里,引人垂涎。吴忠光耀美食街从西向东近百个展位一字排开,绵延近500多米,“主战场”已经被“吃货们”占领,各个展位前都排起了长龙,20米宽的街道人头攒动,商家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商户刘晓虹说:“入驻美食街后,知名度提高了,外销也更方便,生意更好了。” 9月23日,伴随着“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盐池县精心组织,开展了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滩羊美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盐池滩羊肉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平均、没有膻味,入口温润、口感细腻。无论什么时候,热情好客的盐池人都会招呼你留下来吃一顿羊肉饸饹或是清炖羊肉,热腾腾的滩羊肉下肚,开胃又解馋,让满足感从舌尖融化全身。 盐池人在滩羊肉的吃法上也是五花八门,融汇了东南西北的烹饪技法,无论是传统蒸制,还是时尚烧烤,煎炸煮焖炖炒烩,都会让前来参会的游客一饱口福。 旅游与餐饮融合发展 美食制作者的匠心,令人眼前一亮,而打造特色美食品牌,让世界洋溢“吴忠味道”则是全市食品业者共同的职责、共同的使命和共同的坚守,让“吃在吴忠”品牌叫响全国,也让吴忠特色美食香飘万户千家。 “很多人来就是为体验我们的美食,一下飞机就直奔而来。”吴忠市一家特色餐厅的负责人马国强说。 随着全域旅游持续发力,吴忠特色餐饮销售火爆。位于青铜峡市的聚仙阁汉餐的负责人时佳介绍,每年五到十月份是接待旺季,每天都有三四辆大巴车停靠,适时推出的旅游团餐人均消费30左右,其中,深圳、广东佛山、珠海及港澳台游客逐年增加,游客们特别喜欢当地正宗的特色美食,部分菜品也会根据游客口味微调。 “红山河”牌的调料,在吴忠市各大超市均有销售。宁夏红山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特色调味料的研发、生产、销售、火锅餐饮管理和特色食品研发等,特色调味料产品主要包括复合调味料、火锅底料等。一直从事调味料行业的红山河不仅是调味料企业标准的制定者,更是海底捞、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等一系列大客户的生产者。如今,该公司正在打造工业旅游项目,实现产业融合。 11月9日,走进宁夏红山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同于传统的调料食品厂,里面还隐藏着一家火锅店,新鲜的食料、时尚的环境,让前来就餐的游客大快朵颐。该公司将厂区变为园区,游客可以通过透明的厂区玻璃,实实在在看到各种调料品的生产过程,也能了解到每一包火锅底料从种植、生产、加工包装的原理。逛饿了,游客可以直接到厂区内的自助火锅店用餐,除了吴忠特色美食,还有自家研发的新菜品,如槐米茶清香润口、钱袋饼蘸酱趣味十足、农家土鸡香嫩扑鼻。茶余饭后想为亲朋好友带些伴手礼,特产中心也提供了购物的便利。 近年来,伴随旅游业发展,吴忠餐饮业呈现快速发展良好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吴忠拥有中国名菜40个,中国名点17个,中华风味小吃36个,中华餐饮名店20个,宁夏名小吃菜品41个,宁夏风味小吃45个,农产品产地认证31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2个,并被国家有关部委、协会授予美食之乡、烹饪基地等荣誉。目前,吴忠市餐饮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借助打造“吃在吴忠”品牌的效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集群。此外,吴忠市还积极实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协调滩羊肉、优质大米、亚麻籽油等生产加工企业完成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互通互认。“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已经成为宁夏旅游的黄金线路之一,也是吴忠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美食+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燕深有感触,她说:“吴忠美食现在已经很有自信的呈现给大家,吴忠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就是美食,我们一定要盯着吴忠的美食,吴忠的全域旅游多做文章,围绕美食策划一系列活动。涉旅企业一定要把本地的美食路线做起来,把吴忠全旅游再提升一个水平,让全域旅游服务美好生活,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质的变化。”(记者 丁宝萍)
杏耀娱乐网页版登录_川藏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 0
俯瞰317国道边的四川玉隆拉措(11月1日无人机拍摄)。 川藏公路又称川藏线,全长2000多公里,从成都到拉萨包括北线317国道主要路段、南线318国道部分路段。全线海拔落差大,沿途分布着众多冰川、草原、峡谷、河流、湖泊、温泉、森林、村寨等原生态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